第11章 仙米釀
- 流浪的美食家
- 打濕紙巾
- 1602字
- 2019-03-22 08:58:44
不一會兒,整個巴桑家也開始活躍了起來,只不過沒有往日的輕松感,反而是一種暴風雨將要來臨的壓抑與沉重。
每個人都好像若無其事,每個人都心事重重。
至今巴桑也沒有告訴李耐他的妻子的名字。
巴桑的妻子在拿著抹布使勁擦著桌子,時不時回頭看著李耐,露出奇怪的笑。
小拉姆的奶奶將按摩器放在自己腿上,閉著眼。
而巴桑則拿著銀壺,準備著早餐要吃的東西,只是老是將需要抹在壺口的酥油抹在了壺身。
拉姆則坐在凳子上,低頭看著自己正敲打著凳腿的小腳。
只是等李耐走到客廳的時候,整個壓抑的環境就消失了。
巴桑的妻子很快擦干凈了桌子,老奶奶也笑著睜開了眼,巴桑終于將酥油抹在了壺口上,小拉姆則站起來看著李耐。
生命的動力來源于食物,即使多大的喜悅也不可能讓人在沒有食物的條件下活下去,即便多難的困境也不可能是靠不吃不喝能解決的。
老奶奶笑著坐上了桌,李耐緊接其后,拉姆去端菜,巴桑則站著向他敬酒。
酒是青稞酒,是雪區家家戶戶必備的飲料。
青稞酒又稱仙米釀,是由青稞發酵而來的酒,而關于青稞酒,又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據說當年周王西游,在瑤池遇見西王母,周穆王看見留著長頭發,穿著豹皮的西王母很是喜歡,同樣,西王母見到高大帥氣的周穆王一見鐘情,于是便準備酒席邀請周穆王。
但是不知為何食材有些不足,于是便派手下的丫鬟去東方仙島取來上好的仙物來作為食材。
這丫鬟從山間一躍而下,變成一只青色的大鳥,揮動著翅膀,從王母山飛往東方仙島。
在從仙島還回的時候,途中經過一個地方,那里民不聊生,相互廝殺,易子而食,掘土充饑。
第一次離開王母山的丫鬟見到這樣的悲催景象,不禁悲傷痛哭,長叫哀鳴。
而此時,銜在嘴里的仙物在丫鬟哀鳴的時候就從嘴里掉落了出來。
這仙物一落在地上,便從泥土里鉆出大量的青色麥子,人們也不再廝殺,選擇將這種青色的麥子作為食物。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只給予他們食物的青鳥,便將這青色的麥子叫做青稞。
這便是青稞的由來,至于如何從青稞變成青稞酒,那就是另一個故事。
唐,文成公主進吐蕃,隨從有千百人,她們生活在這吐蕃,自然而然將中原的酒文化也帶了過來,經過3000年的演變,與當地的特殊環境相結合,雪區特有的青稞酒文化就產生了。
后來,清,吐蕃歸附,當地人為了避免戰爭,便進貢了財寶和美食,其中便包括了青稞酒,康熙帝嘗了嘗,發現味道,隨后青稞酒便成為了皇家貢品。
李耐伸了伸脖子,湊近酒杯聞了聞,一股淡淡的清香,類似于生米的氣味。
酒杯是銀色的,但就是不知道是鍍銀還是純銀的,想來應該是鍍的吧。
銀色酒杯有代表純潔之意,主旨還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之情。
銀杯配黃酒,有種英雄豪邁之情,穩穩的置于桌上,好似一件精致的藝術品。
李耐拿手指敲了敲酒杯,表示已經領會了主人家的好意,并感謝了主人的招待。
拿起精致的酒杯,淡黃色的酒液清澈見底,微微晃動,隨著搖晃而起的青稞酒甩出陣陣酒花,然后順著杯壁流下,微微的酒香更加迷人。
小口喝下,先是極其強烈的辣味由舌頭而出,不停刺激著大腦,青稞酒的辣不同于其它酒由于酒精濃度高而引起的灼燒感,青稞酒的辣味有些類似于生吃辣椒之感,只不過不似那樣強烈罷了。
辣味過后,是苦味襲來,淡淡的苦味,和飲用老茶相近,辣與苦相結合,讓初次飲用的李耐的舌頭失去了部分味覺,就像是一個極具味道的臭雞蛋塞進嘴里,讓整個口腔都處于麻木之中。
等到苦味與辣味減輕之后,青稞酒的清冽之感開始爆發,配合著淡淡的酸與甜的交融,如使人在三伏天痛飲冰泉水般的全身通透,全身暢快。
一口吞下,只留下甜味在嘴里不停回蕩,使人念想,使人大徹大悟,使人回味無窮。
喝起青稞酒,總能使少年歡聲笑語,中年酣暢淋漓,老年大徹大悟。
一樣的酒,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領悟!
幾杯下肚,小醉微酣,拒絕了巴桑妻子想要給李耐再添水煮肉的念頭,向巴桑和奶奶打了聲招呼,自己回了房間。
水煮肉他昨天是吃過的,引起腸胃不適,躺在房間一下午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這是不知道今天早上又是水煮肉是什么意思?
李耐準備去那小鎮唯一的超市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