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利爾講藝術史
- (美)維吉爾·莫里斯·希利爾著 愛德華·休伊修訂
- 1829字
- 2019-03-25 18:20:34
第25章
貧乏的畫家
我為什么要向你介紹貧乏的畫家?如果畫家畫不出好的作品,為什么要特別提到他?這是因為……這里所謂的貧乏,并不是指繪畫才能的貧乏,而是經濟上的匱乏。這些畫家都畫得一手好畫。
來自法國的柯羅就是其中的一位。柯羅很窮,因為沒有人買他的畫,他一直到50歲才賣出第一張畫。然而,因為柯羅的父親每年還是會貼補他一些錢,所以柯羅其實也不是那么窮。貼補的金額不高,不過他還是能設法靠這些錢過活。
從學校畢業以后,柯羅一直想要成為畫家,但他的父親做麻料生意,要他繼承事業,所以他只好跟著父親做生意。盡管如此,柯羅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畫家夢,最終說服了父親,不用再做生意,開始學習繪畫。柯羅去意大利待了幾年,在成為風景畫家后回到法國。他的風景畫非常細膩,但似乎就是無法受人青睞。
那時,也有幾位畫家和柯羅一樣窮困。他們發現,巴黎附近有個名叫巴比松的鄉村,那里的生活費比巴黎低了許多。此外,巴比松一帶有森林,有小溪,有田野,更適合風景畫的取材。因此,這些窮畫家全都搬去了巴比松一帶,住在小木屋里。我們將他們稱為巴比松畫派。
柯羅是最先去巴比松定居的畫家。他喜歡早起,在朝露未干、晨霧煙靄間觀察晨曦中的樹林田野。柯羅會用素描或速寫將眼前景物畫下來,然后回家根據素描畫油畫。他也喜歡暮色與夜光,畫了不少暮色和月光下的風景畫。他的作品有一種神奇、夢幻般的美,柯羅也因此馳名世界。

《阿弗雷城》,柯羅作
步入老年以后,柯羅的畫終于開始賣出去了,金錢和名聲滾滾而來。柯羅一直都很樂于助人,在他有錢以后,更是常向有需要的人提供金錢上的援助。
柯羅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總是一副開心快活的樣子,不過他的風景畫則總是顯得夢幻且憂傷,一點也不輕松歡樂。他受到眾人喜愛,成了大家口中的柯羅爸爸。大家對他終于出名,也感到非常高興。
有一位巴比松畫派的畫家比柯羅還窮。他是最早前去巴比松的畫家之一,帶著妻子和小孩住在一間沒有木地板、以夯土為地的三房小屋。這里說的是法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讓·弗朗索瓦·米勒。
米勒自小生活貧困,他的父親是農夫,小時候經常下田務農分擔家計。有一次,他在一本舊的《圣經》里看到幾幅圖畫,動心起念,開始畫畫。農閑時,其他人會找時間打盹小憩,年輕的米勒卻將所有時間都拿來畫畫。后來,村民看他這么喜歡畫畫,便湊了點錢,讓他去巴黎圓夢。

《拾穗》,米勒作
米勒到巴黎以后,生活過得很辛苦。他生性害羞,不適應城市生活,過得并不好。他賣畫維生,卻也只能勉強糊口。他最喜歡畫的是自己非常熟悉的農民生活,就在他快要餓死的時候,有人終于跟他買了一幅反映農家生活寫照的作品。靠著這筆錢,他終于離開了巴黎,前往巴比松定居,并在那兒度過了余生。
米勒以獨特的繪畫方式描繪出農忙的情景,他會走到田間,觀察農民揮汗勞作——挖掘、鋤地、施肥、鋸木頭、攪拌黃油、洗衣服或播種。然后回到家以后,他會畫下自己的觀察。他的記憶力極佳,在家畫畫也不需要模特,就能畫出正確的人物動作。真的需要模特作為參考時,他會請妻子幫忙擺姿勢。
米勒有一幅畫題名為《播種者》,描繪的是一名農夫播種的景象。你有看過農夫播種嗎?在美國,播種通常是利用馬或機器來完成,所以你大概不知道人工撒播種子是什么樣的。播種者的手腳必須協調,手伸進袋子里抓一把種子,然后轉身向后擺臂,撒下種子。每撒一次種子,腳就往前邁一大步。在米勒這件作品中,播種者辛勤工作,不過揮動的手臂和往前移動的步伐非常流暢協調,就像機器一樣。
米勒畫了好幾幅《播種者》,每一幅看起來都有些類似,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目前收藏于美國波士頓。
米勒另一幅與《播種者》齊名的名作是《拾穗》。所謂的拾穗者,是在收割后到農地里撿拾遺漏麥穗的人。對貧窮的農民來說,例如巴比松附近的農民,即使是拾穗者所撿拾到的少許米糧,對生計也是有幫助的。你可以從米勒的畫中看到,拾穗是一件非常辛勞的工作,而且通常是由婦女來負責。
米勒的另一幅名作,一直以來都有許多復制品,你甚至可以在一元商店里看到。這里所提的,就是《晚禱》這件作品。畫中描繪一名法國農夫和妻子在聽到教堂傳來的晚禱鐘聲以后,停下手邊農事,低頭禱告的景象。
米勒和柯羅一樣,到了晚年終于成名,被認為是杰出畫家。然而,即使有了名聲,米勒仍然一如既往地貧窮,在他去世以后,他的遺孀只能靠柯羅接濟過活。
有些巴比松畫家后來也打出名氣。他們經常在一個大谷倉里聚會,將各自的畫掛在墻上,然后互相切磋點評。
我真希望還能多講講米勒和柯羅的其他畫家朋友,可惜本章篇幅有限,只好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