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讀《孟子》請注意以下幾點

(一)讀《孟子》要聯系《論語》,與《論語》會通理解。我們曾說讀《論語》可無《孟子》,讀《孟子》則不可不聯系《論語》。孟子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傳承,要懂得孟子思想,必先讀《論語》,并對《論語》《孟子》作會通的理解。未讀《論語》而讀《孟子》,或兼讀《論語》《孟子》而只把二書進行分別的、孤立的理解,不把二者進行統一的、會通的理解,都不可能真正讀懂《孟子》。

(二)對《論語》《孟子》作會通的理解,首要的一點是把握《論語》《孟子》共同的中心思想。韓愈說,孔子之道,“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 “軻之死不得其傳”(《四書章句集注》),宋儒也繼承此說。韓愈以至宋儒所說孟子獨傳的孔子之道,所指為何?這是讀《孟子》首先要思考回答的問題。《論語》的中心思想是講做人,讀《論語》要“吃緊為人”(《四書章句集注》)。讀《孟子》,也應緊扣這個中心。忽略這個中心,只從性善論、仁政學說等看孟子思想,不足以說明孟子思想的真諦。

(三)對《論語》《孟子》作會通的理解,既要注意二者的同,也要注意二者的異。孟子思想與孔子思想一脈相承,而孟子于孔子思想又多有闡發,許多是“前圣所未發”(《四書章句集注》),發展了孔子思想。孔子講為政,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講為人,說“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要求仁、禮統一。孟子則說“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1.1章), “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13.33章)。突出仁、義二字。孔子只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孟子則提出了性善之說。所謂會通,就既要看到同中有異,也要能夠異中見同。

(四)了解《論語》《孟子》的異同,要注意二者所處時代背景的不同。春秋戰國是中國社會變革的時代,時代背景的不同,是決定孔孟思想發展的根本基礎。這種不同,可從社會經濟政治狀況變遷和學術文化發展兩個方面來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方面,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而舊制尚存。戰國時則宗法封建王國衰滅,新諸侯國建立,舊制已蕩然無存。學術文化方面,孔子之時私學初起,方興未艾;孟子之時則諸子并作,爭鳴勢成。脫離時代背景的變化,從觀點到觀點,從概念到概念,單純從思想本身來解釋,不可能對《論語》《孟子》做到會通的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长顺县| 江陵县| 思茅市| 新绛县| 离岛区| 北碚区| 枣庄市| 达日县| 九江市| 神池县| 嵩明县| 富裕县| 方山县| 宁强县| 秭归县| 崇左市| 裕民县| 越西县| 塔城市| 思南县| 龙州县| 正镶白旗| 彭州市| 漠河县| 贡觉县| 平阳县| 二连浩特市| 曲松县| 桓台县| 沁源县| 郯城县| 化德县| 鹤壁市| 晋江市| 海原县| 仪征市| 杭州市| 邯郸市| 霸州市|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