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成山唐氏家世概略

成山唐氏后人整理提供

編者按:成山唐氏家世,原先曾在遵義、貴陽兩地著述中有所涉及。題目分別是《遵義府城北門外的湘川唐氏》、《大龍山湘川滋潤唐氏 洗馬灘忠魂夢繞成山》。但有些重要內容在表述上缺乏統一,甚至有謬誤?,F由成山唐氏后人唐之樞、唐之勤、唐之楨、唐之柄、唐靜、唐麗、唐寧、唐曙光等共同整理。

翻開成山唐氏三世祖少保公唐炯所著《成山老人自撰年譜》,開篇即告:“先世相傳江西撫州府金溪縣人,明時有官四川涪州者,遂家焉?!庇盅裕骸巴」纫约螒c十九年(1814)甲戌歲葬我祖母王夫人于貴陽城北鳳凰哨之陽;后道光二年(1822)壬午歲葬陽山公于成山(今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竹林村蔡家寨),自爾定居貴陽,別為成山唐氏?!边€言:“(1855)炯自漢陽奉先君忠骸,二月抵家,卜四月二十八日,葬于成山陽山公墓之左……而此山陷賊八年,獨無恙,豈非先君居鄉,恩惠在人,而余又盡人事,有以絕其覬覦之心耶!子孫識之?!边@明白無誤地告訴子孫后人,成山唐氏的始祖公為陽山公,二世祖為威恪公,兩公墓地在成山。

成山唐氏始祖陽山公唐源準,號直圃。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丁亥歲七月二十四日卯時,生于遵義府城北門外湘川唐氏的半山祖宅。襁褓穎異,年5歲,母宦太孺人有疾,即知奉湯藥,旋遭喪,繞床哀哭,不食不言,見者咸為流涕。6歲,曾大父授毛詩,日盡數十行。9歲寫文章,16歲補博士弟子員,27歲食餼上庠,32歲中嘉慶三年(1798)戊午恩科鄉試舉人,嘉慶十三年(1808)戊辰會試后大挑一等,以知縣用,分發廣東。歷署英德、清遠知縣,欽州知州,廉州海防同知,嘉慶二十三年(1818)特授陽山縣知縣。唐源準生性純孝,入士前販書養家曾祖母、祖父母、父、伯叔兄弟姊妹、子女等全家五世同堂30余口,入士后為官13年,拒緝盜功、拒賂擒豪、辦案無冤、捐金辦學、贈資指路、為國為民深謀遠慮。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三日,忽奉?;实鄞笮邪гt,力疾哭臨,病遂加劇。九日,患病已三個多月的唐源準白天還在堅持工作,汲汲民事,在簽押房批閱稿案,安排差役各處巡查,到了晚上亥時,病情劇變,病逝在縣衙,時年54歲。

乾隆五十年(1785)乙巳歲,唐源準配綏陽縣廩膳生王云巖公諱明德長女、甲子科舉人簬胞姊王氏,敕贈王太孺人。育有一子唐樹義、二女(長未字殤)。嘉慶十八年(1813)癸酉歲,王太孺人病逝于廣東清遠縣唐源準官署,由其子唐樹義扶櫬千里葬母于貴陽城北三十里鳳凰哨之陽。

唐源準父親唐鎮,字秉藩公,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壬子歲,乃遵義湘川唐氏始祖公唐象明(一元公)的第五世孫,故貴陽成山唐氏始祖公唐源準(直圃公)是為湘川唐氏始祖公唐象明的六世后裔。

遵義湘川唐氏原籍江西撫州府金溪縣唐家田,明朝初年族中有舉孝廉者在四川重慶府涪陵做官,攜家眷至涪陵州居住。明末崇禎十七年(1644)甲申歲,張獻忠成都屠城,攻陷重慶,涪陵百姓紛紛逃離家園。金溪唐氏傳人、遵義湘川唐氏的始祖公唐象明也在遷徏避難的大批難民中,由于路遇潰兵擄掠,唐象明與家人失散,輾轉逃難至時屬四川管轄的遵義府城,建屋廬于北門外湘川之濱的大龍山中。

唐象明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丁巳歲,其父明崇禎十六年(1643)癸未歲病故,葬于涪陵石鼓之溪。唐象明十三歲曾割股救父,以純孝聞名,入載《蜀志》。潛心精修道學,請職獲“一元真人”尊號,掌遵義教壇終其身。平生撫孤,助婚葬,賑饑寒,出金帛為人贖身,還田土,義舉甚多??滴跏拍辏?680)庚申歲卒于遵義府城北門水井灣正宅,終年64歲。象明公夫人杜鳳鳴,明朝天啟三年(1623)生于四川隆昌縣趙陽鄉一教席門第,自幼勤勞儉樸,工于女紅,知書達理,避亂居遵義后,除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外,還支持參與丈夫辦慈善事宜。生有一子唐廉、一女。其后唐氏簪纓累世不絕,其在遵義者,散處城鄉,稱為遵義湘川唐氏。其支脈已延至黔北、黔中一帶。貴陽成山唐氏的始祖公唐源準及其后人,即為湘川唐氏遷至貴陽的一支。

象明公子唐廉,字介石,乃湘川唐氏二世祖。生于大清順治七年(1650)庚寅歲,三四歲時母杜氏口授《論語》、《詩經》即能成誦,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歲中舉于鄉,時大清叛將吳三桂在云南慕其材,欲招其于麾下。介石公曰:“賊耳。受天子厚恩,不思報,又反,行齏粉矣,如廉何?”遂八年歸教于家鄉大龍山 ,杜門以避吳加害。康熙十九年(1680),吳三桂亂平,唐廉署永寧衛教授,后知湖南酃縣,核田平賦獲贊“唐菩薩”。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歲知山西陽曲縣令,性儉樸,著布衣,除民害,舉義學,辦養濟院,減免稅賦,堅拒紳士以禮請托,與民共渡水火之災,凡七年離任時,敝車羸馬,行李蕭然,百姓皆稱贊其人如其名。《山西通志》贊其為天下第一循吏,與循吏于成龍齊名。唐廉至孝,兩割股愈親,因思念在酃老母,后解官乞終養,以老病告歸。雍正六年(1728)戊申歲,七十九歲的唐廉卒于家中。唐廉清康熙五年(1666)丙午歲秋娶妻黃氏,乃與象明公一道避兵亂來遵義的黃公托象明公撫養之幼女。黃氏勤慎端靜,十分勤勞,晝灌園、主酒食,夜紡織、佐唐廉誦讀。生有四子:長子唐羲伯、次子唐羲仲、三子唐羲叔、四子唐羲季,乃湘川唐氏三世后裔。

介石公唐廉長子唐羲伯,字爵三,乃湘川唐氏三世祖。生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歲,由拔貢選授四川廣元教諭,送部試保和殿,賜莽衣筆墨,授廣東陽江縣知縣。實心為政,不畏豪強,力為平民申冤,深得庶民贊譽。雍正元年(1723)以父母雙老告歸,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歲病逝,享年87歲。唐羲伯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歲原配武夫人,繼配陳夫人,庶蕭氏。育有四子:長子惟欽、次子惟明、三子惟安、四子惟格,乃湘川唐氏四世后裔。

唐羲伯長子唐惟欽,字若昊,雍正元年(1723)拔貢,選授普定教諭。

唐羲伯次子唐惟明,字視遠,號暗亭,雍正癸卯舉人,選授山東觀城知縣,調補菏澤知縣,再任河南永寧縣知縣。時縣有秦瞎子者,與某婦成奸,婦毒死其夫,秦瞎子并不知情,前任縣令定兩人共謀殺人,致案屢反復難定。惟明將二人鎖于城隍廟內,夜里暗地監聽,盡得實情,從而秦瞎子未被冤殺,縣民稱其為“唐青天”。唐惟明畢生性恬靜,自甘淡泊,正如他的《食瓜》詩所云:“好官不作作清官,官去身輕兩袖寬,菜羹方笑無滋味,又進筵前瓜一盤?!?所任以廉勤著聞。生有二子,長子唐鏞,次子唐鐈。

唐羲伯三子唐惟安,字汝止,號敬亭,雍正四年(1726)丙午歲舉人,以大挑授安徽涇縣知縣,又調任歙縣知縣,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歲,任科鄉試同考官。德配綏陽縣人、山東聊城知縣陳至誨之女,生有三子:長子唐鋃、次子唐銖、三子唐金。并有一女適程氏,程氏生女適鄭崇峰,即西南大儒鄭珍之祖母也。

唐羲伯四子唐惟格,字君來,由唐羲伯繼妣陳夫人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歲,邑增廣生,贈通議大夫、陜西按察使。少有神童之目,年12補弟子員,一應省試,即絕意進取。時仲兄視遠公惟明、三兄汝止公惟安皆由鄉科出宰山東、江南間,公以少弟遍歷官居署,游覽名勝,吟詠甚富,著有《半山草堂詩集》。惟格清雍正九年(1731)辛亥歲娶河南滎陽縣知縣葛愈公之長女葛氏為妻,贈淑人,例晉夫人。生四子:長子唐鎮、次子唐鈕、三子唐錢、四子唐錠。

湘川唐氏第三世長房爵三公唐羲伯共四子九孫,也就是湘川唐氏長房的四世后裔和五世后裔。

四世祖為:若昊公唐惟欽、視遠公唐惟明、汝止公唐惟安、君來公唐惟格。

五世祖為:唐鏞,惟明長子,乾隆三十九年(1774)舉人。生子源澤。

                    唐鐈,惟明次子。生子源洙。

                    唐鋃,惟安長子,監生。生子源洪。

                    唐銖,惟安次子、舉人。生子源沛。

                    唐金,惟安三子,字漢芝(《遵義府志》載“緘芝”),乾隆三十二年(1768)戊子舉人,大挑任黔西學政。后任山西屯留縣知縣。

                  唐鎮,惟格長子,字秉藩,雍正十年(1732)壬子歲生,郡庠生,鄉黨稱孝友,誥贈通議大夫、陜西按察使。例晉資政大夫。配晉夫人,誥贈淑人,例晉夫人。生子三:源溎、源準、源泰。

                    唐鈕、唐錢、唐錠,乃惟格之二、三、四子。

貴陽成山唐氏的始祖公唐源準,乃遵義湘川唐氏一元公唐象明之來孫,介石公唐廉之玄孫,爵三公唐羲伯之曾孫,君來公唐惟格之孫,秉藩公唐鎮之次子,當是湘川唐氏的六世孫。

唐源準之子、成山唐氏二世祖唐樹義字子方,是遵義湘川唐氏的七世孫,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歲,嘉慶二十一年(1816)舉人,官歷湖北咸豐縣、天門縣、監利縣、江夏縣知縣、漢陽府同知,甘肅鞏昌府知府、蘭州府知府、陜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護理湖北巡撫。道光二十八年(1848),湖北洪災,四十多個縣發大水,唐樹義廢寢忘食賑災,積勞成疾,更因賑災與總督意見不合,遂于次年冬告病還鄉。咸豐三年(1853)三月,太平軍攻陷南京,并占領了安徽、江西和湖北大部分地區。考慮到唐樹義對湖北情況的熟悉,咸豐皇帝頒詔,命年逾花甲的唐樹義出山,以湖北按察使帶兵征討。大小數十次惡戰,唐樹義勝多敗少,頗受朝廷賞識。然時任湖北巡撫崇綸與總督吳文镕不合,對唐樹義也多妒恨,多次將唐樹義所統之兵將調離,最后只有數十人由唐樹義指揮,致使在金口鲇魚套長江江面上唐樹義的一艘孤船,要面對成千上萬的太平軍。無奈之下,咸豐四年(1854)正月二十三日,唐樹義寫下遺奏,留下一方端硯和“畺吏不和,群情解體,獨力難支,惟有一死”16個字的絕命詞,北向再拜,投江而死。朝廷按臬司例賜恤,同治十年(1871),據曾國藩所呈唐樹義遺疏、駱秉章奏折及湖北士民之請,大清朝廷賜唐樹義以威恪謚號。咸豐五年(1855)乙卯歲四月二十八日,唐樹義子唐炯將父親唐樹義衣冠和遺骸雙棺葬于烏當區水田鎮竹林村蔡家寨成山其祖父陽山公唐源準墓之左。

嘉慶二十一年(1816)丙子歲,唐樹義娶四川眉州州判荃公(綏陽縣人)之女、庠生炳緒之胞妹、庠生恢緒之胞姊王氏為妻,生四子:焯、煒、炳、炯,繼配劉夫人(欽賜舉人江南揚州府同知埏公之女),生一子煦。另生有唐孟端等四女。

成山唐氏三世孫按出生年月的先后,大排行順序為:

唐樹義長子唐焯,字汝立,生于嘉慶二十三年(1818)戊寅歲。道光國子生,師從湖北大儒王柏心,善詩文。26歲,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歲尋游績學時歿于京都。娶妻王氏。

唐樹義次子唐煒,字仲麟,生于道光三年(1823)癸未歲,曾任四川藩庫大使,娶妻沈氏,側室楊氏,生兩子后于咸豐改元(1851)辛亥歲病逝。

唐樹義三子唐炳,字汝成,生于道光七年(1827)丁亥歲,尚在求學中的他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歲病亡。

唐樹義四子唐炯,字鄂生,生于道光九年(1829)己丑歲。

唐樹義五子唐煦,字鞏生,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歲。

由于唐炯的大哥唐焯、二哥唐煒、三哥唐炳在道光年間先后過早去世,到咸豐四年(1854)威恪公殉職時,成山唐氏的三世祖就只留下唐樹義的四兒子唐炯和五兒子唐煦。

成山唐氏三世祖唐炯,道光九年(1829)己丑歲三月二十一日子時出生在湖北省天門縣之岳家口,時其父唐樹義正在天門任知縣,故其表字鄂生。唐炯5歲喪母,7歲受書,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舉,咸豐六年(1856)發四川試用,八年(1858)赴成都任同考官,九年(1859)署四川南溪縣知縣,十一年(1861)正月任四川綿州知州,三月恩授四川夔州府知府,同治二年(1863)任四川綏定府知府,七年(1868)奉命統師援黔,是年七月因援黔軍功蒙恩賞按察使銜,二品頂戴、法克精阿巴圖魯勇號。光緒三年(1877)至六年(1880)任四川鹽務總辦,署川東道、建昌道,光緒八年(1882)授云南布政使,光緒九年(1883)六月二十二日,補授云南巡撫,光緒十年(1884),因大清藩屬越南之北寧、山西被法國人攻占事,唐炯和廣西巡撫徐延旭均被革職問罪,光緒十二年(1886)冬出獄,賞還巡撫銜,督辦云南礦務。光緒三十二年(1906)丙午歲,年已78歲高齡的唐炯上奏請辭督辦云南礦務大臣回籍。光緒三十四年(1908)戊申歲,在籍大員鄉舉重逢,皇上加恩唐炯,賞給太子少保銜。宣統元年(1909)元月二十日唐炯病逝于家,宣統皇帝專為唐炯寫了祭文。六月,唐炯的子孫們將唐炯歸葬于成山陽山公墓之右。至此,距陽山公安葬成山已近90年,成山唐氏始祖陽山公唐源準、二世祖威恪公唐樹義、三世祖少保公唐炯聚會在成山,成山因此成為唐氏心目中的圣地。

唐炯娶漢陽人,浙江杭嘉湖道姚公小山之女姚氏為妻,生有五子:我墉、我圻、我城、我填、我圭。繼配馬夫人生子唐興、唐我培、唐吉,是為成山唐氏的四世孫。

由于唐炯長兄唐焯、二兄唐煒均英年早逝,而唐焯夫婦未生有兒子,唐煒夫婦生有兩個兒子,遵照威恪公唐樹義的囑咐,經唐炯與兩孤嫂商議,唐煒夫婦所生大兒子唐我垣由大嫂抱養,過繼到大哥唐焯名下作為大哥大嫂的嗣子,也就是唐樹義的長房長孫。同樣,按父親唐樹義之命,唐炯自己的二兒子唐我圻也是作為唐炯三兄唐炳的嗣子。唐炯之弟唐煦未生有子,這樣,成山唐氏的四世孫共有十人。

成山唐氏四世祖按出生年月的先后,大排行順序為:

唐焯嗣子唐我垣,字蜀君,生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歲??儗W能文,早年捐館。娶大清江蘇布政使、學者、唐炯摯友黃彭年(字子壽)之女黃氏為妻,生有一子省吾公唐爾錕。

唐炯長子唐我墉,字楚尹,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戊申歲。賦性誠孝,宅心仁厚,夙嬰疾病,六歲始能行,奉仕歸鄉,兼綜家政,晚年致疾,宣統二年(1910)庚戌歲正月二十七日亥時病故。覃恩封通議大夫,配陳太淑人,繼配蔡太淑人,生一子唐爾銘。再繼配葉太淑人,生二子唐積福、唐積忠。

唐煒之子唐我坊,字公質,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歲。子唐爾鏞。

唐炳嗣子唐我圻,字恭石,生于咸豐元年(1851)辛亥歲。實為唐炯之次子,早年隨唐炯在蜀,成人后曾任四川遂寧縣知縣、長壽縣知縣、酉陽直隸知州。光緒后期大力辦學,曾多次獲記功。娶妻沈氏,育有三子:唐爾銅(即唐瑞銅)、唐飛、唐積友。

唐炯次子唐我城,未成早歿,生于咸豐八年(1858)戊午歲。

唐炯三子唐我填,未成早歿,生于同治二年(1863)癸亥歲。

唐炯四子唐我圭,字公柔,又名唐堅,生于同治五年(1866)丙寅歲。妻楊氏,生子唐積誠。

唐炯五子唐興,字益公,生于光緒十六年(1890)庚子歲。妻李氏,生子唐伯翔。

唐炯六子唐我培。妻陳氏,無出。

唐炯七子唐吉,字梅溪。妻石氏,生二子,長子唐積文,次子唐積禮。

成山唐氏五世孫按出生年月的先后,大排行順序為:

唐我垣之子唐爾錕,字省吾、惺悟,同治六年(1867)丁卯歲十二月十六日生于成都,因父早故,由母黃夫人苦節撫育、四叔祖唐炯諄諄教誨長大。世襲威恪公唐樹義受封賞的騎都尉世職,以知縣分發廣西,先后任新寧州、宜山縣、臨桂縣、靈山縣知縣,撫恤百姓,斷案治匪從不妄殺一人,被宜山百姓譽為“唐青天”,并連續兩年獲朝廷傳旨嘉獎,升任全州知府、復升鎮安府、后署潯州府、郁林知州、南寧府。后調任云南省軍械局局長兼全省巡防隊統帶。辛亥革命后回到貴陽,1913年貴州國民軍整編,被任命為貴州北路巡防軍統帶、兼貴州鹽務局局長,不到半年,便因對時局不滿請辭返家。1916年二月,北京北洋政府通電任命唐爾錕為貴州護軍使,督理貴州軍務,唐爾錕置之不理。1939年二月二十二日病逝于貴陽堰塘坎唐家花園,享年73歲,葬于水田壩蔡家寨成山唐氏祖墓旁的松林坡上。唐爾錕早年娶山西太原知府楊樹的女兒楊德榮(清光緒乙未年進士,貴州安順人,貴州文史學家楊覃生[恩元]之姐)為妻,未生子,側室羅氏、庶蘇氏、龔氏也未有生育,先抱養了七堂弟藎卿公唐積忠的女兒唐理(適趙金鏞),后又抱養七堂弟的二兒子唐繼善為嗣。

唐我坊之子唐爾鏞,字君實,又字慰慈,生于同治八年(1869)己巳歲,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歲中舉,仕內閣中書。清末慈禧新政時,熱心辦學,在貴陽創辦師范傳習所任堂長(即校長)、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現貴陽一中前身)任監督(主要負責人),創辦貴州全省最早發行的報紙《黔報》,出任貴州教育總會會長,貴州清末“憲政預備會”代表人物,后代表貴州赴北京參加全國憲政聯合會。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教育司司長。北洋政府垮臺前病逝于北京。娶妻黎氏,生有一子唐行善。

唐我圻長子唐爾銅,又名唐瑞銅,字士元,生于同治九年(1870)庚午歲,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殿試金榜題名,中二甲第七名進士。授戶部學習員外郞,后授禮部員外郞。留學日本,歸國后,任河南財政監理官。辛亥革命前,出任大清銀行清理處總辦,民國二年(1913)八月,原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九月,被南京臨時政府財政部任命為中國銀行總行行長?;I建中行貴州分行、重慶分行,1917年任民國北京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任民國初年第一屆國會第一、二期常會眾議院議員。1953年病逝于貴陽。娶妻陳氏,庶趙氏。生三子二女:長子唐長善、次子唐崇善、三子唐平善。長女唐肅、次女唐慶(適郭子?。?。

唐我墉長子唐爾銘,字夢虹,又字夢宏、茂宏,生于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歲,卒于1941年。曾在云南擔任順寧縣知事。民國初年在貴州思南縣、安順等縣任縣長。今云南鳳慶縣第一中學始創始人之一。

唐爾銘娶妻于氏、先后續二位陳氏及側室梁氏、周氏、妾李氏,生有三子九女:長子唐植善、次子唐獻善、三子唐承善。長女唐瑛(適王?。?、次女唐琯(填房王?。?、三女唐璠(早歿)、四女唐璛(早歿)、五女唐玨(適張友耕)、六女唐(適李秉鈞)、七女唐璇(適羅世昭)、八女唐琪(適劉建猷)、九女唐燦(適陳然)。

唐我圻次子唐飛。

唐我墉次子唐積福,字希澤,生于光緒十年(1884)甲申歲,畢業于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譯學館,民國初年曾任興義、安順縣長。早年遵照祖父唐炯之命學習針灸及中醫理論,多方拜師學習醫道,先后在昆明、安順、貴陽開設醫館,行醫開藥40年,終成一代名醫。曾任貴州國醫館館長、全國中醫協會貴州協會會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貴陽市政協常委,1961年10月病逝于貴陽。娶妻李宗慈,生二子五女:長子唐寶善、次子唐宣善。長女唐瓊(適廖克強)、次女唐玖(適蔣耀南)、三女唐琚(早歿)、四女唐玥(適姜習文)、五女唐瑗(適高言訓,子高師仁、高師武,女高師寧、高師蕓、高師枚)。

唐我墉三子唐積忠,字藎卿,生于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歲,辛亥革命后,已大學畢業的他攜妻陳慕蘭一起赴日本留學,畢業后回國,歷任參謀、營長、軍需課長。因對當時軍閥混戰、政客橫行、煙鬼遍地的時局極為不滿,遂卸甲集本謀生。1923年四月,由時任貴州省省長劉顯世任命為貴州省財政司司長(財政廳長),同年七月被云南軍閥刺殺于貴陽街頭,時年35歲。與妻陳慕蘭育有四子四女:長子唐普善、次子唐繼善(出生后即過繼給唐積忠大堂兄唐爾錕為嗣子)、三子唐同善、四子唐顯善,長女唐理(過繼給唐積忠大堂兄唐爾錕為女,適趙金鏞,女趙孟倫)、二女唐珣(適周慰藩,子周運煬、女周運清)、三女唐玟(適熊力生、子李家儀、熊堂,女李家和)、四女唐瑞(適傅志才,女王麗麗)。

唐我圭之子唐積誠,妻楊氏,生二子一女:長子唐從善、次子唐止善。女唐慶椿(適游沛澤)。

唐我圻三子唐積友,妻彭氏,生一子二女:子唐幸。長女唐端(適樊道莊)、次女唐淑仙(適李守仁)。

唐興之子唐伯翔,無子。

唐吉長子唐積禮,無子。

唐吉次子唐積文,妻韓業芹,生二子一女:長子唐亮、次子唐躍。女唐明(適賈建功)。

成山唐氏六世孫按出生年月的先后,大排行順序為:

唐爾銅長子唐長善,字體仁,生于1893年陰歷七月,早年隨父去日本并就讀,回國后在北平、天津、青島等地繼續讀書,回貴陽后進貴州講武堂(教官為何應欽)。后未從政,也未經商,是為當時唐家花園的總管,1969年五月在貴陽病逝。娶妻華氏、庶趙華,生三子一女:長子唐之干、次子唐之棟(妻陳榮昭)、三子唐之湜(早歿),女唐和(適高樹森)。

唐爾鏞之子唐行善,娶妻劉從正,繼配吳氏、金氏,無出。

唐積忠長子唐普善,字則趙,生于1909年,1999年病故。娶妻李淑仙,生一子一女:子唐之鵬(早歿),女唐環(早歿)。

唐爾銅次子唐崇善。

唐積福長子唐寶善,字蘊璞,生于1913年,早年從父希澤公學醫,在藥店坐堂行醫,后調貴陽中醫學院,再調貴陽醫學院中醫系任教,經常參加專家會診,1997年病故。娶妻尚其華,生二子一女:長子唐之柄(妻楊揚),次子唐之勤(妻曾順蘭),女唐景昭(適鄧儼,女鄧玲、鄧潔、鄧憶、鄧奇)。

唐積福次子唐宣善,字懷德,生于1915年,1951年卒。娶妻楊梅芬,生二子一女:長子唐之權(妻吳和平),次子唐之衡(早歿),女唐之楨(適張月庭,子張敬中、張敬洪)。

唐爾銘長子唐植善,字喬喜,生于1916年,20世紀40年代曾任貴州省建設廳公路局工程師、工程主任,新中國成立后,任遵義交通局工程師、城建局設計室主管工程師,1978年任遵義市第六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1985年病逝。娶妻趙開明,生三子五女:長子唐之穆(妻吳嘉惠)、次子唐之炎(妻張維褖)、三子唐之熙(妻劉祥碧)。女唐之穗(適李月江)、次女唐之歡(適李業光)、三女唐之鈺(適魏延)、四女唐之英(適白榮生)、五女唐之義(適秦波池)。

唐爾錕嗣子唐繼善,字承先,生于1917年,1943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后在貴州高級工業專業學校任教,不久提升為學校土木科主任,50年代棄教離校,從此投身于貴州的水利工程建設,先后擔任貴州省水電廳工程師室主任、省農水局副局長、省水利工程局局長、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省水利電力廳副廳長兼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院長、省水利廳副廳長兼水利廳總工程師,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二屆至第五屆的人大代表。1985年退休,享受國家正廳級待遇。2016年6月19日去世,享年100歲。娶妻楊葆棻,生二子一女:長子唐之樞(妻王明勤)、次子唐之輔(妻梅承勛)、女唐莊(適段友順,子段勁華、段嘉華)。

唐積忠三子唐同善,字德斐,生于1918年,畢業于西南聯大化學系,20世紀40年代曾擔任外語翻譯工作,后在貴州工學院化學系任副教授,病逝于2005年。娶妻范志行,育一女唐寧(適張渝生,子張緒恒、張緒煊)。

唐積忠四子唐顯善,字德純,生于1919年,曾就讀于大夏大學工商管理系,后在貴州新華印刷廠工作。2010年五月病故。娶妻孫楠,生二子二女:長子唐志誠(妻鄧清陽),次子唐志毅(妻張曉鴿),長女唐靜(適淳志富,子淳欣迪、女淳瑩)、次女唐麗(適彭曉堂,女彭憬)。

唐積誠長子唐從善,娶妻何劍琴,無出。

唐爾銘次子唐獻善,字幼宏,生于1922年,曾任貴陽女中(今貴陽二中)教師,1998年病故。娶妻楊鉅萍,生一子一女 :子唐之勇(妻何燕),女唐穎。

唐爾銘三子唐承善,字稚宏,生于1923年,娶妻萬潔清,生一子一女:子唐之萬(妻梁小燕),女唐之華。

唐積誠次子唐止善,娶妻譚英華,生二子一女,長子唐之微、次子唐之歧,女唐鴻。

唐積友之子唐幸,娶妻杜國珍。

唐爾銅三子唐平善,生于1932年,生三子一女,長唐俊、次唐杰、三子唐旭,女唐莉。

唐積文長子唐亮,生于1958年,妻宋艷。

唐積文次子唐躍,生于1971年,妻陳曉梅。

成山唐氏七世孫按出生年月的先后,大排行順序為:

唐長善長子唐之干,字魯濱,生于1911年,1929年曾在北平《晨報》做校對并在北大圖書館工作,后到上海從事雜志社方面的工作,抗戰勝利后回到貴州,繼又去重慶,1946年病故于重慶。

唐長善次子唐之棟,生于1914年,曾任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民革副秘書長,現年102歲健在。妻陳榮昭,生一子一女,子唐曙光,女唐丹林。

唐長善三子唐之湜,生于1917年,早歿。

唐普善之子唐之鵬,幼歿。

唐宣善長子唐之權,生于1940年,曾任貴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協委員。2014年病逝于貴陽。妻吳和平,生一子二女,子唐偉,長女唐濤、次女唐蓓。

唐植善長子唐之穆,生于1942年,2013年病故。妻吳嘉惠。

唐繼善長子唐之樞,生于1944年四月,曾任貴州省重點中學晴隆民族中學校長、省示范性高中貴陽九中副校長、黔西南州人大代表、貴陽市第七屆政協委員,曾獲全國優秀青少年優秀科技輔導員、貴州省特級教師、貴州省四化建設標兵、貴陽市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等稱號。妻王明勤,生一子一女,子唐棠(妻費興梅,子唐必辰),女唐桑(適冒蔚巍,子冒儼旃、冒儼倬、唐先賜)。

唐繼善次子唐之輔,生于1946年三月,2004年病故。妻梅承勛,生二子一女,長子唐波(妻吳松玉,女唐必琪、唐必賢)、次子唐駿、女唐甜(適陳啟勝,女陳文蔚、子陳柯江)。

唐植善次子唐之炎,生于1946年陰歷八月,妻張維褖。

唐宣善次子唐之衡,生于1947年,1960年病故。

唐寶善長子唐之柄,生于1949年十一月,妻楊揚,生一女唐小喬(適聞曉峰)。

唐植善三子唐之熙,生于1951年正月,妻劉祥碧。

唐顯善長子唐志誠,生于1951年五月,妻鄧清陽,生一子唐家欣。

唐寶善次子唐之勤,生于1954年正月,妻曾順蘭,生一女唐家翼(適程暉)。

唐顯善次子唐志毅,生于1955年正月,妻張曉鴿,生一女唐蘭。

唐獻善之子唐之勇,生于1964年八月,妻何燕,生一子唐家立。

唐止善長子唐之微。

唐止善次子唐之岐。

唐承善之子唐之萬,妻梁小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华坪县| 秀山| 湘阴县| 武川县| 东乡县| 海原县| 常州市| 宜章县| 东兰县| 大同市| 瑞金市| 张掖市| 民勤县| 郯城县| 和田县| 读书| 寿阳县| 高陵县| 山东省| 宁明县| 科尔| 潞城市| 隆昌县| 刚察县| 太保市| 年辖:市辖区| 鞍山市| 得荣县| 依兰县| 昂仁县| 沾益县| 上杭县| 行唐县| 名山县| 福州市| 靖江市| 兴安盟| 靖远县| 邢台县|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