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化典藏·江山
- 王洪鐘 趙普義
- 3152字
- 2020-09-01 17:59:46
一 炊具
灶[tsu?51]
也稱“灶頭”[tsu?44du213],安放鐵鍋燒飯的磚砌建筑,過去外層用石灰粉白,現(xiàn)在一般都貼上瓷磚,灶面上方安裝煙囪排煙。一般安放一大一小兩個鍋,最多安放三個鍋,其中有一個大鍋專門用來燒豬食,稱“豬泔鑊”[t?44k??44ya?2]。

2-1 ◆夏家
灶穿[tsu?44t?hy?44]
即灶膛,也稱“灶穿腹”[tsu?44t?y?44po?5],江山話的“穿”義為孔、洞。灶膛是灶的最重要部位,灶好不好燒、省不省柴全在于灶膛壘得好不好,費柴的灶稱“老虎灶”[l??22xu?44tsu?51]。灶膛口燒火的地方叫“灶穿門前”[tsu?44t?hy?44mo?22zu?213]。

2-2◆大陳
煤爐[m?22lu?213]
燒煤餅的水泥筒爐或鐵皮爐。里面有用耐火泥做的爐心,可以并排放兩個煤餅的稱雙心煤爐,可以并排放三個煤餅的稱三心煤爐。煤餅有一個個氣孔,形如蜂窩,故名蜂窩煤。改革開放以前,江山城里人燒定量供應(yīng)的煤餅,鄉(xiāng)下人則燒柴草。

2-3◆大陳
爐兒[lu?22?i241]
也叫“炭爐”[t???44lu?213],加熱菜肴的炭火陶土爐,口大底略小,側(cè)面開有通風(fēng)口,上沿開有缺口。江山人大多用“爐兒”以慢火給產(chǎn)婦燉煮雞鴨肉以補充營養(yǎng),也用于熱菜,但不上餐桌;廿八都鎮(zhèn)則主要放在餐桌上用于燉菜、溫酒。

2-4◆大陳

2-5◆廿八都
咮鑊[t?y44ya?2]
也稱“鑊”[ya?2],半球形鑄鐵鍋。江山方言把鳥喙?fàn)畹臇|西、小而突出的物體、小而可愛的事物都稱作“咮”[t?y44],鑄鐵鍋因底部有一小塊乳頭狀突出物而名“咮鑊”。鍋鏟叫“鑊鏟”[ya?2ts?a?241],鍋蓋叫“鑊蓋”[ya?2k?51]或“板?”[pa?44k??241]。

2-6◆趙家
飯甑[va?22t??51]
底部有縫、頂部有蓋的蒸飯木桶。江山話稱蒸飯為“炊飯”[t?hy24va?51],用“飯甑”蒸出來的飯稱“飯甑飯”[va?22t??44va?51]。用江山的傳統(tǒng)方式炊飯時,一般先把米放在熱水中煮開至半熟,再用笊籬撈起放在飯甑里,留待中午時蒸食。剩在鍋里的飯粒煮成稀飯作為早餐,也可加入紅薯塊、面疙瘩等。

2-7◆趙家
飯甑架[va?22t??44k?51]
放置飯甑的一種木架子,比凳子略高而寬,長方形,半面為柵欄狀的木格,便于飯甑底部透氣散熱,另外半面為木板,可以放置臉盆、熱水瓶、茶壺等雜物,橫架上可披掛圍裙等物品。

2-8◆福石嶺
糕甑[k??24t??51]
用來蒸糕的有底有蓋木桶,底板上開數(shù)條窄縫以出蒸汽,比飯甑大而淺。蒸糕時,底板上要墊麥稈編成的“糕扇”[k??24?i??51],防止漏粉及粘連。

2-9◆早田畈
火锨[xu?44khi??44]
鏟炭火用的木柄小鐵锨。主要功用是把木炭、柴灰從灶膛里鏟出。

2-10◆早田坂
火叉[xu?44tsh?44]
燒火用的鐵叉。主要功用是撥動柴火,使灶膛更通風(fēng),柴火燃燒更旺。圖2-11中間一把即為“火叉”。

2-11◆早田坂
竹夾[ta?5ɡa?2]
用竹片彎成的V字形夾子,長約兩尺,用于把柴草夾進灶膛。鐵制的夾柴工具叫“火鉗”[xu?44ɡi??213],也稱“鐵鉗”[t?i??5ɡi??213](見圖2-11右),形如長腿的剪刀。

2-12◆福石嶺
大擔(dān)桶[do22ta?44do?22]
用來挑水的有梁大木桶。沒有自來水的年代,飲用水要用“大擔(dān)桶”到大溪或水井里挑回家中水缸里存用。

2-13◆茅坂
井桶[t??44do?22]
用來從井里吊水的有梁小桶。過去都是木桶,形狀像縮小版的“大擔(dān)桶”[do22ta?44do?22](參見圖2-13),所以也稱“擔(dān)桶兒”[ta?44do?22?i241] (見圖2-14);現(xiàn)在木制井桶已罕見,多用輕而薄的塑料桶。井水深的話,多在桶梁上拴一根長長的繩子來吊水;井水滿的話,多用一根帶鉤的竹竿或木棍勾住桶梁來提水。

2-14◆大陳
殺豬大桶[sa?5t?44do22do?22]
用來裝開水燙豬以便煺毛的大木桶,直徑約三尺,高約兩尺。殺豬時,在大桶里倒進大半桶開水,將殺好的豬浸入,便于煺毛。

2-15◆早田坂
大木勺[do22mo?2?ia?2]
木制舀水工具,也可用來舀豬食等。用一段木頭挖空而成,帶短柄,樣式類似“飯勾勺”[va?22ku44?ia?2](見圖2-30),尺寸大數(shù)倍。

2-16◆后龍頭
湯罐筒[t?a?44ku??44do?213]
在半截毛竹筒的側(cè)面嵌插一根竹片做柄的舀水工具,多用于從“湯罐”[t?a?24ku??51]里舀水。“湯罐”是安裝在灶上靠近煙囪一側(cè)的瓦罐或金屬罐,利用燒飯炒菜的熱量來燒熱水。

2-17◆后龍頭
笊篼[ts?44t?44]
即笊籬。篾絲編成的篼加一個竹片長柄,“炊飯”[t?hy24va?51]必備用具。江山習(xí)俗,把米放在水里煮得半熟,用“笊篼”撈起盛在飯甑里待蒸。也有柄很長的,稱“長柄笊篼”[d??22pa?44ts?44t?44],可用于撈浮萍等水中之物。

2-18◆后龍頭
棘筅[t?i44?i??241]
即炊帚。用劈成細絲的竹條扎成,一頭加櫼扎緊,一頭呈扁平的扇形,長不超過八寸,用于刷洗鍋碗。

2-19◆趙家
馃印[ky?44?51]
專用于做馃的木模子,壓出的馃表面均刻有吉祥花草圖案或文字,美觀精致。底面刻有“壽”字、邊上有一個尖尖小孔的大“馃印”,是專做“壽桃馃”[z?22d??22ky?241](參見圖7-23)的模子。

2-20◆山塘
沝臼[y?44ɡ?22]
江山話把臼稱為“沝臼”,也有人稱“手臼”[t??y?44ɡ?22]。沝臼多用石頭鑿成,少數(shù)用硬木墩挖成。使用時用“沝臼杵槌”[y?44ɡ?22t??i?44dza213]上下舂搗,沝臼杵槌用三尺木柄裝上半球形石頭做成(見圖2-21)。“ 麻糍”[k?a?44mo22z?213]打糍粑時用的長柄木槌稱為“鋤杵”[za22t??i?241]或“麻糍鋤”[mo22z?22za213],即圖2-22中藍衣男子手持的器具。

2-21◆早田畈

2-22◆大陳
細沝臼兒[?i?44y?44ɡ?22?i241]
小型石臼或木臼,比碗略大,多以長條形的鵝卵石作杵,用于搗碎蒜、胡椒、芝麻、花生等少量作料、藥物或食物。

2-23◆大陳
甌[u44]
即碗。江山話把碗叫“甌”,把質(zhì)量和工藝比較粗糙的碗叫“粗甌爿”[ts?u?44u24ba?31],“爿”字表示不值價。江山南部的三卿口村有一個當(dāng)?shù)厝朔Q為“甌廠”[u44t??ia?241]的古村落,那里有一座專門燒粗瓷的窯,完好保存著作坊式制瓷工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江山普通人家都用那里出產(chǎn)的粗瓷碗吃飯。

2-24◆茅坂
甌庎櫥[u44k?44d?y?213]
也稱“菜庎櫥”[t??i44k?44d?y?213],放菜肴、碗碟、作料等的立櫥,多為木制,也有竹制的。上倉有對開的櫥門,里面分層擺放菜肴食物;中倉的底板柵欄狀,可瀝水,用來放置空碗盆碟等;下倉為敞開式,可放壇罐一類雜物。

2-25◆福石嶺
箸籠[d?i?22lo?213]
放置筷子的籠狀器具。江山話把筷子叫“箸”[d?i?31],“箸籠”過去一般用篾絲打成,也有用陶土燒制而成,陶土的箸籠比較粗糙厚重,以正面有鏤空圖案的扁方匣形居多,箸籠上多刻有“九世同居”等吉祥文字。一般掛在“甌庎櫥”的側(cè)面,現(xiàn)在多為塑料或竹木制品。

2-26◆后龍頭
箸筒[d?i?22do?213]
放筷子的筒狀器具,有的用毛竹筒,有的用陶土燒制,筒底有許多小洞用以瀝水。

2-27◆烏龍
菜罩[t??i44ts??51]
放在飯桌上遮罩飯菜的篾編器具,透氣通風(fēng),可避免飯菜因碗櫥不透氣而餿變,也可防塵土撒落、蒼蠅叮咬或貓狗偷食。以方框形居多,也有半球形、圓錐形的。

2-28◆烏龍
炊籠[t??y24lo?51]
蒸食物用的圓形竹篾器具,也稱“蒸籠”[t??24lo?51]。外圈用較寬的竹篾片圍成,現(xiàn)在多用鋁合金;可以數(shù)屜疊加,每一屜的底面用平滑的竹片編成,使用時鋪上一層屜布。江山人多用于蒸米馃、饅頭、包子等食物。

2-29◆毛家
飯勾勺[va?22ku44?ia?2]
用木頭掏挖而成的盛飯勺子。盛粥的柄稍長,稱為“粥勾勺”[t?io?5ku44?ia?2]。

2-30◆后龍頭
飯籃[va?22la?213]
用篾絲編制而成的盛飯竹器,比較精致。夏天盛飯通風(fēng)不容易餿,有圓錐形篾編蓋子,可防蒼蠅與落塵。小一號的稱為“飯籃兒”[va?22la?22?i213],用于出門帶飯。

2-31◆外龍旗
白竹筒[ba?2ta?5do?213]
盛茶水用的毛竹筒,上山砍柴或下田干活時隨身攜帶。取大毛竹的一節(jié)或兩節(jié),上節(jié)開個洞,用于進出水。喝水時,雙手捧起往嘴里倒,水流會發(fā)出好聽的“控控控”的聲音。

2-32◆茅坂
飯筲[va?22s??44]
也稱“蒲筲”[bu?22s??44],席草編成的袋子,用于出門時攜帶飯食。舊時外出,常把米飯加油鹽或咸菜后盛進“飯筲”壓實,扎緊袋口后隨身攜帶,餓時以山澗水或涼茶水就飯。因討飯人也多用飯筲盛飯,所以江山人罵會吃不會干的人叫“扲飯筲”[k??44va?22s??44],“扲”義為拎、提。

2-33◆茅坂
飯窠[va?22k?y?44]
用稻草編成的保溫桶,多放置盛有熱飯的“飯甑”或鋼精鍋,蓋子為“稿大鑼”[k??44do22lo213]蒲團(見圖2-58)。

2-34◆洪福(徐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