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
- 王暉
- 6字
- 2020-09-01 17:58:21
【文化專題】
■中國的等級與權威
一、 中國社會的等級與權威
中國在兩千多年中都處于封建社會階段,這是極為漫長的,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中國封建社會表現在政體上是以中央集權的皇權專制為主要特征的,表現在社會結構上就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長制,君權、父權、夫權占據主導地位。因為封建社會是建立在宗法關系基礎之上的,所以非常重視社會中的等級秩序。
儒家特別強調等級秩序的重要性。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處于不同社會關系、家族關系中的人,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等級身份,并按照由這種身份所確定的角色行事。除此以外,儒家思想還規定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等級秩序,這實際上也就是基本的人間等級秩序:“君為臣綱”是社會關系的秩序,“夫為妻綱”是男女家庭關系的秩序,“父為子綱”是父子血緣關系的秩序,“君”“夫”“父”為主,“臣”“妻”“子”為從,這里面包含著君權、男權和長者本位的思想。
權威和等級秩序相伴而生,兩者聯系十分緊密。社會等級秩序的安排和運轉是需要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來保證的。內部力量是道德,個人靠長期的思想品德教育、自我修養來獲得社會需要的道德意識和觀念,自覺服從社會等級秩序的安排;外部力量就是權威和法律,它們作為外在的威懾力量使每個人接受、服從社會等級秩序。
在嚴格的社會等級秩序下,人們很難產生平等和獨立的意識,只會被動地接受權威的安排。長此以往,個人會養成唯權威的馬首是瞻的性格,社會也會因此變得僵化和缺乏活力。
二、 中國社會等級與權威的表現
1. 尊老敬老
自古至今,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社會都有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中國人非常重視孝道。老人為社會養育了下一代,把自己的經驗、知識傳給了年青一代,把他們培養成了社會所需要的人,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年紀大了理應受到社會的敬重和優待。2013年,中國正式把農歷九月初九確立為敬老節(老年節);許多公共交通工具上設有老年人專座;根據年齡的不同,乘坐公共汽車可以享受半價或免費;政府修建了老年人活動中心、敬老院等設施……在家庭中,兒女大都以孝敬老人為己任,逢年過節、老人生日時,一般會去老人家里一起歡度;平時也常常與老人聯系,對他們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
2. 腦體差別
封建社會重視腦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孟子》中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北宋學者汪洙的《神童詩》中有一句在中國幾乎人人皆知的詩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意思是:其他的職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當官才是正途。在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官吏)的時代,各地聰明好學、讀書優異者都去應考,以求通過科舉考試謀得一官半職,榮華富貴,光宗耀祖。窮苦人家的孩子大多沒有機會讀書,多是當農民,風吹日曬,求得溫飽。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界限已經不像古代那么分明,體力勞動者的收入和待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囿于傳統觀念的束縛,重腦輕體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如城市里的很多人寧愿在家閑著,也不肯從事一些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
3. 門當戶對
封建社會的婚姻講究門當戶對,講究雙方家庭條件基本相當,所以,朝廷命官的公子、小姐與鄉下農戶的丫頭、小子的結合是不可想象的。現代中國社會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建立在愛情和事業基礎上的現代婚戀觀已經開始在中國人(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青一代)的心目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但門當戶對的觀念遠未絕跡,它依舊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人們對婚姻對象的選擇。
4. 男尊女卑
在中國封建社會,兩性關系方面男尊女卑,對女性一直持歧視態度,像“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是禍水”等就明顯地反映了這一點。漢字中相當一部分以“女”字為形旁的形聲字都帶有貶義,如“奸、嫉、妒、奴、婊、妓、嫖、娼、婢、婪、嫌、妖、姘”等,對女性的不尊重一目了然。進入現代社會,婦女的地位獲得了極大的提升,男女平等在家庭、就業、升學等許多方面都變成了現實。然而也應該看到,雖然法律上規定了男女地位平等,但受封建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社會離真正的男女平等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5. 權力敬畏
中國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是以行政隸屬關系為主的呈網絡狀的社會政治等級制,行政權力與其他權力相比處于絕對優勢地位,甚至可以代替其他權力,如古代各級行政長官就可以同時行使司法、檢察權。這造就了人們對權力(主要是行政權力)的崇拜。現在,中國雖然已進入現代社會,但封建思想對人們依然還有一定的影響,不少人仍然崇拜權力,具體有如下較為突出的表現:第一,對官員的稱呼。在中國,對官員稱呼一般是其所擔任的官職。而在西方許多國家,對男性成年人稱先生,對女性成年人稱女士,即便他們是官員。第二,官位高低成了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第三,升官成了一些人追求的目標。做公務員是走仕途的最直接的渠道。中國每年的公務員考試都異常火爆,競爭激烈,有的職位考錄比達到幾百分之一、幾千分之一。據媒體報道,2012年中國大學生畢業后愿意當公務員的比例為76.4%,而法國、美國、新加坡分別只有5.3%、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