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中國古典官僚政治的延續性問題,最先需要論究到它發生或形成過程的起點。

我們在前面已經講到,官僚政治是當作專制政體的一種配合物或補充物而產生的,專制政體不存在,當作一種社會體制看的官僚政治也無法存在。在這點上,中國官僚政治并非例外。因此,我們要探究中國官僚政治形成的起點,似乎就只要問到中國專制政體是何時才開始的就行。新舊歷史學家、社會史學家已公認秦代是中國專制政體發軔的朝代。而由秦以后,直到現代化開始的清代,其間經歷二千余年的長期歲月,除了極少的場合外,中國的政治形態并沒有了不起的變更,換言之,即一直是受著專制政體——官僚政治的支配。譚復生所謂“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之政,如何皆是“大盜”,這里且不忙分釋,“二千年之政”皆沿襲秦代專制政治而來,卻是一個事實。而晚近在蘇聯以“中國通”見稱的社會經濟史學家Wittfogel,論到中國中古歷史階段時,特別強調“二千年官吏與農民的國家”注32這句話,那也不外表示,那個歷史階段是由官吏支配農民,是施行官僚政治。而在這以前,雖然設官而治的事實早經存在著,但那時的政治支配者主要是貴族,即在春秋之世,國君“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勛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遺留者十之一。國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注33。他們享有世祿,由是為他們所支配的生產人民,就不得為形式上的自由農民,而只是農奴。不過到了戰國之世,一切改觀了;在諸侯相互長期戰爭過程中,封建貴族的政治支配權,逐漸轉移到封建官僚手中了。中國歷史載籍是用“政逮于大夫”、“陪官執國命”、“布衣為卿相”一類籠統文句來描述此種轉變,我們從社會史的見地卻應當說:戰國諸侯為著爭霸權、爭統治而進行的戰爭,培養了封建官僚。封建官僚起初不過是封建貴族技術上的助手,幫助封建貴族剝削農奴式的農民,組織封建榨取農民血汗的機關,并使這機關鞏固和成為合法的形式。但封建的混戰,使各種“專門人材”成為急切的需要,而且直接動搖了整個社會制度,削弱了和抹殺了舊有的階級劃分,并在新的調子上來重新劃分階級。封建上層階級社會地位之一般的不穩固,是愈來愈加厲害,常使封建諸侯依靠官僚。這培養起來的封建官僚,不但成了專制政體實行的準備條件,且還在某種程度,成了專制政體實現的推動力,如史載“繆公求士……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國以富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散六國之從……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史記·李斯列傳》)。

秦得“策士”、“處士”或封建官僚之助而成就一統大業,而實現專制的官僚的政治局面以后,其他繼起各朝代的開基創業,雖同樣要取得它前一朝代末期的士大夫或失意的政客和策士們的匡助,但其間有一根本不同之點,即秦代的官僚政客是在封建貴族政治崩潰過程中養成的,而秦后各朝代的官僚政客,則都是在官僚政治局面下養成的。二千年的歷史,一方面表現為同一形式的不同王朝的更迭,同時又表現為各王朝專制君主,通過他們各別文武官吏對農民施行剝削榨取的支配權力的轉移。王朝的不絕再生產,再配合以官僚統治的不絕再生產;同式政治形態的重復,在有些人看來是“循環”(如日本秋澤修二之流的中國歷史循環說),而在其他較深刻的歷史學家看來則是“沒有時間”,“沒有歷史”(如Hegel稱中國為“空間的國家”)。但中國官僚政治延續了二千年卻是一個事實。它的這種延續性,或者它之所以能延續得這么長久的道理,我們將在后面講出它的更基本的原因來,而下面緊接著要說到的它的其他兩種特性——包容性和貫徹性,也許可以看為是一部分的說明,雖然它們那兩種特性的形成,同時也可說是由于它延續得比較長久的原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远县| 灵川县| 麻江县| 金溪县| 道真| 湘乡市| 天峻县| 故城县| 和龙市| 会昌县| 康马县| 勃利县| 绥化市| 兴隆县| 灌南县| 壶关县| 牡丹江市| 鄂州市| 肥城市| 南京市| 响水县| 馆陶县| 古浪县| 西青区| 陇南市| 平顶山市| 嘉禾县| 锦州市| 麦盖提县| 上思县| 惠州市| 手游| 平南县| 漾濞| 安义县| 兴隆县| 高密市| 苍溪县| 许昌县| 波密县|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