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它不僅提供了人類生存與活動的場所,也為人類提供了生產和生活資料,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社會活動和發展。

(一)地理環境

浙江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背靠大陸,向西連接安徽、江西,北鄰江蘇、上海,南接福建,東面大海,省境陸地輪廓呈六角形。全省地形受地質構造的內外力作用,呈現出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山地、丘陵約占省境面積的70.40%,平原和盆地占23.20%,而河湖水面占6.40%,陸地表面結構特征常被概括為“七山一水二分田”。1

除了多山少地的陸地,浙江還擁有資源十分豐富的海洋。北起金沙灣,南到虎頭鼻,2200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曲折綿長,形成了獨特的沿海地貌。中國沿海地貌依照海岸地貌類型可分為:基巖港灣淤泥質海岸、基巖港灣沙礫質海岸、淤泥質平原海岸、沙礫質平原海岸、三角洲海岸、斷層海岸和珊瑚礁海岸。2浙江沿海的地貌屬于基巖港灣淤泥質海岸,近海地形以水下臺地和淺海平原為主。在地質作用的影響下,浙江沿海地區形成了許多優良的港灣,如杭州灣、象山灣、三門灣、樂清灣、溫州灣等,以及肥沃的濱海平原,如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等。有學者將浙江沿海地貌分為杭州灣區、浙東濱海區、沿海島嶼區等三個區域。3其中酷似喇叭口的杭州灣區是錢塘江的入海口,有養料豐富的泥沙,形成了土地肥沃的杭嘉湖平原;而浙東濱海區的特點是丘陵海岸,基巖港灣和小型河口平原相間排列,岸線曲折,港灣眾多,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沿海島嶼是板塊碰撞的結果,浙江沿海島嶼眾多,占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散布于浙東近海地區,是海洋運輸的前沿陣地,并擁有豐富的漁業和鹽業資源,亦為漁民出海捕魚提供了便利的活動場所。

漫長的海岸給浙江帶來了廣闊的海域發展空間,向東出海可達朝鮮、日本以及南洋諸國,歷來是國家對外貿易和海防的前沿陣地,經濟和軍事位置極其重要。此外,浙江沿海地區多入海河流,如錢塘江、甌江、甬江等,形成了密集的河網,內河航運便利,有助于江南富庶地區的物資流轉,漕運價值亦比較突出。

(二)氣候環境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的一種特殊的氣候,四季分明;光照較多,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受亞熱帶季風氣候控制,浙江沿海區域,冬季盛行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量相對較少;夏季盛行東南風,從海洋上帶來充足的水汽,降水量大。溫和濕潤,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四季分明的氣候則有利于沿海魚鹽的晾曬、運銷。另外,沿海洋流對近海漁業和鹽業資源的利用、開發也有很大的影響。浙江海域是一個多種洋流系統交替消長的區域。“直接影響浙江海域的海流有黑潮及其分支臺灣暖流、黃海冷水團和江浙沿岸流。黑潮及其分支臺灣暖流是高溫、高鹽水系,春夏間分為內、外兩路流經浙江海域后北上;黃海冷水團及容納了江河入海徑流的江浙沿岸流則是低溫、低鹽水系,于秋末開始南下直至福建。”4不同溫度、鹽度的海流在浙江海域交匯和交替的消長,給沿海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鹽度較高的海水又為海鹽的生產提供了極為便利的資源。優良的氣候狀況使浙江沿海地區成為環境條件比較復雜、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海區。

總之,背山面海的優越的地理位置,溫和適宜的氣候狀況和獨特的地質構造,使得浙江沿海資源相當豐富,為沿海民眾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和足夠的活動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绿春县| 益阳市| 泸水县| 梅河口市| 弥渡县| 西昌市| 和政县| 固镇县| 榆树市| 平和县| 建德市| 海淀区| 金塔县| 太康县| 吉林省| 湟中县| 宁陵县| 岢岚县| 尉犁县| 铅山县| 镇原县| 五峰| 高安市| 金堂县| 万全县| 克什克腾旗| 井陉县| 克什克腾旗| 彰化市| 淮安市| 张北县| 比如县| 长白| 桃江县| 丽水市| 石渠县| 易门县| 耒阳市| 慈溪市|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