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戰爭論
  •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 2918字
  • 2020-08-21 18:22:59

第8章  兵員數量優勢

在戰術如同在戰略上,兵員數量優勢是最常見的得勝要素。讓我們首先考慮這一般特征,它要求做下述說明。194

戰略決定要打的交戰的時間、地點和所用兵力,并且經過這三重因素,對它的結果施加非同小可的影響。一旦戰術遭遇已發生和結局——無論勝敗——已定,戰略就將用它來服務于戰爭的目的。這目的當然通常遙遠,僅難得近在眼前。一系列次級目的可以充作達到最終目的的手段;在實踐中,這些中間目的——達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可以是多種不同類型的。甚至最終目的,整個戰爭的宗旨,也幾乎在每個場合各有不同。隨我們進入它們影響的不同細節,我們將變得更好地熟悉這些問題。我們在此并未提議完全一一列舉它們,即使這是可能的。因而,眼下我們不會討論對交戰的使用。

戰略依以影響交戰結果的各個因素亦非足夠簡單,以致可用單獨一句來談論。在決定交戰的時間、地點和要用的兵力時,戰略提出多個可能性,其中每個都將對交戰的結果有一不同影響。在此,我們將隨著研究影響它的各不同因素,又一次變得逐漸熟悉論題。

如果我們由此剝除交戰的所有出自其目的和環境的變量,并且無視所涉部隊的戰斗價值(那是個給定的量),我們就只被留有赤裸的交戰概念,一種不定型的戰斗,在其中唯一顯明的因素是雙方的部隊數量。

因而,這些數量將決定勝敗。當然,從我為達到這點而做的大堆抽象顯然看出,在一場給定的交戰中,兵員數量優勢只是決定勝利的因素之一。優勢的兵員數量遠非是勝利的僅有成因,甚或不是勝利的頗大部分成因,可以取決于種種環境實際上貢獻甚微。

然而,優勢的程度各有不同。它可以是二對一,或三或四對一,等等;它顯然能夠達到壓倒性的地步。

在這個意義上,數量優勢誠然是交戰結局的最重要決定因素,只要它大得足以抵消所有別的助成境況。因而,在決定性關頭,盡可能多的部隊應被投入交戰。195

不管這些部隊是否證明足夠,我們至少要竭盡全力去做。此乃戰略的頭號原則。在它在此據以被表述的一般形態上,它就希臘人和波斯人、英國人和馬拉塔人注109、法國人和普魯士人來說都是對的。然而,為了更具體,讓我們審視歐洲的軍事狀況。

歐洲各國軍隊在裝備、組織和訓練方面類似。可存在的差異要見于部隊的精神和統帥的能力方面。如果我們看晚近的歐洲史,我們就不會找到另一場馬拉松。

在勒申,弗雷德里克大王以大約3萬人擊敗8萬奧地利人;在羅斯巴赫,他以2.5萬人擊敗盟國5萬人。然而,這些是對一個擁有兩倍甚或三倍強勢的對手贏得勝利的僅有的例子。納爾瓦戰役中的查理十二不在同一個范疇。當時的俄國人幾乎不能被認作歐洲人;不僅如此,我們就那場戰役的主要面貌所知太少。波拿巴在德累斯頓指揮12萬人對抗22萬人——差不多一半。在科林,弗雷德里克大王的3萬人無法擊敗5萬奧地利人;與此相似,波拿巴在孤注一擲的萊比錫戰役中未能取勝,雖然以他的16萬人對抗28萬人,他的對手遠不到擁有兩倍強勢。

這些例子可以表明,在現代歐洲,甚至最有才華的將領也會發覺很難擊敗一個兵力兩倍于他的對手。當我們看到最偉大統帥的技能可以被戰斗兵力的2∶1比例抵消時,我們無法懷疑在一般場合,不管交戰規模是大是小,兵員數量方面的重大優勢(它不必大于兩倍)將足以保證打贏,無論其他境況多么不利。當然,有可能想象一個山口,那里甚至十倍的優勢也會不夠,然而在這么一種情勢下,我們無法真正地談起一場交戰。

我們因而認為,在我們所處的環境和一切類似的環境里,一個主要因素是在真正至關緊要的點上擁有的兵力。通常,這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決定性的點上取得強勢取決于軍隊的兵力,同時取決于這兵力依以被使用的技能。

因此,頭號規則應當是:將盡可能最大規模的軍隊投入戰場。這可能聽來是老生常談,但實際上不是。

為了表明軍隊兵力有多久不被認為意義重大,我們只須指出18世紀大多數軍事史——甚至最全面的——也要么不提軍隊規模,要么只是以一種很隨便的方式提到;肯定,它們從不強調它。滕佩爾霍夫注110以其七年戰爭史,是規則性地給出兵員數字的第一個作者,雖然它們只是近似數。

甚至馬申巴赫注111對1793至1794年普魯士的孚日山脈戰役做的敘述,連同其常有的評論性考察,也大談山丘和山谷、道路和小徑,卻無關于雙方兵力數量的片言只語。196

進一步的證據見于縈繞某些作者的下述古怪觀念:存在一支軍隊的某個最佳規模,一個理想的標準;超過它的任何部隊都更多的是麻煩而非資產。注112

最后,有許多案例,在其中并非所有可用兵力都被實際用于一場戰役或戰爭,因為兵員數量優勢未被賦予它應有的重要性。

如果真的確信顯著的數量優勢能夠大有斬獲,這信念就必定影響備戰。由此,目的就會是將盡可能最大規模的兵力投入戰場,以圖占據上風,或者至少確保敵人不占上風。這就是關于應被用于進行戰爭的總兵力。

在實踐中,兵力規模將由政府決定。這決定標志軍事活動的開始——它確實是戰略的一個至關緊要的組成部分,而行將在戰場上統率軍隊的將領通常不得不將他的兵力規模當作一個既定因素接受下來。要么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征詢他的意見,要么環境可能已阻止征集一支規模夠大的兵力。

因此,必須以這么一種技能去使用可得的兵力:即使缺乏絕對優勢,也在決定性的點上獲得相對優勢。

為實現之,對空間和時間的估算顯得是最根本的因素,而這引發了一種信念,即在戰略方面,空間和時間實際上涵蓋有關使用兵力的一切。確實,某些人走得那么遠,以至于認為偉大的將領有一種處理戰略和戰術的特殊官能。

可是,雖然時空關系確實是其余一切的根底,是——打個譬喻說——戰略的日常食糧,但它既非最困難因素,亦非決定性因素。

如果我們不懷偏見地考慮往昔的戰爭,我們就會發現至少在戰略層面,這么一種估算上的錯誤導致失敗的案例一向極少。不僅如此,倘若時空精巧關聯這一概念要毫無例外地解釋為何一位決絕果斷、富有膽魄的將領能依靠快速行軍這手段,以單獨一支軍隊擊敗幾支軍隊(弗雷德里克大王、波拿巴),我們就會不必要地用流俗的行話搞糊涂我們自己。概念若要清晰和有益,事情就須被稱之以它們的準確的名稱。197

此類勝利的真正原因,在于正確地評估對方的將領(道恩、施瓦岑伯格),愿意冒一度以劣勢兵力面對他們的風險,有快速運動的干勁,敢于迅速進攻,具備危險在偉大人物那里引發的愈益敏捷。這須與估算兩個如時間和空間這么簡單的要素之間的關聯有什么關系?

甚至偉大的將領經常將其防御付托給它的兵力跳飛效應——羅斯巴赫和蒙特米雷爾兩場戰役的勝利靠此給勒申大捷和蒙特羅大捷提供了勢頭——也難得見諸歷史,如果我們希望說得清晰和準確的話。

相對優勢,即在決定性的點上優勢兵力的精巧集中,遠為經常地基于對這決定性的點的正確評估,基于自從一開始就有的、導致兵力適當部署的合適的規劃工作,并且基于為了根本而犧牲枝節所需要的決心,也就是使自身兵力的主要部分保持凝聚統一的勇氣。這尤其是弗雷德里克大王和波拿巴的特征。

我們相信,憑這番談論,我們已表明兵員數量優勢如何真正至關重大。它必須被認作是根本的,在每個場合都要在盡可能最大程度上實現。

然而,若以為數量優勢對勝利來說必不可少,就會嚴重誤解我們的論辯;我們只希望強調其相對重要性。如果我們使用最大的可能兵力,那就符合原理;是否要因為短缺兵力而規避一場戰斗,只能按照所有其他情勢去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宣武区| 塔城市| 雷波县| 肇东市| 龙州县| 五家渠市| 逊克县| 五大连池市| 克山县| 安丘市| 石城县| 涟源市| 威远县| 北流市| 贺州市| 台前县| 太和县| 滨海县| 朝阳县| 任丘市| 屏边| 呼图壁县| 蒲城县| 兴安县| 桃江县| 绿春县| 甘孜县| 寿宁县| 广河县| 安化县| 偏关县| 三穗县| 襄樊市| 博客| 修武县| 大兴区| 滨海县| 宁都县| 沂水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