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格爾文集:早期著作
- (德)馬丁海德格爾
- 525字
- 2020-08-19 17:57:08
現(xiàn)代哲學中的實在性問題
關于外在世界問題,那位機智風趣的法國人,布呂納蒂耶1,以他標志性的風格寫道:“Je voudrais bien savoir, quel est le malade ou le mauvais plaisant, et je devrais dire le fou, qui s’est avisé le premier de mettre en doute ‘la réalité du monde extérieur’, et d’en faire une question pour les philosophes. Car la question a-t-elle même un sens ?”[我非常想知道,第一個在他的腦袋里質疑外在世界之實在性并使之成為哲學家的一個問題的人,是什么樣的病人,或者說,是什么樣的糟糕的開玩笑者——我也必須說——蠢人。這個問題究竟有意義嗎?]2但這個批評的頭腦,這位創(chuàng)造了“科學之破產(chǎn)”這一新詞的批評家,在此卻并未有足夠深刻的洞見。他對“健全人類知性”的訴求——關于這種訴求,康德曾寫下過一種目標明確的看法(《未來形而上學導論》,萊比錫,第34頁)——事實上還遠遠達不到那種要求,即,要對我們的問題進行一種有方法的-科學的探討。誰若區(qū)分了這兩種立場——一種是稚真的、但對于實踐生活而言也足夠完善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對實在之物的切中乃是一蹴而就之事;另一種是針對各種實在性所進行的科學的、由方法所引導的、思想性的設定和規(guī)定——誰就會看到這當中是存在著一個難題的。從一種臆想的自明性所具有的那種壓迫性的鉛之重量(Bleilast)3中堅決擺脫出來,這恰恰是對那個迫切任務的解決達成更深覺察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