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徐州簡史
  • 王健
  • 1667字
  • 2020-08-19 15:16:08

六  風俗特色與道德建樹

兩漢時期的徐州一帶風俗文化,受到周邊先秦楚、宋、魯和淮夷等多元文化的影響,具有自身的獨特色彩。

飲食文化 徐州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彭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烹飪大師,留下了許多有影響的傳說和飲食文化掌故。到了兩漢時期,這一帶地區作為帝王之鄉和富庶之區,流行的食物種類、烹飪技術和飲食風尚都有所發展。

P36 副本
圖2.20  迎賓庖廚圖

漢代徐州的主要糧食作物大致以粟、麥為主。隨著水稻種植北移,稻谷也逐漸成為徐土的一種主食來源。餅是徐州一帶當時的主食樣式,劉邦建立新豐時,曾遷徙豐沛屠兒、酤酒、賣餅商人。餅的制作方法和飲食習慣,隨著劉邦集團傳進關中,風行全國,這在飲食文化史上稱為“東食西傳”。

徐土秦漢時又有羹湯的主食。羹湯的制作及所用的原料,或是麥、豆與青菜混煮而成。關東及徐州一帶又流行麥飯。東漢下邳國相張禹為官清廉,巡視轄縣時就在大樹下“食糒飲水”。糒飯是以粟、稻米制作的干糧。徐州畫像石中約有20余幅庖廚圖,生動再現了烤炙肉串、烹飪加工的場景。

漢代徐土飲酒之風甚盛,在徐州畫像石中這類畫像有20幅左右。西漢文豪枚乘寫的《七發》賦,描繪了楚王宮盛宴,說到九款美食,其中有犓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鮮鯉之膾,秋黃之蘇,白露之茹,蘭英之酒,山梁之餐,以及拳豹之胎等。這份菜單反映了徐土王侯級的菜肴水平。

歌舞之風 漢代徐州先民喜歌好舞,人們的性格開放不羈,楚聲、楚舞處處可聞可見。楚聲是古代楚地的曲調,由于徐土一帶受到楚文化長期浸潤,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當劉邦圍困項羽于垓下時,就曾以“四面楚歌”為心理武器,令西楚軍隊幾乎不戰而潰。劉邦擅長楚聲,他返鄉高歌大風。劉邦還曾為戚夫人唱楚歌。項王被圍時作“垓下歌”,也是楚聲之作。隨著劉邦集團定都關中,徐土帶有深厚楚韻的歌舞風習被移植于關中,與當地周秦文化相互融匯。兩漢帝王都嫻習楚聲,漢武帝劉徹曾作《瓠子之歌》和《秋風辭》。朝廷祭祀宗廟時演奏的《房中樂》也屬于楚聲。帶有徐地色彩的楚聲旋律,貫穿兩漢的歷史。

T11 副本
圖2.21  徐州漢墓舞俑

徐土流行的漢代俗舞,有長袖舞、建鼓舞、盤鼓舞等。長袖舞又稱翹袖折腰舞,舞人憑借長袖交橫飛舞的千姿百態,來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漢賦中稱“修袖繚繞而滿庭,長袖奮而生風”。相傳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北洞山楚王墓中出土的陶舞俑,舞者身穿斜襟鑲邊長裙,手臂高舉,拋長袖高揚過頭,一手將長袖斜迤托下,可見“香散飛巾,光流轉玉”的風采。

建鼓舞是漢代富于粗獷、豪放之美的舞蹈。沛縣棲山漢墓畫像石描繪了兩個身著長袖舞衣束腰長裙的女子,在建鼓兩側舉桴擊鼓,飄舞的彩帶和手舞足蹈的擂鼓手,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了活力和氣勢。漢惠帝時,朝廷將沛宮開辟為高祖廟,專門祭奉高祖,祭祀時采用了楚歌、楚舞的雅樂舞,表演規模達120人。

image22
圖2.22  建鼓舞

道德風尚 漢代的徐州以儒學文化發達、忠臣廉吏輩出而著稱。由于長期推崇氣節,講求操守,造就徐土先民寧折不彎、志向堅定的人格。楚漢相爭之際,出現不畏強權、剛烈赴死的王陵之母。王陵,故沛人,秦末起兵反秦,后投奔劉邦。項羽挾持了王陵母親,企圖用親情來威逼王陵投靠西楚,但王陵母伏劍自刎。王陵母衣冠墓至今保存在市區云龍公園內。

T12 副本
圖2.23  王陵母墓

西漢末年,又有盡忠漢室的彭城名儒龔勝。王莽代漢后,為了利用龔勝的聲譽籠絡士人,封他為朝廷高官,迫使赴京就任;但龔勝拒絕聘任,絕食而死。班固高度贊揚了龔勝用生命維護道義的精神,他居住的廉里,成為彭城的名勝。鄉賢成仁取義的正氣,在地方上稱頌不衰。

兩漢時期分封于此的諸侯王大都尊師重儒,循規蹈矩,如西漢不少楚王“皆積累仁義,世有名節”。出身徐州的士大夫中有很多高潔之士,如沛人范遷在東漢時擔任司徒,為政清廉,去世時家中毫無財產積蓄。東漢時出任楚國太仆的江革,以孝道知名海內,受到朝廷表彰。漢末彭城相袁賀之子袁閔,自幼情操高尚,苦身修節。漢末彭城還有一位高尚的處士姜肱,為逃避宦官曹節的聘任,他逃奔外地,隱姓埋名。

漢代徐土士大夫重視倫理氣節的風尚,在史書有限的篇幅中得以記載,匯入歷史傳統的潮流,構成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影響深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湄潭县| 宁城县| 连山| 太保市| 罗江县| 视频| 伊宁市| 遵义县| 平利县| 新余市| 呼玛县| 衡阳县| 合阳县| 建瓯市| 博湖县| 博客| 方城县| 定南县| 鸡西市| 大化| 赤峰市| 永年县| 吴江市| 华亭县| 遵义县| 晋江市| 东源县| 犍为县| 泗阳县| 秦安县| 陕西省| 康乐县| 沁源县| 沾化县| 都昌县| 马尔康县| 平原县| 治多县| 余干县| 印江|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