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 人名與地名

中華姓名與地名有密切的關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相當多的姓氏起源于地名;二、許多地名被用作人名;三、不少人名又被用作地名。

(一)姓氏源于地名

采用地名作為姓氏的情況起源很早,包括分別以諸侯國名、封地采邑、鄉村、居住地等為姓氏的多種內容。例如西周時周公姬旦的長子伯禽、三子伯齡分別被封在魯(今山東曲阜)和蔣(今河南潢川),周武王之弟曹叔振鐸、管叔鮮分別被封在曹(今山東定陶)和管(今河南鄭州),周武王的次子姬虞被封在唐(今山西翼城)。這些諸侯國建立者的后裔,后來分別以國名“魯、蔣、曹、管、唐”等為姓氏。

周朝初年共分封了108個諸侯國,如“蔡、衛、呂、薛、鄭、魏、韓、吳、宋、陳、梁、鄧、徐、謝”等,這些國名無一不演變為姓氏。

以封地采邑為姓氏的,例如周文王的兩個兒子分別分封在“冉”和“畢”,其后裔就分別以“冉、畢”為姓氏。再如“劉、盧、馮、白、崔、范、費、蒯、聶、商丘、鐘離”等姓都是從采邑名稱而來。

以家族居住地為姓氏的,如春秋時齊國的貴族大姓“東郭、西郭、南郭、北郭”,就是以他們分別住在都城臨淄東城、西城的地名為姓氏的。

再如“城、池、涂、關、喬(橋)、東門、東關、東里、西門、西閭、南宮、北丘、九方、百里、柳下、阪上”等姓氏也來源于家族居住地。據宋人鄭樵《通志·氏族志》的統計,華夏姓氏中源于地名的有500多個,足見以地名為氏是中華姓氏的一大來源。

(二)地名用作人名

以地名作人名的,多體現對故鄉的縈懷或對出生地的紀念。例如南北朝時的學者顏之推,祖籍臨沂(古為魯地),后祖先因“五胡亂華”而南渡。顏之推先在南梁(古為楚地)為官,后奔北周(古為秦地)任職。他為三個兒子取名為“思魯、愍楚、游秦”,分別寄托了祖望之思、故地之念和現實所在。

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其父兄及他本人都是以出生地為名的:其父因生于池州,故取名司馬池;其兄生于父親的宣城太守任上,取名司馬宣;他本人出生在父親的光州太守任上,故取名司馬光。甲午戰爭以后,清政府把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籍愛國詩人丘逢甲為兒子取名“念臺”,表達永遠不忘祖國領土的情懷。

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原名郭開貞,為了寄寓對故鄉的深情,他把家鄉四川樂山兩條河流的古名:“沫水”(即大渡河)與“若水”(即雅礱江)合在一起,改名為“沫若”。現代畫家黃賓虹原名黃質,為了寄托對故鄉的懷念,以家鄉安徽歙縣西鄉橋南端的亭名“賓虹”為號,后以“賓虹”之名流行于世。

戎馬倥傯的劉伯承元帥,其長子出生在太行山,遂取名“太行”;二女兒出生在華北,便以“華北”為名。現代作家老舍的長女出生在濟南,故取名“舒濟”。歌手關牧村之名源自其出生地河南新鄉牧野村(俗稱“牧村”)。喜劇演員陳佩斯的哥哥叫陳布達,出生時其父陳強正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演出,故取名“布達”;又過了幾年,二兒子出生,順其自然就叫了“陳佩斯”。

還有把夫妻雙方的籍貫合起來作為孩子之名的。如:冀湘(父河北人,母湖南人)、蜀濱(父四川人,母哈爾濱人)、津桂(父天津人,母廣西人)、義蕭(父浙江義烏人,母浙江蕭山人)等。至于“京生、滬生、津生、贛生、漢生、寧生、渝生、閩生”等名,明顯地昭示出其出生地。

有些人干脆把某個地名作為自己的姓名,例如“沈陽、鄭州、黃山、黃河、常(長)江、景(井)岡山、鐘(終)南山、揚子江、馬六甲”等。

(三)人名用作地名

用人名作地名的多數是為了紀念歷史人物的,如河南省禹縣(今禹州),以傳說中的大禹命名;河北省南宮縣,傳說周代南宮括等居于此;山西省蒲縣,傳說堯時蒲伊子隱居于此等。現在有一些地名是為了紀念歷史偉人的,例如:廣東省中山市原名香山縣,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而改名;重慶市中心有鄒容路,是為紀念民主革命烈士鄒容而命名的;上海和長沙都有一條黃興路,是為紀念辛亥革命領袖人物黃興而命名的。另如吉林省靖宇縣、黑龍江省尚志縣、河北省黃驊市、山西省左權縣、陜西省志丹縣、子長縣等,分別是為紀念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楊靖宇、趙尚志、黃驊、左權、劉志丹、謝子長等革命烈士而設置的。天津、北京、武漢等都有張自忠路,北京還有趙登禹路和佟麟閣路,分別是為紀念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張自忠、趙登禹、佟麟閣將軍而命名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鹿邑县| 莱西市| 台东县| 新龙县| 长泰县| 珠海市| 寿光市| 安康市| 陇川县| 香河县| 上栗县| 利津县| 曲麻莱县| 辽阳市| 沭阳县| 鲜城| 深泽县| 文山县| 于都县| 昆明市| 太白县| 股票| 句容市| 白山市| 辽阳县| 甘德县| 芷江| 宁陕县| 石城县| 张掖市| 临夏市| 墨江| 哈巴河县| 沂源县| 平安县| 蓝山县| 阳朔县| 玉门市| 张家口市|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