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 人名與行字

(一)表示長幼有序的行字

行字,即排行用字,指同輩兄弟取名時使用的表明序數(shù)的專用字。上古用的行字:老大用“伯(或孟)”,老二用“仲”,老三用“叔”,老四用“季”。其中的“伯、孟”有區(qū)別,所謂“嫡長曰伯,庶長曰孟”,在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下,以嫡出或庶出來區(qū)分貴賤,但實(shí)際上卻沒有這么嚴(yán)格。

“伯、仲、叔、季”的行字,適合有四個男孩的家庭,例如友人趙季,家中行四,其三位兄長分別名為:趙伯、趙仲、趙叔。如有兩個、三個、五個或更多男孩的家庭,在使用行字取名時,就得做些變通。如家中倆男孩,便用“伯、叔”二字,如伯夷、叔齊;如家有三個男孩,便用“伯、仲、季”三字,如周太王的兒子泰伯、虞仲、季歷;如有五個以上男孩,按“伯、仲、叔、季”排完,后邊的兄弟可以選用他字。如:東漢末年河內(nèi)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司馬朗,字伯達(dá);司馬懿,字仲達(dá);司馬孚,字叔達(dá);司馬馗,字季達(dá);司馬恂,字顯達(dá);司馬進(jìn),字惠達(dá);司馬通,字雅達(dá);司馬敏,字幼達(dá);并稱“司馬八達(dá)”。

漢代以后,增加了許多排行用字,如“元、長、次、幼、稚、少”等。“元、長”是老大,“次”是老二,“幼、稚、少”都指排行末尾的。例如:蘇元老、劉長卿、王次翁、胡幼安、陳稚明、王少卿等。現(xiàn)代仍用“幼、少”等表示弟弟或妹妹的排行,例如程幼林、趙幼明、林少華、李少敏等。較多的排行是以“大”與“小”區(qū)分,如李大雙和李小雙、張大林和張小林、王大明和王小明、趙大成和趙小成等。

(二)以同一義類的字表明兄弟排行

唐代呂渭為四個兒子分別取名呂溫、呂恭、呂儉、呂讓。這四個名字出于《論語?學(xué)而》的“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孔子的美德貫穿兄弟的名字,寄托長輩的熱望。再如兩兄弟以“文、武”或“孔、孟”取名,如姜文和姜武,朱學(xué)孔和朱學(xué)孟;三兄弟以“禮、義、廉”或“福、祿、壽”取名,如孫尚禮、孫尚義、孫尚廉,王福增、王祿增、王壽增;四兄弟以“龍、虎、豹、彪”取名,如孫文龍、孫文虎、孫文豹、孫文彪;五兄弟以“仁、義、禮、智、信”取名,如周學(xué)仁、周學(xué)義、周學(xué)禮、周學(xué)智、周學(xué)信等。

(三)雙名中用一個相同的字表明同輩 血緣關(guān)系

明末清初顧炎武《日知錄》云:“兄弟二名而用同一字者,世謂之排行,如德宗、德文;義符、義真之類。”南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兒子——蕭大器字仁宗、蕭大心字仁恕、蕭大款字仁師、蕭大臨字仁宜、蕭大連字仁靖等,不僅名中同用“大”字,而且字中同用“仁”字。另如明代公安派“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明末清初浙東學(xué)派代表人物黃宗羲、黃宗炎、黃宗會兄弟,清代的曾國藩、曾國荃、曾國葆兄弟等。

這種命名方式,發(fā)揮著凝聚家族、分清輩分、利于尊長愛幼的作用,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姊妹,張學(xué)良、張學(xué)思、張學(xué)銘兄弟,蔣經(jīng)國、蔣緯國兄弟,黃宗洛、黃宗江、黃宗英兄妹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琼海市| 石屏县| 湖口县| 德州市| 芦山县| 沙坪坝区| 海晏县| 贞丰县| 扎赉特旗| 临江市| 繁昌县| 多伦县| 平泉县| 南靖县| 金坛市| 齐齐哈尔市| 松江区| 垦利县| 鄱阳县| 英吉沙县| 黑龙江省| 华安县| 博爱县| 德昌县| 芒康县| 德惠市| 海门市| 民丰县| 哈尔滨市| 溧阳市| 成都市| 鄂托克旗| 正蓝旗| 泽库县| 宜宾县| 察哈| 德阳市| 沁水县| 汉阴县|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