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
- 何勤華 朱淑麗 馬賀
- 1102字
- 2020-08-19 14:39:26
最拙劣的法律程序較之于最好的暴力措施,更能減少不公正。……我們不能坐等法庭完善無缺后,才來制止人們以武力解決糾紛。51
——羅伯特·H.杰克遜
二 通向紐倫堡之路
一
幾個世紀以來,戰爭是國家解決爭端以及滿足其野心的通常手段。戰爭一旦結束,被征服者的厄運隨之降臨,古羅馬格言說:“敗者該遭殃(vae victis)?!币蚱涿\操縱在勝利者手中,勝利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待失敗者。雖然在某種意義上有所謂“法和習慣法”,以及不確定的慣例形成的最低標準,然而,卻沒有普遍接受的規則來限制勝者懲罰敗者的權力,也沒有明確規定何謂戰爭罪行。
17世紀,胡果·格勞秀斯(Hugo Grotius)52在其著作《戰爭與和平法》中,收集并考察了各種戰爭法和戰爭慣例,并仔細探討用什么法則,或者應該用什么法則來調節國家間的行為。這部著作給當時的大部分國際關系提供了法律根據,也對后世造成巨大影響,以至于到了17世紀末,歐洲各國都承認自己受國際法的約束,而國際法的大部分規則就是格勞秀斯確立的規則。格勞秀斯因此被喻為“國際法之父”。
《戰爭與和平法》寫于歐洲“三十年戰爭”53期間。當時,這場戰爭的殘暴性與毀滅性,以及它所造成的劫難和創傷,在歐洲歷史上前所未有。其后,1918年與1945年,現實的殘酷和痛苦,激發人們進一步思考如何控制人類野蠻殘忍的暴行。
格勞秀斯只是一個學者,其學說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從19世紀后半期開始,國際輿論要求采取實際行動,對戰爭方法做出統一規定,并確立規則來對待那些交戰任一方中的非戰人員。國際紅十字會成立,它照顧傷員的權利逐漸得到承認。隨后,系列《日內瓦公約》得到廣泛批準,如1864年公約規定了改善戰地陸軍傷病員境遇;1925年公約禁止使用有毒、有害氣體和進行細菌戰;1929年公約規定了對戰俘以及戰俘中傷病殘者的待遇。許多國家還簽署了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約,這些公約制定了陸戰和海戰法規,規定了交戰者武器的使用,界定了中立國的權利等事項。到1914年,國際社會試圖確定罪行的定義、作戰方法的限制以及戰俘的待遇問題。然而,這些決定都只是倡導性的,而不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國際社會對起訴問題沒有取得任何共識:既沒有公認的制裁措施對違反規則者施以懲罰,也沒有成立國際法庭來審判被控罪行。
在實踐中,人們普遍認同,發生戰爭罪行的國家可以傳喚、審判,并根據需要懲罰被控戰犯,無論他們是本國國民,還是外國人;或者,應該對國家施加壓力,使其審判自己被控犯有戰爭罪行的國民。
然而,越來越多的人清醒地認識到,這些處理戰犯的方法難以令人滿意。它只適用于極少數殘忍的個人和奉命實施暴行的下屬,卻難以觸及放任或慫恿罪行的頭目。另外,國家能夠審判它們俘獲的戰犯,卻毫無辦法強迫其他國家審判它們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現有系統的這種缺陷充分暴露了出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既往的經驗教訓,以及試圖取代它的一些嘗試,激發人們進行反省和深思,也指引著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