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正義
- (英)赫伯特·斯賓塞
- 771字
- 2020-08-19 14:36:58
第 八 節
正如過獨居生活的動物所表明的那樣,次人類正義的實質得到了充分的表達;但是當討論群居動物時,我們發現次人類正義的一個要素還沒有被詳細說明。
猶如鹿群那樣的簡單協作,之所以對物種個體和群體有益,只是由于在產生更有效的安全防護方面,相較單個個體的眼、耳、鼻而言,眾多個體的眼、耳、鼻更具優勢。憑借更迅捷地給出的警告,所有個體都因最敏銳者的感覺而受益。在這種我們稱之為消極合作的行為提升為積極合作行為的地方,一類物種的所有個體以及該物種整體,還會獲得更大的益處:就像由一只白嘴鴉放哨而其他白嘴鴉進食;或者,就像在錫馬龍河地區,大量善于獵捕的中美洲山羊同樣也會安排哨兵;或者,就像許多海貍一起筑壩;或者,就像狼群捕食必須進行有計劃的攻擊——其中不同的個體扮演不同的角色,否則就會抓不住獵物。一般而言,我們可以說,群居以及或多或少的積極合作之所以在一類物種中被確立起來,恰恰是因為它們對該物種是有益的;倘若不然,適者生存的法則必定會阻止它們的確立。(12)
但是,現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有益的協作只有遵守特定的條件才有可能。每個個體實施的旨在自我保存的行為都或多或少地在提示其他個體采取相似的行為;這就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沖突。如果存在的沖突是巨大的,那么就可能使得協作是無益的。為了確保協作是有益的,個體采取的行為必須被限制在保障利益平衡的程度內。否則,適者生存法則將會淘汰協作始于其中的那些物種。
如此而來,我們就發現了次人類正義的一個深層因素。承受源于自然本性及其相應行為之利益和損害的任何個體,其行為必須遵循如下限制:也就是說,其行為不應在很大程度上妨礙其他任一個體獲取利益或讓自己受損的行為。普通行為必須不具有過度的侵略性,否則就會引起與合作行為所獲利益失衡的惡果。因此,在群居的物種間,除了次人類正義的積極要素之外,還應加上一條消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