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西線無戰事

1930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皇威廉二世的軍隊正在東、西兩線與俄、法、英等國交戰,戰事十分緊張、激烈。德國政府以漂亮的口號呼吁年輕熱情的學生志愿者投身戰場,在德國后方的某個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學生在老年教師康托萊克的沙文主義煽動下,報名參軍。保爾就是其中的一名。

年僅19歲的保爾一心想當個英雄,于是在政府宣傳所謂“英勇奮戰,保衛祖國”的口號下,也自告奮勇地報了名。他的朋友凱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參了軍,其中還有一個叫貝姆的,他患有臆癥,和他們分在同一個部隊里。

一幫受蒙蔽的青少年就這樣成為了士兵,他們離別家鄉和親人,去為軍國主義賣命。保爾和同學們一入伍就投入了緊張的軍事訓練。他們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濕又黑的田野中來回跑,幾經折騰,累得筋疲力盡,而教官史托斯還要把他們訓練得服服貼貼,成為“真正的德國士兵”。這些青年原來把人生、戰爭都理想化了,然而現在天真的夢幻破滅了。

不久,經過訓練后的保爾和他的同學們被派往西線參戰。這些青年從不知道戰爭是怎么回事,一上戰場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轟擊,在隆隆的炮聲下,他們都被嚇破了膽,有的哭了,有的尿濕了褲子。幸虧保爾和他的同學們遇到了一個好班長——卡欽斯基,他是個老兵,對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顧,他主動安慰他們,并教給他們在戰場上生存的技巧。

接著,保爾和同學們開始沖上戰場,殺死別人的愛子,奪走別人的生命。彈雨之中,他們抱著“我不殺人,人也殺我”的觀念大叫“沖啊、殺呀”,即使失敗了、退下來,也還會再反攻。

在高度的緊張與恐懼中,貝姆的臆癥越發嚴重起來,他真的發瘋了。所有人都開始抑郁起來。一次次戰斗,讓凱姆利希炸斷了腿,最終因失血過多,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穆勒被化學毒氣毒死。不僅如此,士兵們還要忍受陣地上的饑餓、潮濕、疾病和糟糕的天氣。保爾沉痛地哀思著:“為什么要打仗呢?”保爾在一次戰斗中也負傷了,被送往野戰醫院治療,康復后被批準回家探望母親。病重的母親見到平安歸來的兒子格外高興,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憂愁,不知兒子下次還能否歸來,保爾也為以后能否見到母親而擔憂。養傷的日子過得很快,歸隊的日子就快到了。

這天,保爾路過母校,看到教師們還在鼓吹戰爭,動員學生們參軍。保爾看著那些學生卻在以此為樂,他開始厭惡戰爭,對那些學生的一舉一動感到悲憤。

保爾重返前線后,發現連隊中來了一批像他們當年一樣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戰友卻所剩無幾了。原來,在他休假期間,班上的戰友差不多都犧牲了,只剩下老班長卡欽斯基一個人。而此時卡欽斯基因部隊供應困難,外出給“娃娃兵”找吃的東西去了。保爾跑出連隊,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長,久別重逢,兩人分外高興。恰在這時,一架轟炸機飛來,投下炸彈,彈片飛向老班長,把他炸傷了。保爾拼盡全力把卡欽斯基背到醫療站,但他已經死了。

一天,雙方停戰了,西線異常平靜。守候在戰壕里的保爾發現了一只美麗的蝴蝶,可當他爬出戰壕捕捉蝴蝶時,突然一聲槍響,保爾被流彈擊中,他倒下了。但是,在這天德軍前線司令部的戰報上卻清楚地寫著“西線無戰事”。

畫外之音

自從有了人類文明,便有了戰爭。所有的戰爭,無論是敗是勝,飽受苦難的都是無辜的人民,那些嗜血如命的戰爭狂人帶給人類的巨大災難是無以復加的。

戰爭曾使地球變得陰森恐怖,許多人號哭著,掙扎著,呼喚著,想從死亡的威脅里解脫出來,卻只能無力地倒下,化成一堆堆插著十字架的荒冢!無數寶貴的生命遭到了無辜的戕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隨后一個又一個歐洲國家卷入了戰爭。“一戰”主要分為3條戰線:西線、東線和南線。其中西線是最重要的戰場,戰斗也最為慘烈。所以電影界,尤其是西方電影界拍攝的“一戰”電影,大都是以西線戰場為藍本的。

好萊塢電影人邁爾斯通根據雷馬克的名著《西線無戰事》拍攝的同名影片講述的正是馬恩河戰役前后,一群德國少年兵對戰爭態度由興奮、憧憬到反感的過程。保爾及其同學們在老師的沙文主義思想的煽動下,懷著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戰”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戰爭中后,他們才體會到戰爭的可怕:那里炮聲轟鳴,大地震撼,血肉橫飛,尸骨遍野。主人公保爾開始懷疑過去的理想,戰爭的殘酷性和毀滅性使他的英雄主義徹底破滅,他的內心發生了變化,開始對戰爭懷疑、厭惡甚至憎恨。終于有一天,保爾爬出戰壕去捕捉蝴蝶,結果被冷槍打中死去。然而同戰爭相比,個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線司令部的報告中寫道:“西線無戰事”。可以說,“一戰”是從興高采烈的群眾歡送開拔的士兵,高唱《馬賽曲》、《在故鄉》等歌曲中開始的。交戰雙方的軍列上都用粉筆寫著“圣誕節回家”的字句,所有人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一場短暫而光榮的戰爭。但是,他們不久便發現自己卷入了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之中。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評論道:“燈光在整個歐洲熄滅。”民族、宗教、姻緣、仇恨、尊嚴、權力、金錢……所有這一切都似導火線,一旦被點燃就會引發戰爭,在世界各地掀起血雨腥風。

如今戰爭已經結束,但是戰爭帶給人類的血淚災難是不能夠忘記的,那是屬于人類的靈與肉的創傷。人們痛恨戰爭,卻喜歡談論和觀看關于兩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因為戰爭留給世人的啟示與思考是長久的、深刻的,在我們心中形成終生不散的塊壘。

《西線無戰事》成了“一戰”中整個西線殘酷戰爭的小小縮影,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帶給人類的警醒作用始終是有限的,因為僅僅過了10年,人類便又陷入了一場更大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本片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是俄裔美籍人,早年當剪輯師,后出任導

演。1927年因《深宮奪美》一片獲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喜劇片導演獎。《頭版新聞》、《老鼠與人》、《太陽下散步》是他的其他代表作品。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因《西線無戰事》一片獲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手法的先河。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導演因本片接受反戰思想,拒絕參加反納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1979年電視重拍版屬于大制作,但無法跟原作相提并論。

“很少有戰爭片能與這部劉易斯·邁爾斯通的反戰經典相比。”這是OSCAR GUY對影片的評價。

在《西線無戰事》中,導演以卓越的攝影技巧、寫實的風格把戰火、陣地、沖鋒、肉搏,以及殘酷恐怖、野蠻兇殺的場面拍得十分逼真,有聲有色,驚心動魄,具有印象派風格。同時,這部影片極高的藝術成就和豐富的內涵又使它成為了一部“優秀的博士論文”。

好萊塢著名影評人肖恩·索普說:“《西線無戰事》是最早采用混合錄音的有聲片,導演邁爾斯通很善于運用聲音,他將對話、配樂及音響效果巧妙地剪輯于單聲帶上,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有些鏡頭,如保爾臨死時一只手的抽動、垂落的特寫鏡頭也拍得寓意雋永,被譽為經典之筆。這一系列的因素使本片既具備了無聲片的動感,又擁有了有聲片豐富的表現力。我們甚至認為,永久消滅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西線無戰事》在各國每年公映一遍。”

著名影評人阿冬說:“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片并不算多,然而誕生于‘一戰’結束后不久的這部戰爭題材的影片《西線無戰事》可以說是一個例外,直到今天,這部影片看起來仍然非常尖銳。這部建立在同名小說基礎之上的影片通過一群德國士兵的眼睛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真實寫照。同時它也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示:有時候沉默是表現戰爭的最好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宁安市| 朔州市| 浮山县| 墨竹工卡县| 石门县| 定结县| 化隆| 南汇区| 仁布县| 垫江县| 乌鲁木齐市| 湛江市| 观塘区| 峨边| 昔阳县| 定州市| 奎屯市| 城口县| 保康县| 平舆县| 明水县| 迁安市| 措勤县| 宣化县| 孟津县| 邢台县| 江安县| 德安县| 镇沅| 青河县| 德江县| 疏勒县| 荣昌县| 阿勒泰市| 红桥区| 大余县| 万安县| 宁德市| 策勒县|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