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什么是天龍八部

在佛教的神魔世界中,除了諸佛、菩薩、阿羅漢之外,還有一群各自有著鮮明個性的眾生存在,他們就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包括天、龍、阿修羅、夜叉、迦樓羅、緊那羅、乾闥婆和摩羅伽。他們擁有強大的力量,是佛教堅定的護法;他們未脫輪回之苦,依然具有悲喜之情,他們的存在讓佛教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熱鬧。

本篇摘要

阿修羅

夜叉

迦樓羅

緊那羅

乾闥婆

羅伽

在佛教的神魔世界里,除了高高在上的佛和菩薩,還有默默地護衛著佛法的護法神,天龍八部就是佛教最常見的八類護法神。

天龍八部包括天、龍、阿修羅、夜叉、迦樓羅、緊那羅、乾闥婆和摩羅伽。因為這八類護法神中,以諸天和龍神的福報最大,又以它們為上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天”,梵文為Deva,音譯為“提婆”,意譯為“天界”。在佛教中指天道眾生,泛指一切天道的諸神及其眷屬,包括著名的護法二十諸天中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等。天界眾生的處所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即三界二十八天。生前修各種善業的眾生,會因業報的緣故投生到天界,享受各種人間所沒有的快樂。但天人的地位也并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后,也是要死的。

“龍”,梵文為Naga,音譯為那伽或曩,意譯為龍眾。佛教中的龍源自印度的古蛇崇拜,是居住在地下的蛇精,后來被佛教吸收成為護法神,主要指主宰水族的龍和龍王。愚癡嗔恚特重的眾生,因此業報的緣故,會投生為龍族。龍族的首領稱為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一般來說,龍眾皆自幼向佛,是佛法虔誠的信徒和堅定的守護者。但也有不行善的龍王,他們嗔心極大,經常在世間現大惡身,興起暴雨,損害世間的五谷與人畜。

“阿修羅”,梵文為asrua,又作阿素羅、阿素洛等,意譯為非天。阿修羅原來是印度最古老的惡神之一,后來成為佛教護法。佛經中講,具嗔心、慢心、疑心等三種,特性強烈的眾生,會投生為阿修羅。阿修羅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無美女,兩者相互嫉妒,而經常發生戰斗,因帝釋天常有菩薩幫助,故阿修羅永遠戰勝不了帝釋天。

“夜叉”,梵語為yaksa,又譯作藥叉,意譯為捷疾,是佛教中的一種鬼神,男的叫“羅剎娑”,女的叫“羅剎私”,或飛空,或地行,喜歡食人血肉。夜叉通常是做為惡鬼出現,會給眾生帶來災難。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守護佛法的,例如藥師佛“夜叉八大將”,他們的任務是保護佛法,維護眾生界。

“迦樓羅”,梵文為Gamda,音譯為迦樓羅,通常被稱為大鵬金翅鳥。按佛經的說法,迦樓羅原本是印度神話中一種性格猛烈的大鳥,它身形巨大,兩個翅膀之間相隔三百余萬里。佛經中講金翅鳥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它的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迦樓羅每天要吃一個龍王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吐毒,無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后只余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梵文為Kimnara,巴利名叫Kinnara,音譯又作緊捺洛、真陀羅。因為它長得似人非人、似天非天,令人疑惑不定,所以稱作“疑神”或“人非人”。緊那羅又稱作“歌神”或“天伎神”,因為男性緊那羅善于唱歌,而女性緊那羅擅長跳舞。佛經中講,諸天在舉行法會的時候,經常由緊那羅擔任音樂演奏。

“乾闥婆”,梵文為gandharva,巴利文為gandhabba,藏文為dri-za,音譯又作健達縛、犍闥婆等,意譯作食香、尋香行、香神、尋香主等,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闥婆原本是印度神話中半神半人的天上樂師,是帝釋天屬下主管音樂的天神,他能夠彈奏各種奇妙的雅樂,后來成為了佛教的護法神之一。

羅伽”,梵文為Mahoraga,音譯又作摩呼羅伽、莫呼洛,意譯為大腹行、大智行、大蟒蛇、大蟒神,其形狀是人形蛇首,是無足、腹行的蟒神。

天龍八部諸尊雖然在佛教中不是主體,地位較低,但是因為其鮮明的性格,它們的存在使得佛教的世界更加繽紛豐富、熱鬧可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林芝县| 庆城县| 安溪县| 咸阳市| 兴仁县| 九寨沟县| 科尔| 丹棱县| 金湖县| 方山县| 双流县| 尉犁县| 浑源县| 合川市| 措美县| 昌宁县| 万山特区| 南川市| 全椒县| 拜泉县| 弥勒县| 高邮市| 南雄市| 都昌县| 沙坪坝区| 峨山| 昌江| 寿阳县| 翁牛特旗| 乌兰浩特市| 寻乌县| 本溪| 沅陵县| 湾仔区| 鹰潭市| 丹东市| 河北省| 富裕县| 营山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