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正念
  • 藍梅
  • 836字
  • 2019-09-29 14:16:38

念的四個對象 四念處

《雜阿含經》中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所說一切法,一切法者謂四念處,是名正義說。何等為四?謂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

■ 什么是念處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中說:“‘念’指與觀慧相應之念心所;‘處’即身、受、心、法四境。于此四境起不凈、苦、無常、無我等觀慧時,能令念止住于其境,因此稱為念處或念住。”簡單地說,念處就是安頓心念的處所,是觀察、思慮止住之境。

■ 四念處:正念的修習法

四念處又作四念住、四念處觀或四意止、四心意所止,即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和法念處四種修行法門。小乘佛教對四念處的解釋為“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而大乘的解釋略有差異,更多地加入了“空”的概念,大乘的四念處指“觀身如虛空、觀受內外空、觀心但名字、觀法善惡俱不可得”。“觀心但名字”的意思是說,“心”不過是一個名字,所以心的一切活動實際上與心是沒有關系的。

簡單地說,身念處就是觀身體為不凈物,身體內外,充滿污穢,沒有干凈之處;受念處就是觀察苦樂的感覺,快樂因痛苦的因緣而生,又產生出新的痛苦,所以世間并無實在的快樂;心念處就是觀察心念的無常,念念不息,不會停駐;法念處就是觀察法的無我,法為身、受、心三者之外的一切,法沒有自主自在的性質。

■ 四念處的層次

在《阿含經》中,四念處指的就是正念:“云何為正念?謂比丘內身身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外身身觀念處,內外身身觀念處,內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是名比丘正憶念。”其中將身、受、心、念四個心念所緣的對象各自分為內、外、內外合等三個層次。

其中內身就是指自己的身體,外身指的是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或眾生的身體,內外身則總括自己和他人等一切眾生的身體,有時還將外在的山河、大地等也包括在其中。受、心、法三層的意義亦是如此。

四所緣

四念處就是四個要觀察的地方,四個心要放的地方,是把心安住于身、受、心、法四個所緣上進行修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南昌县| 紫阳县| 油尖旺区| 哈密市| 西充县| 佳木斯市| 临夏市| 奉化市| 桐柏县| 中宁县| 报价| 利辛县| 定结县| 木里| 馆陶县| 天门市| 襄汾县| 沙湾县| 西藏| 芮城县| 无极县| 乌拉特前旗| 黎城县| 泰安市| 永修县| 宁波市| 定兴县| 筠连县| 湘潭市| 宁海县| 六枝特区| 修武县| 宁武县| 修武县| 云林县| 文昌市| 二连浩特市| 江达县| 马公市|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