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解除心靈痛苦的利劍
精神治療
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同時也是精神上的。生活在現代這個精神壓力巨大的社會中,保持心理健康則顯得更加地重要。
◎ 精神治療的意義
作為生活常識,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懂得如何判斷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當身體感到不適的時候,會選擇吃藥或者去醫院看醫生,而大多數人往往在注意生理健康的時候,忽視了自身的心理健康。
實際上,比起人的身體,人的精神更加多變。隨著外境的變化,人的情緒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激動、孤獨、興奮、緊張、恐懼、焦慮,每一次情緒上的變化都代表著精神上的一次波動,當這種波動變得更加頻繁、或者更加劇烈,人的精神上的平衡便會被打破。這種不平衡會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傷害。由于人的心理更容易受到外境的侵襲,所以更應當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況。
精神治療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心理治療,指治療者與患者之間通過表情、態度和行為等相互交往過程,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去改變或影響患者的消極認知情緒,從而消除或減輕導致患者痛苦的各種心理因素和異常行為。簡單來講,精神治療可以分為調節和治療兩個階段。
◎ 精神治療的兩個階段
調節適合于普通的精神問題,前面講過,人的精神每時每刻都會隨著外境的變化而產生波動,這時候人需要一些方法來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心理平衡,以適應外境的變化。就如同我們在氣候發生變化的時候,會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飲食、作息方式,來預防可能的疾病。這樣不僅能夠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同時也能夠讓人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積極地面對自己的生活。治療則用于較嚴重的精神疾病,通過各種手段來消除和減輕患者的精神痛苦。現在已經被很多人了解的憂郁癥就是這樣,它不是簡單的心情低落,而是需要重視的精神問題。
西藏醫心術中調節和治療的界限并不分明,可以說是融合在一起的,是一種調節式的治療。這使得它不僅善于治療心理疾病,同時也善于指導人來調節自身精神狀態,是一種十分實用的心理保健和治療術。雖然在理論和治療方法上兩者有所不同,但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解除人的精神痛苦。
心理學治療與醫心術治療
心理學治療
西方心理學被認為是醫學的一個部分,使得治療方法分為精神和生理兩個部分,通過電休克療法、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等進行的治療屬于生物醫學治療方面,而我們通常所見到的心理療法為精神性治療。

醫心術治療

與心理學中的心理療法不同,醫心術治療法是一種綜合性的方法,它將生理和精神結合起來,融入緣自藏傳佛教的修習法中,從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