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菩薩的“富貴”財寶自在導眾生
菩薩是梵文音譯“菩提薩”的簡稱,意為“覺悟的眾生”,其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菩薩擁有財富但不貪戀財富,幫助一切眾生,不僅生活安樂,更能修行正法。因此財富的自在,是修習菩薩道的重要能力。而具足福報資糧來修習菩薩行,則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修菩薩道講求?;垭p修,也就是“不住相布施”,“不住相”是不被色、聲、香、觸、味、法所迷,不偏執于自我,這即是修慧;布施,是舍財力濟人,即是修福。
在佛教中,諸佛菩薩的莊嚴法相稱為“寶相”。我們觀察菩薩的法相時,會發現每一位菩薩都是遍身瓔珞珠寶。菩薩不會貪戀財寶,但是他們為何要如此示現呢?其實這些財寶、福德,正是福報、慈悲、智慧所現起的果實,無非展示菩薩修?;鄣纳乒?,以引導眾生向善,幫助一切眾生,不僅在世間享有安樂幸福,更能導引眾生修行正法。畢竟,善人具有財寶能從事無盡的善行,而惡人擁有財寶卻用來作惡,前者對世界是善的循環,后者卻是墮落。

紅色金剛手菩薩
布本設色唐卡 清代 西藏
此幅唐卡所描繪的紅色金剛手菩薩并不多見,主尊身體火紅色,一面兩臂呈忿怒相,闊口獠牙,赤發上豎,右手持金剛杵,左手以期克印持金剛索,腰束虎皮裙,周身以蛇為瓔珞,展立姿立于蓮臺上。其上界左側為四世班禪,下界為毗沙門財神護法,赤裸上身被珍貴的珠寶綴滿,左手托著一只雪白的吐寶鼠,能吐出各種珍寶,解救一切貧窮困苦眾生。
所以,菩薩雖然富貴至極卻不執著于富貴。佛經中,常有菩薩們隨手解下價值百千黃金的瓔珞珍寶相互供養的故事,因為他們有慈悲心又有福德和財力,能真正實踐佛化世界的理想。如果手中空空,說要布施一切,成就福德,總歸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慈悲著稱的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因為他具有十種自在:(1)壽自在:能延長生命;(2)心自在:在生死中無染;(3)財自在:能隨意樂現起,由布施所得;(4)業自在:唯做善事及勸他人為善;(5)生自在:隨欲能往生,由戒行所得;(6)勝解自在:能隨欲變現,由安忍所得;(7)愿自在:隨觀行所樂成,由精進所得;(8)神力自在:起最勝神通,由定力所得:(9)智自在:隨順言音智慧;(10)法自在:對于契經營等,由慧力所得。其中第三種自在,即為財自在,這是能隨著心中意愿而自在現起財富,而財自在能力是由于布施獲得的。財富的自在,是修習菩薩行的重要能力。
除此之外,在《華嚴經》中也有塵德、財物德、圣法德、解脫等四德。護持佛法的轉輪圣主也具有四種福德:大富、端正姝好、無疾病、長壽。看來,在佛法中不管世間或出世間,都認為良善的財寶,是應當努力擁有的。而具足福報資糧來修習菩薩行,則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帕摩比丘尼(局部)
藏地多數教派所傳授的千手觀音灌頂,大都源自帕摩比丘尼傳承。

千臂觀世音菩薩
布本設色唐卡 18世紀 西藏
千臂觀世音,又稱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表示觀世音大慈大悲之心,以千手護住眾生,千眼觀照人間,千手觀音是觀音菩薩的重要化身之一。這幅唐卡主要特征是:觀音共有十一面,底層三面中白右綠左紅,中層三面中綠右紅左白,上層中紅右白左綠,這九面屬慈悲文靜相。再上一面是獠牙紅發忿怒羅剎相,最頂上是紅色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