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急證急攻:危重病情也講究辨證施治

【原文】

溫疫發病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積粉,早服達原飲一劑,午前舌變黃色,隨現胸膈滿痛,大渴煩躁,此伏邪即潰,邪毒傳胃也。前方加大黃下之,煩渴少減,熱去六七,午后復加煩躁發熱,通舌變黑生刺,鼻如煙煤,此邪毒最重,復瘀到胃,急投大承氣湯。傍晚大下,至夜半熱退,次早鼻黑苔刺如失。此一日之間,而有三變,數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甚,傳變亦速,用藥不得不緊。設此證不服藥或投緩劑,羈遲二三日,必死。設不死,服藥亦無及矣。嘗見溫疫二三日即斃者,乃其類也。

【譯文】

瘟疫得病之后的一二天,病人的舌苔發白像擦了一層厚粉一樣,早晨服用達原飲一劑,中午之前舌苔就由白如積粉,變成舌苔發黃,隨著就出現胸部至上腹部的脹滿憋悶,并伴有疼痛,口渴很重,煩躁不安,這是伏于膜原的邪氣,向內潰散,疫毒之邪傳入胃腑。可以應用達原飲加入大黃,瀉下熱結。病人煩躁口渴稍微減輕,熱勢減去十分之六七。午后病人又出現煩躁發熱,滿舌變黑,舌苔硬如刺一般,鼻子發黑像被煤炭熏過一樣。這反映了疫邪的毒氣最重,并且瘀滯在胃部,應當立即使用大承氣湯瀉熱逐邪。到了傍晚的時候,經過大量瀉下,至半夜時分,熱邪漸退,第二天的早晨鼻子黑和舌苔如刺的現象也消失了。

這樣一日之間,疫病發生了三次大的病理變化,一般病情幾天才用到的治療方法,一天之中就都用過了,這是由于疫毒之氣太重,傳變速度過快,用藥不能不抓緊。假如這種急證不用藥,或者用藥性和緩的藥物,而不是急下熱結,耽誤兩三天必定會死亡。即使不病死,也會留下殘疾,用藥也不會有什么作用了。曾經見到有的瘟疫患者,二三日就死去了,就是這一類情況。

【評介】

所謂“急證急攻”,就是疫病的病情危急深重,必須緊急救治,而且必須藥隨證轉,辨證施治。吳又可在一天之中,就用了達原飲、達原飲加大黃、大承氣湯三個方藥進行治療,充分體現了中醫的辨證論治精神,也就是張仲景所說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精神。現在有些人,不論急癥慢病,一律開幾付中藥,讓病人連服幾天,如何能使藥證相合,取得預期的好效果呢?

白話圖解

溫病發病一日三變

患者染患溫病后如果發病較急,僅是一天之內變化就會很大,癥狀十分明顯,從舌苔到內臟都有變化。

溫病汗證的臨床表現

白話圖解

辨證施治——中醫治病的根本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辨證論治的過程,實際上是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過程。

辨證與施治的關系

辨證和施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其中,辨證是施治的前提和依據;施治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年希堯云:“一日之病,而有三變,此疫毒之最重者。若以緩劑治之,而能望其生者幾希。”

孔毓禮云:“毒氣壅塞,死者固多。然二三日即死者,未必因于失下,多由氣虛不能傳化,腎虛而致上脫,所以老弱之人,多有速死者。”

龔紹林曰:“凡有病必要驗舌苔。舌苔色黃,不拘燥潤,又不論大便結瀉,非大黃下之,其病斷不能愈。吳先生之論,本為疫而設,孔氏所言,乃是虛脫之癥,非瘟疫之條。”筆者認為,年、龔二氏所云固然有理,孔氏所言也有至理。因為疫氣雖屬急癥,也必與人體的正氣的強弱有很大的關系,正氣不支者易于死亡,臨證之時不能不對年老體弱的患者格外留心,早做準備,防止其出現變證、急危重證,而措手不及。所謂“急證急攻”,就是疫病的病情危急深重,必須緊急救治,而且必須藥隨證轉,辨證施治。吳又可在一天之中,就應了達原飲、達原飲加大黃、大承氣湯三個方藥進行治療,充分體現了中醫的辨證論治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武清区| 宜昌市| 原阳县| 讷河市| 梧州市| 石阡县| 永定县| 彭阳县| 毕节市| 绿春县| 郎溪县| 冀州市| 临泉县| 莱阳市| 新乐市| 瓦房店市| 孙吴县| 西安市| 兰考县| 高邮市| 伊吾县| 蒙城县| 宁乡县| 惠水县| 酒泉市| 休宁县| 思南县| 满洲里市| 清镇市| 博白县| 来凤县| 寻乌县| 手机| 淮滨县| 乌鲁木齐县| 新宁县| 剑川县| 民乐县| 曲阜市|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