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溫疫論
- (明)吳有性
- 942字
- 2019-09-29 15:12:55
《溫疫論》的內容及特點 從病原到治療
《溫疫論》一書主要論述了瘟疫的病因、傳染特點、傳染途徑以及如何用藥,前期預防與后期保養等問題。吳又可在書中提出了很多具有獨創性的見解與療法,對后世溫病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溫疫論》
《溫疫論》全書分上、下兩卷,共有86個論題。從原序到上下卷諸篇,精辟地論述了溫病的病因病機、初起癥狀、傳變諸證、兼證、治法、以及婦人和小兒時疫的特點,溫疫用藥宜忌,調理方法等,并記載了很多關于溫疫質疑正誤和疫癘證治的論辨文章,可以說是當時最全面、最有創新的疫病專著。
《溫疫論》的特點
溫病其實早在吳又可之前就有很多古人研究過,但大都與傷寒歸于一類,并沒有分析其特殊的病證特點,更沒有專門論述。而《溫疫論》一書恰恰彌補了這個空缺,并開創性地提出溫疫不同于外感熱病的說法,進而系統地闡述了溫病的病因、發病、傳變、辨證、用藥等方面的獨特之處。總的來看,《溫疫論》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首次提出溫病不同于傷寒的獨特見解,在溫疫最盛行時,大膽提出“守古法,不合今病”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在當時并沒有多少人理會,但經過時間的考驗與實踐的證明,人們最終意識到溫病不能以傷寒的方法治療。
第二,首創“戾氣”說。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認為外感熱病的原因不外乎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并一直以六淫的治療方法治療溫病,導致很多患者因誤治而冤死。吳又可經過觀察辨別后,提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即所謂的“戾氣”。他認為溫疫是感觸戾氣而引起,邪氣從口鼻侵入,從而在人體內部滋生病毒,更為嚴重的是,溫疫具有強烈的傳染性,“無問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
第三,溫病的治療以祛邪為第一要義,創立疏利透達之法。提出“邪不去則病不愈”的說法,并根據發病的不同時期、不同癥狀而進行分別治療。發病初期,用達原飲疏利透達膜原;發病中期,用三承氣湯專主下奪;發病后期則是以保養調節為主,重在滋養津液,清解余下的邪氣。
白話圖解
影響廣泛的中醫典籍
中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眾多領域出現過獨領風騷的中醫著作,為中醫學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溫疫論》

其他著名的中醫典籍
中醫文化廣博精深,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涌現出跨世影響的名著,這些醫著成為中醫學不斷發展的奠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