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地藏行跡:地藏菩薩的前世轉生

佛教通行“法身、報身、化身”的三身之說,地藏菩薩的法身是不可見的,但他的報身與化身卻因時因地各有不同。

心慕法相、立下宏愿的大長者子

地藏菩薩于過去久遠不可說劫之前轉生為人,父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當時的佛陀是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因見佛陀寶相莊嚴,心生敬慕,就誠心請教佛陀:如何行愿才能成佛?佛陀回答他,只有把受苦的人都度完了才能成佛。于是長者子在佛面前發下大愿:“我從今日至未來劫,悉令一切苦惱眾生脫離苦海,然后我才成就佛果。”經歷了千百萬億由他不可說劫之后,他終于取得了菩薩的果位,便是今天的地藏菩薩。

至孝的婆羅門女

在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祗劫時,有一位福德深厚的婆羅門女,她一直潛心禮佛,可她的母親卻相信邪法,不信三寶,死后將要墮入地獄受苦。婆羅門女十分孝順,竟賣掉家宅財產,廣求香華,于佛塔寺,大興供養,為母親贖罪。當時的佛名為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他被婆羅門女的孝心與誠心打動,于是讓她的母親得以離開地獄、向升天宮。婆羅門女由此覺悟,在佛面前立下弘愿,要廣設方便,使有罪苦人生得到解脫。《地藏本愿經》指出,釋迦佛說她是地藏菩薩轉世。

孝女光目

孝女光目是地藏菩薩于過去無量劫之前的又一報身,她的事跡與婆羅門女幾乎一模一樣。其母因生前喜食魚子,犯下極多殺生罪,死后墮入惡道受苦。光目女于是一心念佛,恭敬供養,以誠孝心,救助母親脫離地獄。后來又發愿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待眾生度盡,自己方成正覺。

佛陀的摯友

在過去無量劫之時的佛陀名為“一切智成就如來”,他沒出家時曾是某個小國的國王,與鄰國的國王是好朋友,當時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兩人便一起竭盡全力地救濟民眾。可是世上苦難深重,救之不盡,于是這位國王發愿說,愿自己早成佛道,普度群生;而后果然成為一切智成就如來。他的鄰國朋友則發愿說,如果自己不先超度一切眾生脫離苦海、修成正果,就絕不成佛——這個國王就是地藏菩薩。

“地藏”釋義

地藏菩薩報身

漂洋過海的“金地藏”

唐時新羅有位僧人名喚金喬覺,他漂洋渡海,只身來中國九華山修行。白天在巖間坐禪,渴飲澗泉、饑餐野果,晚上就睡在石洞里。他這種堅持苦修的精神感動了當地山民,他們自發地到處募捐,為他興建了一座化城寺。金喬覺在該寺圓寂之后,葬于神光嶺的真身寶殿,俗稱“肉身塔”。因為他生前篤信地藏菩薩,而且相貌也酷似地藏瑞相,人們便認為他是地藏菩薩轉世。也有一說是人們在金喬覺去世三年后開棺查看,發現他居然面容如生,全身的骨節還可以活動,但結實得跟銅鎖一樣,原來全身都成了舍利。于是人們視其為地藏轉世,尊稱“金地藏”。九華山也因此被視為地藏菩薩的道場,每年農歷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薩誕辰,都會有絡繹不絕的信徒來此朝拜。

幽冥教主:大慈大悲的“閻羅王”

中國古典神怪小說《西游記》在“真假美猴王”里也提及地藏菩薩的某些神跡:孫悟空與六耳獼猴為辨真假,從陽間一路打到陰司,攪得十殿閻王不得安寧,驚動了碧云宮里的地藏菩薩,菩薩便喚出他的神獸“諦聽”,伏地一聽,立刻就“聽”出了真偽……

據《地藏本愿經》記載,地藏菩薩以度盡地獄眾生為愿,因此各處地獄都有他的分身,或為男子、或為女人,或為炎天龍神鬼,或為梵王居士等,不可計數。他在度化地獄的罪鬼的同時,也教化閻羅天子以及掌握各個地獄的鬼王們,由此民間亦將地藏菩薩奉為“幽冥教主”,統領一總閻王和小鬼,主持正義、度化惡鬼。

圣獸諦聽

民間傳說地藏菩薩的座騎是一只獨角、犬耳、龍身、虎頭、獅尾、麒麟足的神獸,然而“諦聽”在佛教術語里原本只是“專心審聽”的意思。《本愿經》里記載,釋迦佛在忉利天說法時屢次呼道“諦聽”,原意只是提醒諸佛菩薩與諸界神鬼認真聽自己講經。“諦聽”一詞的誤讀,與號稱“金地藏”金喬覺有關:他曾經攜一只白犬漂洋過海,到九華山修行。金喬覺坐化之后,白犬亦隨之而逝,后人視金喬覺為地藏轉世,便也將白犬視為神犬。白犬的形象與神跡幾經流傳,最后定型為一只“九不像”的神獸,所以在《西游記》里,它才有如此神通:“伏在地下,一霎時,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蠃蟲、鱗蟲、毛蟲、羽蟲、昆蟲、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鑒善惡,察聽賢愚。”

民間流傳的地藏菩薩形象

而今民間流傳的地藏菩薩多現比丘像,因為地藏菩薩常居穢土、在濁惡世界中度化眾生,故以出家人裝束以證其清凈心,與一般的菩薩大不相同。

被尊為“地藏轉世”的新羅僧人金喬覺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在傳播佛學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在九華山傳道時面臨佛經奇缺的困難,九華山地處偏遠,加上當時印刷技術落后,所以謄抄經書全賴人工,金覺喬帶頭發動信徒抄經,普及佛學教育。相傳當今九華山天臺峰麓的古拜經臺,就留有當年金氏拜讀《華嚴經》遺跡。

“偽地藏”:目犍連和金蟬子

“目連救母”

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個著名的關于孝子的故事——“目連救母”:傳說王舍城有孝子名叫傅羅卜,曾經跟隨釋迦牟尼學習佛法,法名目犍連(簡稱目連),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但他的母親因生前過于吝嗇,死后被罰去餓鬼道受苦。目連雖被世人譽為“神通第一”,但仍無法替母親消除惡業,為了救度母親超脫苦海,佛陀指點他興辦盂蘭盆會,廣請諸位神佛菩薩,最終目連得以救出母親。《三教搜神大全》記載,目連“歿為地藏王”,成為拯救地獄諸苦的幽冥教主,即而今的“九華山地藏是也”。

然據佛經所載,目犍連本人最終也僅僅修到羅漢的果位而已,根本沒能成為菩薩。之所以將他視為地藏菩薩的前世,大概是因為《地藏經》本就被譽為“佛門孝經”,地藏菩薩的前身婆羅門女和光目女也都以孝道著名,而“目連救母”在民間的影響遠比這兩個故事深遠,因此才訛傳他是地藏菩薩。

地藏是唐僧?

在神怪小說《西游記》里,金蟬子原本是如來佛祖的第二個徒弟,只因他不聽佛祖講法,佛祖責備他輕慢大教,才被貶下凡間,托生為唐三藏。原本這個人與地藏菩薩毫無干系,但道家的《歷代神仙通鑒》卷十五卻將兩人混為一談:某日,太上老君對神仙們說:“西域某國有位君主出于悲憫世人,一心救助陷于輪回的眾心出脫苦海,于是發下大愿,轉世到新羅國一戶姓葉的人家中,自幼出家,法號守一和尚,執掌陰間。”說完又對一邊的地藏吩咐:“君將要成為幽冥教主,統領東土佛門,請千萬不要推辭。”這時那一干神仙才明白過來:原來地藏就是金蟬子。但這個故事幾乎就是“道版”的《地藏本愿經》,只不過將釋迦佛換成了道門之祖太上老君;而將地藏或金蟬子收攬至道門之下,無非是道教徒為了壓制佛教徒而杜撰的故事。由于佛教的影響比道教大得多,所以這一說法并沒有流傳開來。

民間關于地藏的傳說

張冠李戴的“地藏菩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黄平县| 淅川县| 丹阳市| 耿马| 弥渡县| 德惠市| 文水县| 太原市| 孝义市| 赤城县| 米泉市| 泽库县| 平凉市| 嘉义县| 竹北市| 莱阳市| 江油市| 连云港市| 西平县| 社旗县| 杭锦后旗| 大姚县| 巴塘县| 太湖县| 苍南县| 泽普县| 增城市| 马鞍山市| 宁强县| 信阳市| 衡南县| 大宁县| 保康县| 军事| 利津县| 华蓥市| 阿克苏市| 枣阳市| 吴旗县|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