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拔病排毒一身輕(超值白金版)
- 張中祺
- 839字
- 2019-09-29 14:39:21
13種拔罐 罐罐有絕招
小小的罐子中包含許多學問,單以分類來講,就有多種,主要是從排氣方法、拔罐形式和綜合治療法三種角度來分。
◎排氣方法
(1)火罐:在罐內點火,燃燒完罐內的氧氣。(2)水罐:在罐內注入溫熱的水,排走罐內空氣。(3)抽氣罐:用針管抽出罐內空氣。(4)擠壓罐:用手擠壓橡膠皮球排出空氣。
◎拔罐形式
(1)單罐:生病的部位范圍小,用一只罐子就可以了,然后選擇口徑合適的罐子。例如胸肋部挫傷,用大號或中號的罐子。(2)多罐:如果生病的部位范圍廣,肌肉豐滿,穴位點多可同時用幾個罐子。例如在勞損的肌肉吸拔多個火罐,按照肌肉的走向排成排,也叫排罐法。(3)閃罐:拔罐吸住皮膚后,立即取下,反復多次直至皮膚潮紅。肌肉疼痛、麻木,身上有大片皮膚都覺得不舒服,最好采用閃罐。(4)留罐:罐子吸住皮膚后,停留5~20分鐘再拔下。罐子口徑大,肌肉少的部位停留的時間要短,局部出現深紅色就可以了。一般五臟六腑的疾病、久病、頑疾、病灶較深的采用留罐法。(5)走罐:罐子在皮膚上吸住后,在皮膚上來回推拉,又稱推罐。先在皮膚和罐口邊沿涂上潤滑油,罐子吸住皮膚后,再用力握住罐子,上下左右慢慢移動6~8次,直到局部皮膚潮紅、淤血。走罐法常用于面積大、肌肉豐厚的部位,久病、病灶較深、病變部位面積大的患者。
◎綜合治療法
(1)藥罐:用藥水煎煮竹罐后吸拔,或者在罐內放藥液,不同的病癥放不同的藥液。(2)針罐:針刺后或針刺過程中拔罐,分別稱為出針罐和留針罐。在穴位上扎針有刺痛感之后,立即拔針,扣上小罐,叫出針罐。留針不動,以針為中心,扣上拔罐,叫留針罐。針罐法一般用于病灶較深的疾病。(3)刺絡罐:用三棱針、皮膚針扎出血后拔罐,也叫刺血法。先消毒需要扎針的部位,然后用針扎出少許血,再拔罐,吸出淤血。刺絡法一般用于久病、麻痹奇癢、扭挫傷和其他淤血癥狀。(4)水罐:在罐內注入溫熱的水后拔罐,多用于上火、病情初期。
拔罐的分類
拔罐療法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早已發展得非常豐富,不同的罐法有不同的療效,可分為以下幾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