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時憲歷法知識傳入西藏 藏歷的完善

公元7世紀以前西藏有自己的比較粗的歷法,之后幾個世紀隨著漢藏聯系的加強,漢歷的一些知識與推算法被陸續引入藏歷,但是直到18世紀,西藏才從北京系統地引進時憲歷。

《漢歷大全》的簡化

康熙御制漢歷大全藏文譯本刊版后大約30年左右,北京雍和宮有一位蒙古喇嘛(歷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載)終于把第谷的理論學通了。他深感這些知識的難學,所以將《漢歷大全》中推算日、月食的內容進行簡化,將小數換算成分數;需要用三角函數計算的部分,他先計算出各種答案,然后填入表格,使人們通過表格即可得到數據;他還計算出了北京和吐蕃的時差,可以方便地將北京時間換算成吐蕃時間。這位蒙古喇嘛把這種預測日月食的知識向人傳授,有人用藏文記錄下來,將這些知識傳到了馬楊寺(內蒙古阿拉善旗與甘肅華瑞地區東北部交界處)。這個手抄本就是《馬楊漢歷要旨》,然而可惜的是,這個手抄本停滯在這里很長時間,并沒有繼續西傳,所以西藏地區也沒有接觸到時輪歷法的計算方法。

此時,西藏又陸續新出了很多種歷書,都沒有記錄時憲歷法的計算方法。1715年,寧瑪派主寺之一的敏竹林寺編制了《敏竹林歷書》。該歷書是以大譯師達慕師利在一年前編寫的《日光論》為依據,并且加入了漢歷中的二十四節氣,在藏傳時輪歷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從此,敏竹林寺一直以注重研習天文歷算、醫學,并以文字書法優美而著稱。

1732年,西康德格的八蚌寺編寫了粗爾派的《德格歷書》。

1734年,藏族學者彌班·格來朗杰編寫《算學急需良瓶》。

1735年,瓊杰·堪布善增加措編寫了《算學琉璃》。

……

然而,先進的時憲歷法,仍然沒有來到西藏,而時輪歷體系的歷法,也仍然無法擺脫日月食誤差過大的尷尬。

時憲歷法的迅速傳播

就在《馬楊漢歷要旨》傳到馬楊寺一百多年后,有些西藏高僧終于學會了第谷天文學的一些計算方法,掀起了時憲歷法西傳的熱潮。幾種以同治甲子(1864年)為歷元的時憲歷法著作幾乎同時在不同地區出現:

藏傳時憲歷源流表

時憲歷開始傳入西藏地區是在18世紀中,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藏族從漢族引進的、有系統的歷法只有這一種。

(1)北京雍和宮的大喇嘛烏里季巴圖,根據《漢歷大全》編寫了《摩阿支那傳規日月食推步術》。內容比《馬楊寺漢歷要旨》更加豐富,并且完整地標明了大清國18省首府和蒙古22個旗的緯度和經度。

(2)甘肅北部天堂寺的賽欽·扎巴丹增所著的《漢歷發智自在天篇》和《皇歷編制法》,簡易了《漢歷大全》某些運算步驟,介紹了民用時憲歷書的制作方法。

(3)拉卜楞寺的圖登加措,根據《馬楊寺漢歷要旨》及《漢歷大全》編著了《純漢歷日月食推算法·文殊笑顏篇》和《歷書編制法·文殊供華篇》。除此以外,他還編寫了《醉峰嗡嘈篇》和《第十四丁卯周期甲子年起六十年(1864—1923年)積日表》。其中的《醉峰嗡嘈篇》收錄了《春牛經》、《二十四方位圖》、《漢歷簡史》、《釋迦年代考》、《漢蒙對照歷法用語》等多種很有價值的短文。

這些著作如春風,使西洋第谷的天文學與源遠流長的漢歷知識終于在西藏廣為傳播。接著各種傳播時憲歷法的書籍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使西藏地區的天文歷算學終于邁前一大步。

1879年,拉卜楞寺建立了喜金剛學院,開設了時憲歷法的專修課程。另外,寺院的僧眾每年還編制《拉卜楞歷書》,在甘、青藏區流通使用。

1916年,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在拉薩創立了“門孜康”(即醫算院),頒布了以《敏竹林歷書》為藍本的《門孜康歷書》,每年以木刻版印制后向全藏發行。

至此,浦爾派的《拉卜楞歷書》、《門孜康歷書》和粗爾派的《德格歷書》同時在西藏各地區發行,精確預測日月食,已不是問題。其發行最廣的便是《門孜康歷書》,而著名的《敏竹林歷書》則不再允許發行。每年,敏竹林寺只允許制作三本歷書,一本奉送給噶廈政府,一本交到拉薩門孜康,另一本則自己留底。這三本歷書均手工繪制,裝幀精美如同藝術品。

唐卡中的十相自在圖

“十相自在圖”由7個梵文字母和3個圖案組合而成,是標志時輪金剛本尊及其壇城合一的圖文。

十相自在圖

十相自在圖表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无棣县| 湟中县| 儋州市| 扶风县| 肇源县| 韶山市| 云安县| 蕉岭县| 仁怀市| 武山县| 水富县| 清新县| 东阿县| 安泽县| 龙泉市| 台南市| 永丰县| 莲花县| 容城县| 林周县| 塔河县| 鄯善县| 津市市| 文水县| 灵台县| 阜南县| 宜兰市| 宁德市| 原平市| 台山市| 宣化县| 武威市| 深泽县| 株洲市| 边坝县| 福海县| 临泉县| 濮阳县| 临高县|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