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一本歷書 《薩迦歷書》
時輪歷在西藏的普及,與薩迦派的八思巴大師的努力有很大的關系。
八思巴大師生平
藏歷第四饒迥木羊年(1235年),八思巴出生于后藏的昆氏貴族之家。他3歲能念誦蓮花經咒,8歲講述佛本經,從此被眾人稱為“八思巴”,意即神童。其實,他的真名叫羅追堅贊,他的伯父便是“薩迦五祖”中的“四祖”——薩班大師。
1239年,蒙古騎兵進軍西藏,一直打到藏北的熱振寺一帶,控制了西藏主要地區。1244年,年僅10歲的八思巴跟著伯父遠赴涼州,會見蒙古的汗王。9年后,八思巴與忽必烈的成功談判,使西藏不再戰火連連,四分五裂,歸入元朝的版圖,形成大的統一。1260年,八思巴被忽必烈封為元朝的國師,已繼承伯父衣缽成為“薩迦第五祖”的八思巴,從此成為藏傳佛教的眾派領袖。
《薩迦歷書》的制定
八思巴10歲離開西藏,31歲才奉忽必烈旨意返回西藏。此時,他已習慣穿蒙古人的衣服,習慣用蒙古的歷法推算時間。八思巴以中原內地《皇歷》為體例,結合藏族傳統歷算和《時輪經》內容,制定了《薩迦歷書》,使西藏第一次有了完整的歷法。蒙古的“胡兒月”紀月法,也被引進了《薩迦歷書》。由于“胡兒月”并非完全照搬蒙古的歷法,依然保留了藏歷特有的“缺日”與“重日”,所以,現在已改稱為“藏月”。八思巴還撰寫了《五要素、羅、五曜之算法》等歷算著述及與《時輪經》有關的許多經書。此外,他還為忽必烈創制了蒙古文。
在八思巴的關注下,大譯師雄頓·多吉堅贊在薩迦寺重新翻譯了《時輪攝略經》。這個版本被稱為“雄版”,在當時20多種藏譯本中,最具權威性。另外,噶舉派的噶瑪·讓迥多杰、自成一派的布頓·仁青珠巴及格魯派的克珠杰·格列伯桑等大師的傳播和撰述,也為弘揚時輪金剛密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大師都學習過天文歷算知識,其中的噶瑪·讓迥多杰在1318年編寫了《歷算綜論》一書,對當時西藏的天文歷算學進行了較全面的總結,其中還收集了許多古老的藏族物候歷。學富五車的學者布頓·仁青珠巴在1326年完成了另一部歷學專著《時輪歷算要訣·智者生悅篇》。從此,西藏歷代高僧在精研《時輪經》的過程中,形成了以時輪歷為主的歷算體系。
隨著時輪金剛乘地位的不斷提高,時輪歷也更具權威性。繼《薩迦歷書》之后,天文歷算大師們根據時輪歷的計算原理,又制作出許多歷書。這些日益完善的歷書,逐漸成為西藏人民日常生活、農事安排、敬神拜佛及密法修煉等的重要指南。
老皇歷和時輪經的結合
八思巴以中原內地“皇歷”為體例,結合藏族傳統歷算和《時輪經》的內容,以及蒙古族當時的蒙古歷,制定了《薩迦歷書》,使西藏第一次有了完整的歷法。
老皇歷

老皇歷
歷書是按一定歷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關數據的書,在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歷書,過去又稱“歷日”、“憲書”、“通書”。在封建帝王時代,由于它是皇帝頒布的,所以人們又稱它為“皇歷”。
老皇歷的用途
古人無論出門遠行還是婚喪嫁娶都要挑個黃道吉日,所以老皇歷就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藏歷對漢歷的借鑒

《薩迦歷書》的特點
1267年,元朝國師兼領朝廷總制院使的八思巴回到薩迦主管西藏地方的事務。為了執行元朝的統一紀年,八思巴主持編制了《薩迦歷書》,在烏思藏地方通行。這是薩迦地方政權制定的地方性的歷書。《薩迦歷書》是一部陰陽合歷。據藏文史料載,《薩迦歷書》是按元朝《皇歷》的體例編制的。但當時元朝的“授時歷”還未頒行,可能是一部蒙漢歷結合的歷書。《薩迦歷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薩迦歷書》是按《皇歷》體例編制的,其項目設置也與《皇歷》相同,方法上兼有古代吐蕃傳統歷法、漢歷、蒙古歷和印度時輪歷的成分,采取了蒙古紀元和十二生肖與陰陽五行相結合的六十干支周紀年。
②《薩迦歷書》引進了“霍達”(蒙古歷),接受了漢歷寅月(冬至后第二月)為正月,稱為霍達月,以區別于此前的以鼠月為歲首。以寅月的朔日(正月初一)為新年,稱為“杰波洛薩”(國王年)。此俗至今通用于衛藏大部分地區。
③《薩迦歷書》的閏月設置是按時輪歷的潤月周期——“65年24閏”的方法,同時,有了《時輪歷》關于“閏日”和差日的設置。這是因為按回歸歷24個節氣中節與節、氣與氣之間平均天數為30.44天;而按陰歷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天半,相差近一天,所以要通過閏日或差日的設置來調節,日食、月食則是按時輪歷測算。
④《薩迦歷書》還從漢歷的24個節氣中,引進了對藏區生產至關重要的如立秋、白露、寒露、霜降等節氣。
《薩迦歷書》當時只有手寫本。1280年八思巴逝世后,元朝調整了藏區行政管理機構的設置,在藏區建立了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分別管理烏思藏和阿里地方、安多地方和康區地方的軍政事務。元朝的《授時歷》傳入了藏區。
八思巴與薩迦派
八思巴是薩迦五祖中的第五祖,曾是藏傳佛教的眾派領袖,因為他有長達20年在蒙古生活的經歷,所以《薩迦歷書》中也有蒙古歷的影子。
唐卡中的八思巴

薩迦五祖之第五祖
截自唐卡《薩迦五祖》的一部分,圖中的八思巴結跏趺坐在法臺上。左右兩側各有一朵蓮花,分別托寶劍與經書,象征八思巴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八思巴大師對西藏歷法的貢獻
八思巴大師自幼聰穎過人,較早接受蒙古的歷算,并以他的影響力推動了新的歷法的產生與傳播。
八思巴與元朝的關系

八思巴拜見忽必烈
這幅圖畫表現的是1251年,忽必烈率軍南征過六盤山時,派人迎請八思巴時的情景。
蒙古歷的應用
八思巴不僅穿著蒙古人的服飾,沿襲蒙古人的生活經歷,也習慣了用蒙古歷推算時間。
薩迦派
薩迦,藏語意為“白土”,薩迦派又被稱為“花教”。薩迦派始于11世紀,到13世紀即中原社會進入元朝時,發展成為具有強大政治勢力的教派。薩迦派教義中最重要的是“道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