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藏歷使用手冊
- 諾布旺典
- 1693字
- 2019-09-26 13:34:47
文成公主入藏 漢歷的傳入
文成公主進藏,對吐蕃國的文化發展影響很大,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域。文成公主帶去的歷算書籍,對藏歷的完善和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
西藏的興盛與歷法的發展
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建立后,統一了文字,確立了法典,采取了大興佛教、振興藏醫和歷算等一系列政策。并且從中國內地,以及當時的印度、大食等鄰近國家吸收了先進的醫學和歷算學內容,充實到西藏的天文歷算中去,從而使藏醫學和天文歷算學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藏醫鼻祖宇妥·云丹貢布成名以后,編寫了藏醫經典名著《四部醫典》等諸多藏醫典籍和《歷算山塵論》等歷算學著作,培養了眾多的藏醫歷算人才。其中著名的有“藏醫九圣”和“歷算七賢”等人,他們在那個時期為發展西藏的醫藥歷算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此時期,吐蕃從漢地引進生肖、五行推算法等知識,在結合古老的自然陰歷、自然陽歷及七曜歷基礎上,發展為獨特的陰陽合歷歷法。據《青史》記載:朗日松贊時期,從漢地傳入醫學和算明,尤其是藏歷鐵牛年(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時攜帶著許多天文歷法的經典進藏,帶去了當時唐朝最為先進的天文歷算知識。與此同時,吐蕃還將四名藏族青年派往長安求學,學習了《九部續》、《三部釋解》等算學經典,并譯成藏文,對吐蕃的天文歷算學產生很大的影響。當時在西藏傳播最廣的有五行計算法、十二生肖紀年法、八壽六十、八卦九宮、二十四節氣、牛算等。
天文歷算發展得益于唐蕃聯系的加強
吐蕃第三十二代藏王松贊干布繼位后,先滅蘇毗,再滅象雄,最終一統西藏,使歷史跨入了吐蕃王朝時代。這位吐蕃王朝最偉大的君王還派學者到唐朝和天竺(印度)學習先進的知識,令大臣創制藏文、制定法律;他大力發展經濟,建立兵制,使吐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強盛與文明。而這文明與強盛,也與他的五位妻子有著莫大關系——他正是通過一次次的政治聯姻和有計劃的軍事擴張,才最終成為整個西藏的王。
他的妻子中有兩位是虔誠的佛教徒,分別為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松贊干布迎娶這兩位公主時,尺尊公主帶來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文成公主帶來了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這是佛教傳入西藏的標志。她們在藏民心中一直有著很高的地位。藏民一直相信藏傳佛教中的白度母便是尺尊公主,綠度母便是文成公主。佛教的傳入,使西藏文明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是641年進入西藏的,她不但帶去了珍貴的佛像,還帶去了大量書籍及造酒、碾磨、種植、紙墨等生產技術。其中的書籍,很多都與醫學及天文歷算有關。據《漢藏史集》記載,文成公主帶來了“占卜歷算之書六十種”;《瑪尼寶訓》則說“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這種五行圖經原為八十部”;《賢者喜宴》則說“帶來《八十部占筮歷法》、《五行珍寶密精明燈》、《密意根本之精》、《珍寶之堆》、《主干綜述》以及《黃歷》等天文星算書籍”。從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眾多天文歷算占卜書籍來看,她應當是極為精通玄學的。據說,大昭寺、小昭寺的建造,就是文成公主根據中原的風水學選的址。無論如何,都可以看到,文成公主帶去的歷算書籍,對藏歷的完善和發展有很大影響。
松贊干布非常仰慕漢地之學。他曾選派察達丹、朗措多勒、恰迦冬袞、達米達卡4人赴唐朝學習,并要求他們說:“生死之卜算、年月四時之法,因這些屬于漢地,故此爾等應向學者學習之。”此4人在唐朝學會生死卜算及年月四時之區分法后,返回吐蕃,將所了解的一切有關五行圖表及歷算之學均譯成藏文。由于他們學識淵博,被譽為“吐蕃四學者”。
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她曾設計和協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傳到吐蕃;她帶來的詩文、農書、佛經、史書、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系。她帶來的金質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
松贊干布畫傳
文成公主入藏不但帶去了珍貴的佛像,還帶去了大量書籍及造酒、碾磨、種植、紙墨等生產技術。文成公主帶去的歷算書籍,對藏歷的完善和發展有很大影響。下面這幅唐卡描繪的是藏王松贊干布派遣大臣前往長安向唐太宗請婚,文成公主入藏,以及修建大昭寺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