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歷的獨特之處 組成藏歷的三元素
藏歷是在西藏原有天文歷算基礎上,吸收漢族、印度等地區傳入的相關文化,加上西亞、南亞、東南亞各地的相關文化后,逐漸形成完整獨立的藏歷體系。
歷法的分類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歷法稱為公歷,它實質上是一種陽歷。原始的陽歷是古埃及人創立的,最初取一年為365日。為了協調歷法年與回歸年的長度,公元前46年羅馬統治者儒略·愷撒對陽歷作了修改,制定儒略歷。公元前8年,愷撒的侄兒奧古斯都又對儒略歷作出調整。儒略歷分一年為12個月,平年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共366日。經過這樣修改的儒略歷叫格里高利歷,亦稱格里歷。格里歷先在天主教國家使用,20世紀初為全世界普遍采用,所以又叫公歷,中國于1912年開始采用公歷。
陰歷是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采用的歷法,又稱回歷。它純粹以朔望月為歷法的基本單位,奇數的月份為30日,偶數的月份為29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閏年的12月為30日,共355日?;貧v的起始歷元定在公元622年7月16日。
農歷是我國采用的一種傳統歷法,又名夏歷、中歷、舊歷,民間也有稱陰歷的。它用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歷月和陽歷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歷。
藏歷的主要組成元素
(1)藏族固有的物候歷。物候歷是指歷算中包含了動植物等物種與季節氣候的關系,同漢族農歷中包含的農林牧副漁等生態預報是一樣的,對于人民的生產生活有極大的價值。
(2)源自印度的時輪歷。時輪歷源自《時輪經》第一品《外時輪品》,表面上屬于天文歷算的范疇,但依照時輪金剛法門的宇宙觀和修持法,卻是藏傳佛教一門極為重要且深奧的修持法門。
(3)從漢族引進的時憲歷。文成公主進藏,對吐蕃的開化影響很大,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域。文成公主帶去的歷算書籍,對藏歷的完善和發展有很大影響。特別是17世紀經由五世達賴喇嘛及康熙皇帝的推動,時憲歷傳入西藏和蒙古。
歷法的歷史
你能想象如果生活中沒有日歷會怎樣嗎?那肯定是亂作一團了,這薄薄的幾頁數字簡直就是我們生活的導航儀,我們一刻也離不開它。
三種不同的日歷

藏歷三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