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原理(超值白金版)
- (英)馬歇爾
- 3559字
- 2019-09-26 13:36:27
本章緒論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它致力于解決貧困問題。經濟自由的近代產業特征,為謀求個人的自由鋪平了道路。
一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宗教力量和經濟力量共同創造了世界歷史。
政治經濟學或經濟學是對人類一般生活事務的研究,是對個人和社會活動中獲取和使用物質必需品最密切的部分的研究。
因此,經濟學不僅是對財富的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是對人的研究。因為人的性格形成于他的日常工作以及由此獲得物質資源的過程中。當然,它還受到宗教思想的影響,除此之外,任何其他影響,都不能形成他的性格。宗教力量和經濟力量共同創造了世界歷史。雖然尚武或對藝術精神的熱愛曾經盛行一時,但宗教和經濟的影響總是居于前列,而且它們差不多勝過其他一切影響之和。經濟的動機可能不如宗教的動機強烈,但是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卻更為廣泛。因為一個人心情好時,他在大部分時間都會想關于謀生的事情;在這個時間里,他的性格就通過他在工作中運用才能的方式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思想和感情,還有他與他的同事、雇主或雇工之間的關系而逐漸形成。
一個人收入的多少可能比其工作性質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一個家庭每年收入1000鎊或者5000鎊,對于這個家庭的生活富足狀況也許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收入30鎊或者150鎊,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收入150鎊,這個家庭可以獲得維持美滿生活的物質條件,但收入30鎊就不能獲得這些條件。的確,在宗教、家庭情感和友誼方面,窮人也可以找到發揮才能的機會,這些才能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但是,極端貧困的生活境況,尤其是那些擁擠不堪的地方,總會削弱人們的才能。那些生活在貧民窟的人,很少有尋求友誼的機會;他們不知道什么叫文雅和寧靜,甚至也很少理解家庭生活和諧的意義;宗教力量也常常達不到此處。毫無疑問,他們身體、精神和道德的不健康,主要是由于貧困所致。過度工作和教育不足、疲乏和憂郁、缺乏安靜和沒有空閑時間,使他們無法盡量發揮他們的智力。雖然有些苦難不是貧困的必然結果;但總的來說,“窮人的禍根就是他們的貧困”。
二 經濟學應該關注貧困是否必然的問題。
亞里士多德認為奴隸制度天經地義,古代的奴隸大概自己也是這樣想的。人類的尊嚴是通過基督教的不懈宣揚而才在近百年來受到越來越熱烈的擁護。但是,只是由于最近教育的普及,人們才開始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義。現在,我們要認真地研究一下所謂的“下等階級”是不是必須存在的問題,是不是必然有許多人生來就要做苦工,為別人提供美好和文明生活的必需品,而他們自己卻注定無法分享到這種生活。
19世紀工人階級的不斷進步,讓他們燃起貧困和愚昧可以逐漸被消滅的希望。蒸汽機的出現減少了他們許多費力和有害身體的工作;工資提高了;教育已經改良而且逐漸普及;鐵路和印刷業使國內各地同一行業的人更便于聯系,使他們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執行更具前景的政策方針;同時,對智力工作的日益增長的需求使技術工人快速增加,現在他們的人數已超過了那些完全沒有技能的工人。就生活而言,他們中有些人甚至比18世紀中期的大多數上等階級過得更舒適、更高尚。
這一事實使人們迫切地想知道:所有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應該有過文明生活的公平機會,都應該免受貧困的痛苦和過度勞動的折磨,這是不可能的嗎?這個問題在當代由于備受關注而成為研究的重點。
經濟學并不能完全解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答案還要依靠人類本性的道德和政治的才能來解決。但是,經濟學范圍之內的事實和推論將有助于這個問題的解答。
三 競爭具有建設性和破壞性雙重屬性,近代產業的特征用一個名詞來概括就是經濟自由。
人們常說:近代產業與過去的區別在于它的競爭性。但這種說法并不能令人十分滿意。競爭的嚴格意義,大概是指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比賽,尤其是關于物品買賣方面的競價。這種比賽當然比過去更激烈、更廣泛。但這只是近代產業基本特征中比較次要的,甚至可以說是偶然的東西。
沒有一個名詞能適當地表達這些特征:獨立自主地選擇方向并成為習慣;自力更生;謹慎而快捷的選擇和判斷;未雨綢繆和向既定目標前進的習慣。這些特征的確使人互相競爭,但它們也可使人走上合作以及聯合的道路。但是,這種合作與聯合與從前大不相同,因為它不是風俗習慣的結果,也不是被動地與別人聯合的結果,而是某個人自由選擇的結果,這種選擇經過他仔細考慮之后,最適合于達到其目的,不論這些目的是否為了利己。
“競爭”這個名詞充滿了罪惡的意味,而且還具有某種自私自利和對別人的利益漠不關心的含義。誠然,以前的產業形式沒有近代那些自私自利的特點,而也不包含近代的有意識的利人之心。近代產業的特點是精明而非自私。

經濟塑造了人類
原始人類以運用簡單的狩獵工具,集體狩獵作為謀生的手段。在謀生的過程中人類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社會關系,這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可以被稱為經濟關系。經濟普遍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在人類性格形成過程中起著直接的作用。

技術進步使人們脫離貧困 繪畫 19世紀
經濟學非常關注人的貧困問題。1765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蒸汽機的使用不僅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還提高了勞動效率,相應地工人的工資也得到了提高,使工人脫離了貧困,生活能得到極大的改善。圖中為一臺放置在礦洞入口的蒸汽機,正在傳送高煙囪下面的半球形鍋爐中的蒸汽,為升降工和煤的絞齒輪提供動力。
再者,在近代,貿易有了新的欺詐行為的機會。知識的進步發現了新的魚目混珠的方法,也讓許多新的摻假的方法成為可能。現在,生產者與最后的消費者相距很遠;他的錯誤行為不會立即受到嚴厲的懲罰,而當一個人要一直生活乃至于要老死在其故鄉,如果他欺騙了他的鄉鄰,就要受到這樣的處罰。現在欺詐的機會的確比過去多;但不能就此認為,人們比過去會更多地利用這種機會。相反,近代的貿易形式包含必須信任他人的習慣,同時也包含抵制欺詐行為的引誘的力量,這兩點不存在于落后民族的交易形式之中。在任何社會條件下,都不缺乏單純的真理和個人的忠誠的事例,但是那些謀求在落后國家建立新型產業的人經常感到他們無法對當地人委以重任。那些需要職業道德的工作比需要優良技能和智力的工作,更需要外來的幫助。貿易上的摻假和欺詐行為盛行于中世紀,而且程度驚人,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種種不正當的行為在當時相當普遍。
當競爭受到責難時,其反社會的形式被突出,其他的形式則被忽略,而這些形式對于維持活動力和自發性極具重要意義,缺少它們可能對社會福利產生不利影響。當商人或生產者發現對手以低于使他們能獲得較高利潤的價格出售產品時,他們對他的這種擾亂行為心生不滿,此時,他們無法顧及那些購買廉價產品的人可能比較窮困,他們的競爭者的精力和智謀也許有利于社會。在許多情況下,“限制競爭”掩蓋了生產者中特權階級的形成,這種生產者往往利用他們的聯合力量,阻撓一個有能力的人進入這個行業。在遏制反社會競爭的借口下,他們剝奪了他進入這個行業的自由。在他們看來,如果他進入了這個行業,他對商品消費者所作的貢獻,會大于他對那一小撮生產者的損害。
如果將競爭與合作對比的話,那么,即使是最好形式的競爭也是相對有害的,至于那些卑鄙的形式簡直就是可恨了。在那種大同世界里,競爭不會存在,不過,私有財產與各種私人權利也就不會存在了。人們只會想到自己的義務而不希望比他的鄰人過得舒適和奢侈。強大的生產者會希望他們弱小的鄰人生產的東西不多而能正常消費。他們會傾盡其精力、創造力和熱烈的進取心,投身于公共利益事業中去;人類在與自然界的斗爭中就會無往不利了。這就是詩人和夢想家所夢想的黃金時代。但是,在負責任地處理事務時,忽視人類的劣根性,是十分愚蠢的。

存在欺詐現象的貿易
貿易是自愿的貨品或服務交換,從古至今貿易在人們生活中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很少存在欺詐行為。金錢的出現簡化和促進了貿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相距甚遠,其不正當的行為不會被立刻發現也使欺詐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多。圖中是駝幫行進在荒涼的原野上。駝幫是古代重要的商幫,主要用駱駝運輸商品,經陸路、水路遠銷蒙古一帶。
當然,即使現在,人們也會出于本性作出利人的舉動:經濟學家的最高目標就是要發現,如何才能最快地發展和明智地利用這種潛在的社會資產。但是,他絕不應該不加分析地對一般競爭加以詆毀——除非他相信人類本性的確如此,遏制競爭比競爭本身絕不會發生更具有反社會的作用——他對競爭的任何特殊表現必須保持中立態度。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用“競爭”這個名詞來說明近代產業特征是不甚恰當的。我們需要一個不含有任何好的或者壞的道德意義的名詞,這個名詞只是說明這樣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近代企業和產業的特征是較能自力更生的習慣、較有遠見和較為審慎與自由的選擇。沒有一個名詞能包含以上意義,但“產業與企業的自由”,或簡言之,“經濟自由”的含義比較接近。在沒有真正合適的名詞之前,它是可以被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