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

阿爾弗萊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9~20世紀西方最為知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主義(劍橋學派)的主要奠基人,他在經濟學上的主要貢獻在于其理論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其主要著作《經濟學原理》,成為西方經濟學的經典教科書,影響頗大。

一、西方經濟學教父——馬歇爾生平

阿爾弗萊德·馬歇爾于1842年7月26日出生于英國倫敦的波蒙得塞區(qū),并在諾斯伍德的默肯特·泰勒學校和劍橋圣約翰學院接受教育。在劍橋時,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華就已嶄露頭角,而這對于他以后經濟學研究的方向與方法有著重要的影響。1865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績拿到了劍橋數學學士學位。1868年,他成為了一名政治經濟學教授,致力于經濟學的數理研究,并將其轉變?yōu)楦呖茖W性的一類學科,而在當時經濟學的學位授予是附屬于歷史和倫理學之下的。后來,當他重返劍橋后,鑒于經濟學學科的附屬地位使他招不到優(yōu)秀的學生,他積極爭取經濟學獨立學位授予的資格,直到1903年時這個愿望才得以實現。

1879年,他的《對外貿易純理論與國內價值純理論》出版,這是對他的在19世紀70年代關于國際貿易和保護主義問題研究的相關論文的匯編。同一年,他與他的妻子瑪麗·帕蕾·馬歇爾合著的《工業(yè)經濟學》也得以出版。

馬歇爾的妻子瑪麗,原先是他的學生,二人于1877年成婚。這也使馬歇爾必須離開劍橋,因為當時劍橋的研教人員必須遵循獨身守則。后來他成為布里斯托爾一個研究院的首位院長(該研究院后來成為布里斯托爾大學),繼續(xù)講授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同時他將其《工業(yè)經濟學》修訂得更為完善,理論基礎更為堅實,并成為了一門經濟學課程。而他也因為這部著作名揚英倫三島,1882年威廉·杰文斯過世之后,他就成為了英國經濟學界的領軍人物了。

1883~1884年,馬歇爾在牛津貝列爾學院任教。不久后他就重回劍橋,接替去世的亨利·弗塞特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席位。

1881年,他開始撰寫《經濟學原理》。他對該書原先的安排是有兩卷,第一卷于1890年出版,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使他成為了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濟學家。但第二卷由于種種原因卻一直未能完成。

1880年后,他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1908年他從大學退休。健康的每況愈下與“一戰(zhàn)”的爆發(fā),使他對相關經濟學問題的深入研究與重新梳理工作進展艱難。1919年,他以77歲高齡出版了《工業(yè)與貿易》一書,與《經濟學通論》相比,該書更偏于實用,因此在理論界反響平平。在他臨終前一年,他又出版了《貨幣、信用和商業(yè)》一書,匯集了他之前面世和未面世的經濟學思想。1924年,馬歇爾于英國劍橋去世。

除了學術生活之外,馬歇爾對各種社會政治活動也頗為積極,比如他曾是1890~1994年皇家勞工委員會的成員;1880年,他擔任英國協(xié)會第六小組的主席,領導了創(chuàng)建英國經濟學會的運動。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他一直都是西方經濟學界的執(zhí)牛耳者,甚至在他去世后的半個世紀內,這位經濟學教父仍頗具影響。在他家鄉(xiāng)的寓所從來都不缺乏名流的光臨憑吊。他在劍橋培養(yǎng)的學生很多以后都是聞名于世的大經濟學家,其中就包括阿瑟·庇古和約翰·凱恩斯。

二、微觀經濟學之大成——馬歇爾的經濟學

說起馬歇爾為代表的劍橋學派的持論,通常被認為是各種古典經濟學理論的折中主義糅合,故而又稱“新古典主義”。但要說起馬歇爾最大的貢獻,那就在于它將經濟學真正變?yōu)榱藬底钟嬃繙蚀_、有著系統(tǒng)研究方法的嚴謹學科。這得益于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與熱愛,從而得以對社會經濟現象的微觀層面進行計量研究。

雖然有著對數學杠桿使用的情有獨鐘,馬歇爾并不希望經濟學的學科本質被數學的陰影遮蓋,從而使廣大非專業(yè)讀者與經濟學絕緣。在他的經濟學著作中,正文部分是面向廣大非專業(yè)讀者的,而將相關數學內容置于腳注與附錄中,供專業(yè)人士參考。

與過去的古典經濟學家將研究重點僅僅放在市場理論上不同,馬歇爾還將經濟學看做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模式的學科。

馬歇爾經濟思想的兩大重心在于“均衡價格論”和“邊際效用說”。他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創(chuàng)始者,他研究單個市場的行為,以供給、需求和價格三者函數關系的公式來論證均衡價格的規(guī)律性。

邊際效用說并非馬歇爾首創(chuàng),但是他利用數學完善了邊際增量的分析方法,并將這種方法應用于價值論上,而且把它推廣到分析各種經濟問題。

在經濟福利理論方面,他創(chuàng)建了“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學說,統(tǒng)稱“馬歇爾剩余”。另外還有他的分配理論,這些西方經濟學經典學說在他的名著《經濟學原理》中都有詳細的闡釋。

三、與《國富論》齊名的經濟學名典——《經濟學原理》

從1881年開始,馬歇爾開始撰述奠定他西方經濟學教父地位的巨制《經濟學原理》,第一卷于1890年出版,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這個版本。未出版的第二卷主要是論述國際貿易、貨幣、稅務等問題的,但是由于馬歇爾對細節(jié)的苛刻關注和力求完美全面的雄心壯志,使他對該卷篇幅把握上頗為吃力,就連其他一些重要性次于《經濟學原理》的研究著作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完成。

“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經濟理論的核心和基礎,也是《經濟學原理》重點論述的部分。他認為市場供需兩條曲線正如剪刀的兩翼一樣,在均衡的位置相交。以均衡價格論來分析,只要給予市場充分的自由,供需一定能達到自我平衡。這也是西方經濟學界長期堅持的一種理念,那就是自由競爭,優(yōu)勝劣汰。這種理念雖然在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中破產,但是作為一種研究方法,仍具有學理上的科學性。另外馬歇爾的“均衡”是一種“靜態(tài)均衡”,但這并不是說對其他現實存在的動態(tài)的因素視而不見,相反馬歇爾認為“事實上它研究的始終是那些引起發(fā)展的力量,它的基調是動態(tài)的,而不是靜態(tài)的”。這里的“靜態(tài)”實質上是一種學理上的假定,即假定一些即定的因素,以便充分發(fā)揮出研究對象的活動規(guī)律來,而這也正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一種入門方法。

邊際效用理論的完善也是馬歇爾對西方經濟學的一大貢獻,邊際效用表現的是市場主體進行市場活動的愿望與需求(主要在心理層面),這是馬歇爾經濟思想有別于其他古典經濟學家之處——研究人們的行為模式。心理需求決定行為模式,畢竟經濟學是一門關于選擇的科學,市場個體的心理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馬歇爾認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響價格的決定性因素;而在長期里,供給或生產成本是影響價格的決定因素。此外,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還提出了需求彈性的概念,指出了需求對價格的不同依賴程度。在此書中,馬歇爾還提出“消費者剩余”的概念,即購買者對某一商品所愿支付的價格和該商品的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當市場價格低于購買者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愿意支付的價格時,這個購買者就不僅在購買中得到了滿足,而且還得到了額外的福利。

在分配理論方面,馬歇爾仍然把生產要素分為勞動、資本、土地和組織(對企業(yè)進行管理而言),認為國民收入是這四種生產要素共同創(chuàng)造的;因此,國民收入也分為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它們也就是各生產要素的價格。這種分配理論,對于我國當下分配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开化县| 裕民县| 进贤县| 绥中县| 浙江省| 新乡市| 杨浦区| 宁远县| 巴南区| 肇庆市| 牡丹江市| 富阳市| 潼关县| 西林县| 高碑店市| 桑日县| 镇安县| 黄浦区| 吴江市| 巴青县| 百色市| 汉川市| 科技| 临海市| 台前县| 馆陶县| 石首市| 潞城市| 鲜城| 延长县| 台东市| 航空| 额尔古纳市| 高州市| 朝阳区| 玉溪市| 那曲县| 榕江县| 阿拉善右旗|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