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源氏物語(上冊)
- (日)紫式部原著
- 2字
- 2019-06-06 10:50:15
導讀
1 一部小說塑造了日本的民族性格?
創作于1000年前的《源氏物語》,是日本和世界史上第一部小說,被譽為日本文學的巔峰之作。它對日本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影響延續千年,其“物哀”的審美觀已經成為日本民族風格的核心,堪稱日本當之無愧的國寶,無出其右。
地位
在日本,《源氏物語》享有和中國《紅樓夢》、西方《圣經》一樣的地位,稱其為日本文化之母也不為過。無數專家學者傾心鉆研這部作品,相關注釋書、詞典、事典、圖鑒、散文、評論和翻案小說等層出不窮,許多電影、電視劇、動漫和舞臺劇等也常常以此書為藍本。
文學影響
《源氏物語》被譽為“讓日本民族整整驕傲了10個世紀的文學名著”,在平安時代已經婦孺皆知、競相傳誦,其后更是影響了江戶時代至今的幾代作家。

美學影響
《源氏物語》藝術上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塑造的源氏及眾多女性形象,反映出“物哀”、幽情等審美意向。這種“物哀”,奠定了日本文學的審美基調,也成為日本一種全國性的民族意識,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
物哀
就是人心接觸外部世界時的“真情流露”,觸景生情,感物生情,情景互相吻合一致的時候產生的和諧美感,優美、細膩、沉靜、直觀。如“楊桐”一回中:“月色如洗,雪光奪目,庭前景色十分凄清??顧盼夜色,沉思往事,心中十分悲慟。”
藝術影響
在日本人生活中,《源氏物語》作為一種文化暗示與關聯的源頭,不但體現了日本過去的文化,也包含著很多文化的共通點,因此全面進入了藝術領域,成為和歌、繪畫、裝飾藝術文化背景。

觸景生情的“物哀”
和歌
平安后期的藤原俊成,在他編撰的著名的《千載和歌集》中指出,“有些歌人居然沒有讀過《源氏物語》,這真是一個大恥辱。”從這一時代開始,所有以和歌自負的人,都必須是讀過《源氏物語》的人。
繪畫
隨著《源氏物語》的傳誦,也出現了根據其情節繪制而成的繪卷、繪帖等,其中《源氏物語繪卷》是日本國寶級的繪畫作品,現存19幅。同時代及以后產生的繪畫作品更是不計其數。

圖為《源氏物語繪卷》之橋姬卷。
日本紙幣的背后
日本紙幣上的頭像和圖案,首先反映的是其國家進步史上的最重要人物,更準確地說,反映了日本民族的評判標準和價值觀。這些人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值得全日本人民的崇敬和懷念。而新版日元紙幣二千元,其背面印的是紫式部和《源氏物語繪卷》。

日本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