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沉思錄
-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 991字
- 2019-06-03 17:01:08
4 欲望是成功的動力之源或者也會導致犯罪
【原文】
西奧菲拉斯圖斯在他比較各種惡的行為時像一個真正的哲學家那樣說(這種比較就像一個人根據人類的共同概念所做的比較):因為欲望而引起的犯罪比那些因憤怒而引起的犯罪更應該受譴責。因為,因憤怒而犯罪的人看來是因某種痛苦和不自覺的患病而失去了理智,但因欲望而犯罪的人卻是被快樂所壓倒,他的犯罪看來是更放縱和更懦弱。緊接著,他又以一種配得上哲學的方式說:因快樂而犯的罪比因痛苦而犯的罪更應該受譴責;總之,后者較像一個人首先被人錯待,由于痛苦而陷入憤怒;而前者則是被他自己的沖動驅使做出惡事,是受欲望的牽導。
【點石成金】
欲望是填不滿的陷阱
人之所以不幸福,不是在于擁有的太少,而是在于想得到的太多。一位做了十幾年心理顧問的醫生說,在他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心理病例中,最為嚴重也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就是人們一生總是不斷地追求更多的東西。他們并不在乎自己已經擁有了什么,他們只是想得到更多。有這種心理癥狀的人常說:“如果我的愿望得到滿足,我就會變得快樂。”而當這些愿望真的實現時,他又感到無聊,又滋生了更大更新的欲望。欲望像雪球般越滾越大,以至于我們的心靈永遠處于饑荒的狀態。對地位的貪求,對利益的渴望,對享樂的欲求,使很多人成為這個時代的“饑民”。
唐代柳宗元寫過一則寓言故事,名字叫《傳》。故事里說,有一種小蟲子很喜歡撿東西,它在爬行時,不管碰到什么東西,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慢慢地,它背的東西越來越多,走起來也越來越困難。盡管這樣,它仍然不停地背東西。有人見了,可憐它,幫它把背上的東西拿下來。當它剛剛能夠行走時,又會像以前那樣背著重物向前爬。到最后,小蟲子的身上背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它終于被自己身上的重物壓死了。
按理說,人的智慧比小蟲子應當高明得多。但我們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到底和這種小蟲子有多大的區別呢?想想看,自己是不是習慣于像這種小蟲子一樣,喜歡把名聲、利益、權勢背在身上,把昨天的悲傷、錯誤、挫折也背在身上,是不是總不肯放棄煩惱,總想得到更多呢?
經常修剪欲望
修剪灌木前,我們每次都能發現原來剪去的部分又會重新長出來。這就像我們的欲望,不可能完全把它消除,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觀。

【金玉良言】
禁欲是極端,縱欲也是極端。剪去狂躁,才能冷靜處事;剪去虛浮,才能腳踏實地;剪去過多的貪欲,才能保持清醒;剪去猥瑣,才能不令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