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品與香器圖鑒
- 林躍然
- 8320字
- 2019-06-03 17:00:33
第一章 世界香文化
一提到“香”,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那種煙霧繚繞的縹緲與氤氳吧,多么輕松自在的一種意象,“香”在大家的心目中應該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形象。從自然界中到處彌漫的各種芬芳到人們創意制作的各種香水、香料、香品,每一次點燃與噴灑都是美麗與魅力的發散。
在人類尚未學會使用香料之前,許多帶著香味的花草、樹木已經自顧自地芬芳了幾千萬年。當人類學會分辨各種會產生香氣的植物或動物、學會使用火,進而開啟那座神秘的芳香大門之后,香料的使用場景成為帶給我們美好感受的一幕幕精神饗宴?!跋恪笔侨祟愇幕忻篮枚钊烁袆拥奈幕a物之一。
香料的氣味,介于物質與精神的世界。人類的嗅覺是敏感又強烈的,比起觸覺、味覺,或是色彩豐富的視覺、多元聲音的聽覺相較之下,飄散在空氣中的各種氣味,往往難以輕易地讓人直接判斷是什么?因為氣味就像神話里的精靈,摸不著卻又感覺得到,游離在現實空間與神圣世界里。香料的氣味具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可以喚起聞香者的大腦聯想與記憶,給予人溫暖的安慰和愉快的感受,也可以在轉瞬間改變人的情緒,消除時間的隔閡。雖然這樣的影響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很多時候只是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但是在香文化影響的范圍里,這樣的表現卻是具體而微,不可忽視的。
熏香的習俗來源于宗教信仰,上古時期人們對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解釋不了,感到神秘莫測,希望借助祖先或神明的力量驅邪避疫、豐衣足食。于是找尋與神對話的工具。由于人們覺得神和靈魂都是飄忽不定的、虛無縹緲的,自然界除了云、霧以外(云霧繚繞之處也成了人們心目中神仙居住之所),只有熏煙有此特征,于是古人們似乎找到了一種與神、祖先聯絡的辦法,這就是熏香。
所謂的香文化,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而來。從最早使用各種天然、純粹的香料來佩戴、焚燒,進一步將香料加工制作成香油、香水或香末、線香等各種形態的香品,到現代許多人工香精的出現,在不同的階段“香”這個物質持續發展出不同形態,展現人們對香料歷經千百年而不變的喜愛。使用香的目的也從早期的潔凈環境與身體、身份象征、宗教祭祀與醫藥治病,到后來發展出各種驅邪避穢、心靈交流等文化意涵,形成豐富多變的香文化。
香的意義
在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香料的使用一直具有重要且不可磨滅的意義。香是從香料而來,然而一提到香料,首先浮現在腦海里的是一股揮之不散的芬芳氣味。
在西方,有一些語匯就是與香的使用有關的,例如:Incense指的就是香料、香品,或是燒香所產生的煙氣;Perfume是指香水,也可以用來表示芳香的氣味;而Fragrance則是專指香料自然散發出來,或經由焚燒等方式所散發的香氣。
香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使用。從熏燃、懸佩到涂敷、飲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來計時,都反映了古人對“香”這種海外來物的認識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情趣。從古至今,無論遇到何種情境,只要在香爐里把它點燃,自然就能保持面部表情松弛,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態。
在中國,《說文解字》里解釋:香,氣芬芳也。也就是說,“香”最早是指可以給予人美好氣味的物質,包含玉米、稻谷等各種農作物焚燒的氣味,以及后來常見的香草或各種香料、香品所自然揮發的氣味,范圍比較大。我們可以說,“香”字在中文意義上隱含了濃厚的古老文化記憶,自然包含了各種花木發散的香氣、焚燒香料的氣味、食物的香氣等各種香味。一般來說,能產生美好氣味的“香”,尤其是專門產生“香”的原料,被稱為“香料”或“香材”,例如:砍伐后還沒有加工的沉香木、檀香木等;而被人們制作成各種形狀的產品被稱為香品,如:沉香末、檀香粉和各種和合香、線香等。這兩個名詞有時也會不加以區別而使用,不論稱為香料或香品,都是中國歷代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與人們許多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無處不在。
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古文明中,人們對于可以散發香氣的香料也不約而同地產生喜好。大約從三四千年前開始,香料的氣味就開始進入人類的生活,從此伴隨世界各地的人們走過數千年的歲月:許多文明里,香料經常被使用在治療疾病、宗教祭祀、巫覡降神、文化休閑等活動。因此,我們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古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用香習俗,并且各有一套用香的文化與哲學。
據說,香料起源于帕米爾高原,它與宗教發祥有著密切的關系,神徒們通過熏香的儀式呼吸這些芬芳,使自己能夠更加接近神靈。而帕米爾高原是古代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位于中亞東南部、中國的西端,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地區,由此可見人們常說的中國、印度、埃及、希臘等文明古國,都是最早應用香料的國家也是有據可循的。
芬芳意味著與神靈的貼近,代表著高尚,意味著健康,也象征著財富。從生到死,古埃及離不開芳香的氣息。在3000年前古代埃及人用香料油涂抹尸體來制作木乃伊,他們相信人死后,靈魂會依附在尸體或雕像上,而肉體的毀滅則意味著靈魂的消亡,所以只要保存住肉體,靈魂才有棲身之處,死者才能轉世再生。那為什么木乃伊能夠千年不腐爛呢,據研究具有防腐作用的香料起了很大的作用。

香的意義
香氣清新爽神,醒腦提神,使人心平氣和。
古埃及人的香文化
香料是古代埃及王室與寺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埃及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香水調香師,現代的考古學家曾在埃及發現古代大型香水制作工坊的遺址,證明當時埃及曾經擁有自己制作香水的技能和需求。
古埃及也是歷史上最早使用香水的國家,而香水(香油)最早用來洗澡或噴灑在衣服上。文明的古埃及人已經會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萃取精油和調配精油,比如使用酒、油膏和樹脂類作為介質來浸泡香料植物,確切地說是多種香料混合的香油。埃及最知名的芳香配方之一就是奇斐(Kyphi)香油了。這種由16種原料所組成的豪華配方包含了菖蒲(含有一種麻醉及迷幻的物質:細辛醚asarone)、番紅花、桂皮、甘松、肉桂及杜松等,加上蜂蜜、葡萄及紅酒一起浸泡所制成。
在公元前,香水(香油)的使用已日趨普遍。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奧(Cleopatra)(公元前69~前31年)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香水代言人”,她經常使用15種不同氣味的香水和香油來洗澡,甚至還用香水來浸泡她的船帆。據說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第一次遇到安東尼的時候,就是憑借縈繞的香水氣味讓他拜倒在她裙下。考古學者還發現,古埃及人會將香水儲存在精致的容器里,這種包裝文化延續至今,承載著迷人香味的瓶子一定很精致。另外古埃及人還用學會了使用香精油護理頭發,用香精油沐浴和清潔身體、按摩身體,令皮膚光滑細膩,當時用的可能是百里香、沒藥、乳香等,而以芝麻油、杏仁油、橄欖油為介質。就好像是現代SPA的前身。
據說她鼻子太高,并非我們所傳說的絕世美女,但是她舉止優雅、聲音甜美,以及能說數國語言,都展現了她的魅力,尤其是她使用香氣的奢華,更讓她虜獲了許多人的心。
其實,早在3000年前左右的埃及就有用香的記載,那時的香料多數是用來制作皇家的木乃伊,因為這時的香料多半是經由商隊歷經漫長旅程而來的,珍貴而稀有,據記載可能使用的香料包括:沒藥、豆蔻、丁香、肉桂與乳香等進口香料。埃及人不僅從中東、非洲地區引進各種可以直接使用的香木、香膏及香油等香品,也會用油脂浸泡花瓣、香料植物后再過濾成香油、香水,或是將花瓣、植物、香料和芝麻等榨成汁,再混合樹膠、植物油、蜂蜜等做成熏香或油膏。這些混合許多成分的香品可以用來涂抹身體、醫療治病、噴灑在衣物上或是加入沐浴的水中,甚至使用在各種宗教儀式中,展現了香對埃及人的肉體與精神層面的各種影響。因為香料在埃及社會上使用相當普及,因此也在埃及社會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埃及曾記載一位著名的女法老王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為了穩定香料等商品的進口來源,還因此引發戰爭。
古埃及人除了日常生活大量使用香料之外,為了追求永恒的生命,為后世留下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木乃伊,依據現代學者的研究,古埃及人為了保存尸體不壞,將沒藥等上等珍貴香料頻繁使用在王公貴族的木乃伊制作中;另外,在許多為了“死而復生”所陪葬的各種用品里,考古學家也在殘存的陪葬品里的瓶瓶罐罐內發現蒸餾器具和為數眾多的香料、藥品或香油膏,顯見當時貴族使用香品相當普遍而盛行。
在宗教祭祀方面,埃及人認為香是俗世與上天的中介,借由裊裊香煙可以將人們的虔敬心情向上直接送達天庭,因此很早就有記載寫道:在一次祭典中燃燒數以噸計的香料,借以表達對神祇的崇拜。在焚燒香品之余,香油膏也是敬獻給神明的重要供品之一,所以在神廟前的石碑上刻著人們要將最好的香草、香油或香水奉獻給神明的文字記載。

埃及的手爐燒香
在宗教祭祀方面,埃及人認為香是俗世與上天的中介。
古西亞地區的香文化
在地理上與埃及鄰近的西亞地區,也有關于香料使用的記錄。在古代波斯帝國的社會生活中,昂貴而稀少的香料是地位尊貴的象征,在皇宮里,最香的必定是皇上。當時的權貴豪門不僅在日常生活會使用沒藥、乳香與麝香等香料來熏香衣物、沐浴或是用焚燒香料來祭祀神明,也會在自家花園里種植香氣濃郁的茉莉、玫瑰等珍貴香花作為提煉香水之用,或利用焚燒香料治療身體疾病,也借由身上的香氣顯示自己與一般平民不同的高尚地位。
從古至今,香料在土耳其人生活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土耳其人的生活隨處彌漫著濃郁的香氣。不過土耳其人將香料主要用于飲食,伊斯坦布爾有土耳其最大、最古老的香料市場,從香料市場古老的大門進入后便會迎來撲鼻的各種香味,樟香、芡蒿、薄荷、麝香等香料的誘人之味彌漫在四周,是名副其實的香料天地。
另一方面,在古代的巴比倫帝國曾在相當著名的巴比倫之塔(Tower of Babel)上,由祭司點燃大量香料,然后祈禱或占卜,借由高聳入天的塔與到虛空之中的裊裊香煙,將祭祀者的意念傳達到凡人所不能及之處,以焚香作為與所信奉的神明溝通的橋梁,讓人們可以更接近諸神,也表達了人們對神的敬意。
古阿拉伯人的香文化
在炎熱少雨的中東地區,香料可以說是日常必備的物品。阿拉伯人曾經用香料來制作飲料和保健品,香料也被當做是食物的調味品;更因為身處在沙漠環境,干凈的水源是相當珍貴的,人們難得可以天天洗浴身體,所以長期以來阿拉伯人都有在身上噴灑香水的習慣,也會在室內燃燒香料。這種習慣不僅是因為香料可以產生令人愉悅的氣味,更是由于某些香料具有消毒、防治疾病、驅除蟲蛇及清新空氣的功用。
日常生活中香料的頻繁使用,使得擅長科學發明與貿易經商的阿拉伯人,從古老的年代開始,就將自己提煉出來的精油、油膏、香材以及香水等不同形態的香品,借由貿易,輾轉傳播到世界各地。古阿拉伯人甚至將早期浸泡香料做成香油膏的粗糙技術加以改良,開始使用蒸餾的方式成功制作,并且萃取更純粹的香料精油,產量上也獲得極大的進步。這些香料和精油通過經商銷售到世界各地,這是香料使用上的一場大變革。阿拉伯人的精油制作技術,曾經風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十字軍東征之后,相關技術開始流傳到歐洲等地,香水的制作與使用也開始在歐洲盛行,直至今日依然不衰。
在醫藥方面,阿拉伯人也很有系統地將香料入藥,發明一些香料藥方。中國唐代后期,阿拉伯人的醫療技術已經陸續傳入中國!同時也為中國帶來許多新的藥品,其中有一些就是具有藥效的香料,例如:沒藥和沉香等。到了明清時期,透過南方海運的傳播,更多香料被當做藥材傳入中國,如:豆蔻、乳香、沉香、丁香、沒藥、安息香等。在此同時,中國因為這些香料的傳入,也開始運用許多香料當做藥材來治療疾病,包括沒藥散和乳香丸等,因此香料的傳入對于中國醫學的發展也產生重大影響。

古巴比倫香爐
古阿拉伯人掌握了精油的提煉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香料。
神秘的阿拉伯煉金術士們在苦苦尋找植物的“精華”,這些精華最終被認定存在于昂貴的香精油中。一直到公元10世紀(大約是中國唐朝時期),阿拉伯化學家阿維森那(Avicenna)終于完成了煉金術士的夢想。他以玫瑰為試驗,發明了從花朵中萃取精油的蒸餾法。在此之前,液體的香水主要是油與碎香草或花瓣的混合物。相比之下,蒸餾出的玫瑰精油更加精妙而純凈,價錢也相對低廉,蒸餾法由此立刻傳到歐洲、東亞、日本。
古地中海地區的香文化
希臘
在公元前的漫長年代里,希臘人還不知道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乳香等香料,但是當時人們將動物作為祭品燃燒獻給神明時,會在火中加入沒藥等香料,借此產生令眾人愉悅的香氣。據記載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波斯帝國之后,帶回大量的異國珍貴香料與香水,自此以后,希臘的貴族開始習慣在日常生活使用香料熏衣、將香料灑在浴池中沐浴,或是利用香油按摩、涂抹香水在身上等。古希臘社會里,身上帶有芳香氣味,也逐漸被視為身份階級的象征。
我們可以說:在公元1世紀左右,希臘人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進口香料了。在希臘的醫療史里,某些新鮮或經過干燥過的香草植物,很早就被用來當做是鎮靜、止痛、治病或興奮心神的治療用品;在此同時,燃燒具有甜蜜氣味的特定香料被當成是醫療疾病的藥方之一,也是讓環境潔凈芬芳、避免疾病發生的方法。
在宗教使用方面,希臘人認為美好的香味可以為眾人及神明帶來喜悅之情,更可以為人們帶來神的祝福,在神殿進行宗教儀式時,會燃燒一些香木或樹脂,用來驅除惡魔或供奉神明。
古希臘人喜愛香料,幾乎人人使用香水,他們用香料敬奉神和有名望的死者,把香料浸入食物和酒中,使葡萄酒帶有薔薇花或紫羅蘭香氣,用浸過香料的衣櫥收藏衣服。熱愛芳香的希臘人狂熱地從國外進口數量巨大的香精油,再以香料粉末與之混合,他們成了地道的香水制造大師。齊亞弗拉斯托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混合香料,也談到持久性,用料多少,先加后加等技術,雖然這時的香水與今天的還大為不同。
希臘人把他們對香水的熱愛傳遞到他們在地中海的殖民地,從近東到法國,再到西班牙海岸。古羅馬人在征服西方世界的同時,也將他們對香水的狂熱傳遞到帝國的邊界。他們認為,在洗澡的過程中用香水浸泡身體,或者浴后用它來按摩肌膚,既可使肌膚光潔芳香,又有治療疾病的功效。
羅馬
那時的羅馬人遠比今人奢侈,他們幾乎在任何地方都使用香水,一些羅馬皇帝甚至會為他們的愛馬使用香水,仆人們的身上也散發出麝香、牛至和甘松的香味。當羅馬帝國從鼎盛走向衰微之時,香水卻沒有停下它的腳步。沒用多久,東方的阿拉伯在香水發展中就占據顯赫的位置。
羅馬帝國時期,除了從阿拉伯、埃及等地區引進沒藥、乳香等香料之外,另外也開始直接從印度進口各種香料。羅馬人最早主要從埃及等地取得香料,當航海技術逐漸改良,慢慢地可以從海外各地大量引進香料之后,香料普遍運用在各種家庭神龍、公眾祭祀神明或對國王的崇奉活動中。
羅馬人在國力強盛時期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他們將芳香油膏的使用習慣帶至帝國各處,例如君士坦丁堡等地方,也將香料大量運用在沐浴、身上涂香,熏香衣物、熏香床、墻壁或是公共澡堂等空間,以及在宗教儀式過程的燒香等,這種在衣、食、住、行的生活習慣與環境用香,借由羅馬帝國軍隊與商人的擴展版圖,帶到世界各地。
羅馬貴族的奢華生活和希臘人相較,每天使用香料與香品的種類更為復雜多變,數量也令人咋舌。據說,在羅馬帝國最富裕的時期,他們會用象牙、大理石、玻璃等材料制作精美的容器,存儲由乳香、沒藥、豆蔻、肉桂、蜂蜜等原料制成的香膏或香精,每天沐浴時將其加到湯池里;貴族們宴請賓客時,不僅在自家后院燃燒各種香料,身上也會涂香,有的人甚至會在馬、鴿子等動物身上噴滿香水后,任由它們自由走動或飛行,以便讓經過的地方都飄散消香的空氣;有些人甚至會在墻壁上刷一層香油,灑了新鮮的花瓣在地板上,讓整間屋子四周香氣四溢。記載中,甚至曾有一位羅馬皇帝在宴客時將整座湖撒滿香花,而且每天要在床上鋪滿香花才能入睡。從羅馬帝國以后,香料漸漸成為平民也可以使用的生活用品,不再僅限于宗教場合或貴族園邸才能看到。

古希臘香爐
希臘的貴族開始習慣在日常生活使用香料熏衣,或是利用香油按摩。
另外,對羅馬人的宗教信仰而言,他們認為萬神殿里的香火必須不分晝夜地持續點燃,若祭祀神明的香煙中斷,必然會引起神明的憤怒,進而產生各種厄運的不幸后果。
美洲印第安人的香文化
在近代歐洲文化進入之前的美洲,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普遍相信自然界的一切就是神明的顯現:地球是孕育人類的母親,水、火、風、樹木等都有神明的靈性,也是神明賜給人們的禮物。印第安人認為可以當做香料燃燒使用的植物,是生長在天地之間,并在生長過程中被澆灌治療能力、神圣智慧等神秘能量,因此當人們燃燒香料植物時,透過它們可以直接和天地間的神明溝通,或是帶給人們健康平安與心靈平靜。
印第安人的宗教慶典里,巫師在唱誦和祈禱中,會將香料與煙草混合,然后以一種管狀的香器燃燒,向天空不同方向或土地禮拜,透過香煙,將人們的祈求與天上的神明聯結。另外,在自我潔凈的儀式中,香料也會被裝在石頭或貝殼做成的碗狀香器中燃燒,在氤郁的香煙中,將周圍環境或人體內的不潔凈驅走,拉近人與神明的距離。

美洲阿茲特克人使用的香爐
印第安人的宗教慶典里,會將香料與煙草混合,將人們的祈求與天上的神明聯結。
古印度人的香文化
公元前1500年,印度人在宗教儀式和個人生活中廣泛使用由各種樹脂和香木制成的熏香,熏香中使用的香料主要是安息香,此外也有使用白檀之類的香木以及肉桂、廣藿香、甘松香、乳香等。
印度處于熱帶地區,加上水分充沛、土壤肥沃,成為適合各種香木、香花生長的地區。印度人制作大量能夠保存長久的香水、香油或各種香末,香品的產量相當豐富,印度的香料透過貿易傳播,成為許多人日常必備物品,影響力遠達世界各地區。
印度人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各種香品、香料與新鮮香花來增加生活情趣,同時也經常在宗教儀式中使用香料供奉神明。例如:印度人用香木、香末加水作為建筑房子的梁柱與墻壁,在身上佩戴新鮮香花,在食物中添加大量香料,甚至在人死亡之后也選擇將遺體放在香木上焚燒成灰。
在宗教生活里,人們對神祇的禮拜是每天焚燒香料和供奉新鮮香花。印度的用香傳統大部分被保留在佛教的經典及儀式中,與此同時,它也影響了印度的傳統醫學藥物。我們看到在印度的宗教經典中記載了許多香料植物,這些香料不僅頻繁運用在宗教上,也是印度傳統醫學的常見藥物。例如在印度宗教常見的丁香、安息香、檀香、沉香等香料,同時也是印度人用來治療疾病的藥材。

印度香料
印度人喜歡使用各種香品、香料與新鮮香花來增加生活情趣。
古代香文化的特色
“香”通過對視覺、嗅覺等方面的刺激,對人們的大腦產生各層面的影響,進而啟發思緒,疏解精神壓力,營造愉悅而溫馨的環境,令人們身心舒暢,有益健康。
一般而言,不論這個地區本身是否出產香料,香料在古代還是價格昂貴又稀少之物,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香料并不是一般民眾可以經常使用的東西,多半是具有一定地位或財富的人才有能力使用。等到交通便利、價格降低之后,加上長期受到各種宗教意義與文化意涵的刺激,文人雅士與平民才開始在各種場合上普遍使用香料。
古代香文化的特色,可以做以下簡單的歸納。從使用的人來說,香料早期主要是貴族階層使用,后來才逐漸普及到一般民眾;從使用的場合來說,最早香料的使用多半與宗教信仰有關,慢慢才成為增添情趣和品味的生活用品;從種類來說,隨著時間的推栘,人們使用的香料種類愈來愈多;使用方式因為香料種類的增加,而從最早的直接曝曬干燥后佩戴、焚燒,到后來制成香水、香油、香膏乃至香精等。

古代香料的使用
香料能疏解精神壓力,營造愉悅而溫馨的環境,令人們身心舒暢,有益健康。
香的使用慢慢形成一種文化氛圍,它影響的范圍不限于個人,還能及于他人,甚至人類的社會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說:重視香文化傳統的民族,大多發展出一套用香的理論與方式,表現深厚的文化積累,并且致力追求高雅的生活品質。

佛教供香
人們會在家中或者店里設置佛堂,安置佛陀、菩薩的圣像,燒香供養。
佛教小常識
佛教有很多與香有關的地點,多半是與佛或佛像安座的處所有關。
◎ 香室
本來是用來尊稱佛陀所住的居室,現在則被用來指稱佛殿或寺廟。“香室”又稱為香臺或健陀俱知?!敖⊥泳阒笔氰笳Z直按音譯的名詞,“健陀”是指香;“俱知”是指房屋、屋室。
◎ 香殿
原來是指西方諸佛所居住的佛殿名稱,現在也用來指稱佛寺,與香室、香臺同。
◎ 佛堂
一般家中專門安置佛陀、菩薩圣像的地方,但還是稱為“香堂”較為適宜與正式。
◎ 香界
供香的所能到達的地方,也可以用來指佛寺。
◎ 香剎
有供香香氣的寺院,也可以指佛寺。
◎ 香臺
供香的小臺子,也是佛寺的另一種說法。另外,也可以用來指放置香爐的小臺子。
◎ 香塔
在佛經中,有一種用眾多香品混合清水、泥土而建造的塔樓,稱之為“香塔”。另外,也用來形容一種用香末壓制成小塔形的香品形狀,或是用長短不同的香枝捆綁成一束,成為漸次塔狀的香品。
◎ 香樓
千百年前,在佛陀入滅后,人們先將他的遺體放置在由各種香木堆疊而成的寶棺之樓,再連同香木一起荼毘(梵語Jhapita的音譯,意為火葬)。這種用香木搭建起來焚燒尸體的木堆,就被后人稱為“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