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史記(2015版)
- 《圖解經典》編輯部編著
- 2428字
- 2019-09-26 13:29:04
12 一代雄主漢武帝
漢武帝的一生是復雜的,他所建立的功績不只對漢朝產生了影響,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影響。
◎ 偶然得來的帝位
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第十子,按說皇帝之位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歷史的偶然卻造就了他最終登上帝位,成為一代雄主。其中的原因主要與幾個女人有關,首先是景帝的第一個皇后薄皇后沒有兒子,也就是沒有嫡子可繼承皇位。其次是皇長子劉榮的母親因為得罪了漢景帝和長公主,劉榮的皇太子地位被廢除。最后就是漢武帝的母親王皇后討得了長公主的歡心,加上其母王皇后暗中運作,得到了漢景帝的寵幸。總之,這一系列的宮廷斗爭使漢武帝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 雄才大略
漢武帝繼位后,對內方面,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經濟變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于中央。在思想上,采用董仲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也采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所以后人說漢武帝一朝是內法外儒的體制,漢武帝是王霸道雜之的帝王。
漢武帝一朝最突出的是對外的開疆拓土。漢朝通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國內已經相當富強,此時面對北方強大的匈奴,漢武帝一改前朝以和親為主的政策,多次對匈奴用兵,最后使強大的匈奴趨于滅亡。在對匈奴用兵同時,漢武帝還多次派人出使西域,開拓了古絲綢之路。此外,他還對西南夷和朝鮮等用兵,確定了漢帝國的版圖。漢武帝取得這樣大的成就,是與他重用人才分不開的,自繼位之初,他就確立察舉制度,從全國各地尋找人才。有漢一朝,漢武帝時的人才是最多的,正是這些人才的拱衛和漢武帝的雄才大略相結合,才最終造就了大漢的雄威。
漢武帝檔案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不僅造就了大漢王朝,而且也對后來華夏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姓名:劉徹
生卒:前157—前87
尊號:漢武帝
在位時間:前140—前87
文治:加強中央集權,確立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
武功: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南越
一生最得意的事:戰敗北方匈奴
一生最失意的事:錯殺太子劉據
最為后人稱道的事:晚年下《罪己詔》
陵寢:茂陵(今陜西興平市東北)
六個“第一”
漢武帝創造了歷史上許多個“第一”,對中國后世影響很大,對封建社會的發展和鞏固更是功不可沒。

【金屋藏嬌】
此成語來源于漢武帝和他的第一個皇后陳阿嬌小時候的事。陳阿嬌的母親長公主因太子母粟姬不同意太子和阿嬌的婚事,便將阿嬌許以未來的漢武帝劉徹。劉徹當時還小,但卻說如娶阿嬌為婦,當用金屋儲之。正因為此,在長公主和漢武帝母王氏的謀劃下,漢武帝最終成為太子,登上皇位,阿嬌果真也成為皇后。不過因為阿嬌后來太過驕橫,皇后之位被廢,幽居在長門宮。
◎ 求仙不得
漢武帝一方面用儒法之道治國平天下,另一方面卻又迷信鬼神,妄想求得長生不老之藥。他一生都在為尋找神仙而忙碌,并寵信許多方士。先有李少君,說自己能驅逐鬼神,擅用藥物,能讓人返老還童,他還說曾在海上遇到仙人安期生,給他如瓜大的棗子吃。于是漢武帝就派方士到海中去尋找傳說中的蓬萊仙、安期生等仙人,并且長期從事把丹砂和各種藥劑融化成黃金的活動。后來還有李少翁、欒大等方士先后受到寵幸,但最后還是沒有遇到神仙。雖然這樣,漢武帝還是更多地派人去尋仙,總是相信能遇到神仙。
◎ 泰山封禪
與求仙活動相關的就是泰山封禪,漢武帝曾多次封禪泰山,是皇帝中封禪最多的一個。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十八萬大軍從長安出發東巡,前往泰山封禪,此時泰山花草未生,武帝便命人立石于泰山頂,自己則轉而往海邊巡游去了。四月,泰山草木已生,武帝返至泰山,至梁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后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后,武帝又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自岱陰下,按祭后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后,漢武帝在泰山腳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賀,并因首次封禪改年號元鼎為元封。此后平均不到三年,漢武帝就去泰山封禪一次。
◎ 漢武帝晚年
漢武帝晚年,由于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公元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農民起義。漢武帝于是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己詔》,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大臣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繼位。為了防止太子的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借口處死了她。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葬于茂陵。漢武帝之后的漢昭帝和漢宣帝,采取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使政治和經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漢朝的國力有所回升。
漢武帝和方士的故事
漢武帝在創立文治武功的同時,還特別熱衷于敬神尋仙,因此許多方士成為漢武帝眼前的紅人,但神仙之事是虛無縹緲的,許多方士又因此而被殺。

武帝封禪泰山
漢武帝前半生主要忙于開疆拓土,面對自己所取得的巨大功績,武帝在后半生曾十次去泰山,進行了六次封禪,是歷史上封禪次數最多的皇帝。

漢武帝封禪時間表
第一次: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第二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第三次: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第四次: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第五次: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第六次: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漢武帝封禪遺跡
明堂:在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北約15公里處,小山之上有一片高土臺基,臺基上可見夯土墻基,雖然建筑蕩然無存,但仍可撿拾到漢時“太陽紋”磚瓦。
漢柏:在岱廟東南處漢柏院內現有漢柏五株,相傳為武帝封禪時親手所植,至今已歷2100多年。此處原有漢柏六株,其中一株毀于民國時期。
無字碑:立于泰山極頂玉皇宮門前,據說,武帝見歷代帝王都在泰山上樹碑立傳,認為自己功德蓋世,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便取來他山之石立于絕頂,以示他高上加高、無以復加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