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診候第四

醫生治病時,應當先審察病的根源,診察病的關鍵與原理。如果五臟沒有虛衰,六腑沒有窮竭,血脈沒有錯亂,精與神都沒有失散,那么病人服藥后必定能活;如果病已生成,服藥后可治愈一半;如果病勢已很危險,即使服藥也難以保全性命了。

診病的方法,應當在剛剛天亮時,因為此時陰氣還沒有發動,陽氣還沒有散失,沒有進飲食,經脈還不亢盛,絡脈調和均勻,氣血沒有錯亂,如果此時精細地審察病人的脈象,就能知道病狀的逆與順;不是這個時候則不能取用,應深察三部九候后明白地告訴病人。古代善于行醫的高明醫生能治理國家病患,中等的醫生能醫人,下等的醫生只能醫病。最高明的醫生能醫治還沒有發生的病,中等的醫生能醫治正要萌發的病,而下等的醫生只能醫治已經發生的病。醫者如果不多加注意用心思考,就會臨事混亂,那么病人也就難以救治了。

什么叫三部?指手脈的寸、關、尺。其中,上部為天,指肺;中部為人,指脾;下部為地,指腎。什么叫九候?人體上中下三部每一部各有天地人三候,合為九候。上部的“天候”,指兩額動脈,即太陽穴主管頭角部位的氣;上部的“地候”,指兩頰動脈,即地倉穴主管口齒部位的氣;上部的“人候”,指耳前動脈,即耳門穴主管耳目部位的氣。中部的“天候”,指手太陰肺經,屬肺氣;中部的“地候”,指手陽明大腸經,屬胸中之氣;中部的“人候”,指手少陰心經,屬心氣。下部的“天候”,指足厥陰肝經,屬肝氣;下部的“地候”,指足少陰腎經,屬腎氣;下部的“人候”,指足太陰脾經,屬脾氣。以上合為九候。這里的三部包含了以下幾種含義:⑴臟部上中下部。⑵身體之上中下。⑶面部之上中下。⑷手脈之寸關尺。

覆診仰診之圖

診脈是中醫治病時探尋病情的重要方段,診脈方法有覆診、仰診之分,覆診即把別人之脈,要以手覆于其腕脈之處;仰診則即可以自取脈,也可由別人把脈。

那些形體亢盛、脈象細微,吸入的氣稀少而供應不足的病人,肯定會死亡;形體瘦弱而脈象大、胸中多氣的人也會死亡。形體與氣息相合的病人能夠存活,形體與氣息錯雜無緒不協調的人會生病,三部九候脈象都錯亂的人會死亡。那些庸醫不能通曉三部九候及四季的規律,有的用錯了湯藥,有的針灸不合乎法度,只死板地依照古方治病,這樣只能又增加了其他疾病,最終導致病人死亡。想起這些民眾,真是悲哀啊!他們一半是冤枉死的,這就是因為世上沒有良醫為他們解除痛苦。經書上說:“地、水、火、風,和合而成人。”如果人的火氣不調,就會全身蒸熱;風氣不調,就會全身僵直,所有的毛孔都閉塞;水氣不調,就會身體浮腫,氣滿喘粗;土氣不調,則會四肢僵硬,說話時發不出音。沒有火氣,身體就發冷;風氣停止,人的呼吸就會斷絕;水氣枯竭,就沒有血;土氣散失,則身體就會分裂。但是庸醫不深思脈理,并違反脈理來治病,使五臟中的五行互相克制而全部衰弱,這簡直就像往熾燃的火焰上重重地加油,不能不謹慎呀。如果地、水、火、風四氣相合,則四神安詳平和;如果其中一氣不調,就會生病;若四神全部混亂,則會百病齊生。一種說法認為,只有一神混亂引起的病萌發時,能夠不治自愈;兩神混亂引起的病同時發作時,必須經過治療后才能痊愈;三神混亂引起的病,即使治療也難以痊愈;而四神混亂引起的病,就只有死亡了。

脈有陰陽之圖

五臟中的陰陽五行相互克制會導致身體枯竭,直至死亡,所以,高明的醫生治病時會順應五臟中的陰陽之氣,根據病因對癥下藥。

張仲景說:在治療各種疾病之前,應當先用湯藥洗滌五臟六腑,使百脈疏通,陰陽有序,邪氣破散,枯焦的部位得到潤澤,皮膚富有光澤,氣血得到增益;因為水能凈化萬物,所以用湯藥洗滌五臟六腑。如果四肢已經得病很久,再次因冷風而發作,則應當用散藥,因為散藥能驅逐邪氣。對于風氣濕痹在表里移走,不斷移動的病癥,也應當用散藥來平定它。其次應當用丸藥,因為丸藥能驅逐冷風,化解積聚,消釋各種堅癖,增進飲食,調和營衛。而如果能摻和湯、丸、散而用,就可以稱得上是高明的醫生了。所以說:行醫,就在于用心意。不需出汗而強迫病人發汗的,病人喪失了津液,就會因津液枯竭而死;需要發汗而不讓病人出汗的,病人周身毛孔閉塞,也會悶絕而死。還有,不需下瀉而強迫病人下瀉的,會使病人開腸洞泄,無法止住而死;需要下瀉而不讓病人下瀉的,會使病人心中懊惱、煩亂,浮腫而死;另外,不需針灸而強迫給病人針灸的,會使病人火邪入腹,擾亂五臟,煩悶加重而死;需針灸而不給病人針灸的,會使病人冷結重凝,時間長了則更加密固,進而冷氣上逆沖心,沒有消散的地方,最終病篤而死。

腎獨有兩圖

隨著古代醫學的發展,古人對人體內臟結構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其中對腎的功能尤為重視。《三十六難》說,臟器都只有一個,唯獨腎有兩個,而兩個卻不都為腎,左為腎,右為命門。

黃帝問道:淫邪之氣流散或充溢怎么辦?岐伯回答說:各種有害身心健康的因素,從外進攻到人體,因沒有固定的地方,到處流散直到五臟,仍然不能固定,就與營衛之氣同行而與魂魄一齊飛揚,使人睡臥不得安寧而多夢。如果邪氣侵蝕到六腑,就會外有余而內不足;如果邪氣侵蝕到五臟,就會內有余而外不足。黃帝問道:有余與不足各有什么表現呢?岐伯回答說:陰氣盛,就會夢見涉渡大水,驚恐萬分;陽氣盛,就會夢見在大火中焚燒;陰氣陽氣都旺盛,就會夢見互相廝殺,身受重傷。上部氣盛,就會夢見向上飛揚;下部氣盛,就會夢見向下墜落。飲食過飽就會夢見施舍給別人(《巢源》說夢見行走),太餓就會夢見向別人索要(《巢源》說夢見睡臥)。肝氣盛就會夢見自己發怒;肺氣盛就會夢見因恐懼而哭泣;心氣盛就會夢見喜笑以及恐懼;脾氣盛就會夢見歡樂唱歌及身體沉重,手腳不靈便;腎氣盛就會夢見腰脊向兩邊分開而不相連。凡是這十二盛發生時都應采取瀉下的治法,立即就能治愈。如果氣逆行,侵駐于心,就會夢見丘山生煙火;氣逆侵駐于肝,就會夢見身體向上飛揚,以及見到金、鐵等奇異器物;氣逆侵駐于肝,就會夢見山林樹木;氣逆侵駐于脾,就會夢見丘陵深潭,以及在風雨中倒塌的墻壁;氣逆侵駐于腎,就會夢見身陷深潭沉入水中;氣逆侵駐于膀胱,就會夢見在外游走;氣逆侵駐于胃,就會夢見吃喝;氣逆侵駐于大腸,就會夢見田野;氣逆侵駐于小腸,就會夢見擁擠的城市街道;氣逆侵駐于膽,就會夢見與人打官司以及相搏斗而自剖;氣逆侵駐于生殖器,就會夢見交合;氣逆侵駐于頸項,就會夢見斬首;氣逆侵駐于胯,就會夢見想行走而不能前進,以及身處水渠、陷阱、洼地之中;氣逆侵駐于大腿,就會夢見禮節性的跪拜;氣逆侵駐于膀胱,就會夢見小便。如果遇到這十五種情況,應采取補益的治法,能夠很快治愈。善于診候的醫生也應深思此意,就能盡善盡美了。

《史記》說:有六種病人是無法救治的,即驕縱恣肆不講道理的人是第一種;輕視身體而看重錢財的是第二種;吃飯穿衣都沒有規律的是第三種;陰陽混雜,五臟之氣不能定位的是第四種;身體瘦弱不能服藥的是第五種;信任巫婆而不信醫生的則是第六種。能生還的病人,脈候應該還存在,身體與面色還沒有發生大的改變,病邪還沒有進入腠理,這時如果能及時用針用藥,自己好好地調理,再得到良醫的治療,病就沒有不能治愈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市| 越西县| 喀什市| 鞍山市| 宣汉县| 竹北市| 鹰潭市| 商洛市| 马鞍山市| 鄯善县| 登封市| 沙河市| 南召县| 平乐县| 赣州市| 泰来县| 会同县| 于都县| 武冈市| 中方县| 洛浦县| 垣曲县| 资中县| 抚顺县| 喀喇沁旗| 西乌| 朝阳市| 武乡县| 石河子市| 改则县| 凭祥市| 永吉县| 泽库县| 安远县| 正蓝旗| 彭山县| 潮安县| 湖北省| 紫云| 广南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