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永遠的追問
“你是誰”
我們不能夠期望了解我們是什么。也許我們可以了解一朵花或一只昆蟲,但我們永遠無法了解我們自己。
蘇菲收到的第一封信問她“你是誰”,由此蘇菲展開了一系列關于自己的追問。那我們呢,我們是否想過自己到底是誰?
當然,我的名字叫×××,可是,那個×××又是誰呢?世界上有那么多×××,難道都是我嗎?可見,名字并不是我的唯一專屬。
若用長相來區分了一個人,那么,有另一個和我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是不是就是我呢?可見,長相也并不是我的唯一專屬。
若用思想來區分了一個人,那么,和我想的一樣的人是不是就是我呢?
人可以改名,長相會變,思想也隨時會變,那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還是我嗎?但別人都說那就是我,這又是為什么?
假如我與世隔絕,完全變了一個樣,所有人就都不會認為我是我。所以,“我是誰”是一個主觀認知的問題。
曾有人為《蘇菲的世界》從思維層面劃分出3個維度:蘇菲所處的世界、上校所處的世界以及作者賈德所處的世界。然而在科學史上,關于維度的劃分的確存在,而且一度十分流行。曾經有一個關于“維度”概念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夢里周游不同的維度空間。在“三維”空間里,有長、寬、高,人只能在空間里移動;在“二維”(即“平面”)空間里,只有長、寬,所有人只能在平面上移動;在“一維”(即“直線”)空間里,只有長度,人們只能擠在一條直線上,進行左右移動。而在“零維”(即“點”)空間里只有一個人。他發現,每一個維度空間的人,都無法理解更高維度空間的存在,都認為自己所在的維度空間就是最自然、最合理的,不肯相信有比自己更高維的生物在注視著卑微的自己。就如同在“點”空間里的那個人,聲稱自己就是整個宇宙。
認識你自己
你是誰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今天我是誰?你一定會覺得這是個奇怪的問題。有誰會分不清楚今天自己是誰呢?但是請想一想,每天,我們都有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感受,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甚至每一天都有一個“不同”的你,你永遠無法確定“你是誰”,其實,人最怕的就是不認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