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日本香文化:別樣的香道傳統
1.飛鳥、奈良、平安時代:日本香道初發展
蘭奢待,日本現存最大的沉香
處于隋唐時期的日本也出現了其歷史上的第一塊沉香。據《日本書記》記載,“推古三年(公元595年,隋文帝開皇十五年)有沈木(指沉香木)漂于淡路島(日本本州與四國之間,瀨戶內海中),其大一圍,島人不知沈木,以薪燒于灶,其煙氣遠熏,以異則獻之”。而此塊香木與當時日本的圣德太子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這是日本古文獻中對香的最早描述。到了皇極天皇三年(公元642年,大唐貞觀十六年),隨著僧眾高念大云經,貴族大臣手執香爐以焚沉香發愿,日本第一次以香祭祀的活動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了。

香木 六國

梅花聞香圖(部分)
最初傳入日本的香,種類不多。盡管如此,日本正倉院御物目錄之中卻記錄了有不少香料的名字。古香中最有名的首推“蘭奢待”。蘭奢待是日本現存最古的木片式香料,也是東方名香之一。日本天平五年(公元733年)圣武天皇興建東大寺,“蘭奢待”收于正倉院內。
“蘭奢待”是現今日本保存的最大的沉香,由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保管。正倉院為東大寺附屬的藏寶庫,主要收藏了圣武天皇生前所收集的寶物,為現今收藏日本奈良時代重要文物的代表地。“蘭奢待”長150~160厘米,最寬處的直徑為37.8厘米,重量為11.6公斤。
鑒真:將中國香文化傳入日本的第一人
中日兩國之間最大的香文化交流是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鑒真(公元688年—763年)是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律宗開山祖師。公元742年日本僧人榮睿、普照來到揚州,懇請鑒真東渡日本,鑒真欣然應允,經過12年6次東渡日本失敗的經歷后,于公元753年成功登陸日本,時年已66歲。而鑒真東渡時帶去了大量沉香等香料。到日本后鑒真長住于東大寺,并著手開建唐招提寺,此兩寺成為日本著名的兩大寺院,并存有大量沉香。
鑒真抵日后,除講律授戒,傳授其他技能外,還積極進行醫藥活動。他初到日本后,因治愈了光明皇太后的疾病,皇室賜給了鑒真一百町(町,日本的一種面積單位1町約等于1公頃)水田。鑒真抵日后,盡管雙目失明,但是,他利用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手指的觸覺,將有關藥物的知識傳授給日本人,矯正了過去不少錯誤;同時對于藥物的收藏、炮炙、使用、配伍等知識,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日本人。鑒真歷次東渡,都攜帶有大量的藥材與香料,據《東征傳》記載:天平勝寶二載十二月東下時,除用物、法器外,帶有“麝香廿臍、沉香、甲香、甘松香、龍腦香、膽唐香、安息香、檀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陸香都有八百余斤;又有訶黎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蜂蜜十斛,甘蔗八十束。”天平勝寶七載又擬東行,“買香藥、備辦百物,一如天寶二載所備。”如今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收藏有六十種藥物,據日本學者考證,這些藥物有的是鑒真帶去的,有的是鑒真同時代從中國運去的,這些香藥為日本香藥和香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鑒真逝世后,他的弟子法進在日本繼續講授醫藥,后來傳承其術的徒孫有東大寺的惠山、元興寺的圣一、山田寺的行潛等。

山奈
2.平安時代中后期:香游戲逐漸流行
日本進入平安時代中后期時,唐代后期五代十國的動亂使中日兩國的交流有所阻斷。宋代的政治平穩、經濟繁榮,中日兩國香料交易則逐漸繁榮起來。日本在國內為了促進日益龐大的中日交易,特別設置了太宰府,并設置鴻臚館接待往來兩國的商賈。

香象
延久四年(公元1072年),日本京都大云寺成尋法師,隨宋朝商隊來到中原,在游歷天臺山、五臺山后,病逝于開封。據《參天臺山五臺山記》中記載,在覲見宋神宗時,他向神宗提出日本需要香藥、茶碗、織錦、蘇方等物,神宗欣然賜之。而他也在中國各地采購香料。
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正好是我國北宋南宋交替之時,此時日本的權力正逐漸向武士階級傾斜。而與宋朝交易的太宰府也被當時權傾一時的武士家族平家所控制。日本開始真正使用香料的武士就是平安末期最有名的將軍平清盛。其建立了第一個以武士家族為首的政權,使日本天皇權力旁落。后雖被以源賴朝所統領的鐮倉幕府打敗,但其還是開創了武士聞香的先河。
之后的鐮倉時代(1185—1333),香木的自然香取代“薰物”,尤其將士們出征打仗前,皆以沉香作為定神的寶物,甚至將其薰入盔甲,幫助醒腦提神,有利于征戰沙場,因此“香”也成為權勢者的玩物。
當時日本最常見的幾種行香游戲
競香亦稱競馬香,競馬香是一種富有游戲色彩的聞香行為。它的靈感來源于京都“上賀茂神社”的社祭活動——競馬(騎馬比賽)。競香時,在一個畫著格子的競香盤上,放置兩個平安時代風格的騎馬偶人,分別著赤色、玄色和服。客人可以是兩位,也可以是兩隊,各選一個人偶作為自己的代表。競香需要一個穿著紅色與黑色交織和服、高8厘米左右的人偶和一個競香盤,人偶放在競香盤上。這里的“競”并不是指決勝負,而是一種非競賽式游戲。具體做法如下:

游樂美人圖(部分)
選出試香時須經常使用的香,打亂香的排列順序,重新擺放整齊。參加游戲的人必須根據香的氣味依次在答題用的香牌上逐一寫出某香屬于試香時使用的哪一種香。根據回答的結果,移動競香盤上的人偶。
另一種游戲方法稱十種香。十種香是組香的基礎。任何形式的組香都是十種香變化產生的結果。具體作法是:首先選出底香,然后用三種香同底香搭配試香,接著將三種香各分為三份,共九份,另加上一份沒有參加過試香的香,共十份。然后打亂順序,將它們逐個點燃,參加游戲者依次傳聞。參加游戲者需要根據香味,判斷該香屬于試香時使用的哪一種香。以猜中多少決勝負。

盤物游戲圖 東の錦繪卷(部分)
還有一種香道游戲叫組香。組香必須使用兩種以上的香。以文學作品和詩人的情感為基礎,將其意境體現在香的創作之中。例如“古今香”必須由鶯、蛙、歌三個成分組成。所以必須首先相應地選出三種香代表鶯、蛙、歌。將代表鶯、蛙的香各分成五包。首先取其中的各一份參加試香。如果參加者識別出香的味道,這香便成為底香,隨之加入兩包“歌”(即沒有參加過試香的香)。在聞這種香時,有以下規定:歌與歌打開歌牌,鶯與鶯打開鶯牌,蛙與蛙打開蛙牌,先蛙后鶯打開水牌,先鶯后蛙打開花牌(打開牌是指使用香牌回答問題)。一般情況下,參加游戲者可聞兩種香。將兩種香結合起來,例如前面提到的鶯與鶯或者蛙與蛙等等,然后用牌回答問題。聞“古今香”的人,腦子必然反映出《古今集》(古詩集)中的詩歌,為香增添詩意。今天日本的組香方法約有700種之多,而每一種香都是極其復雜的組合。可以說日本的香道與文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組香游戲圖
在正規的香道會上,每位香客的面前都擺著一副筆墨紙硯,一巡香過后,香客會及時在“香箋”上用毛筆記下稍縱即逝的聞香心得。“香箋”有時記的是“這是什么香”的答案;有時則是自己捕捉到的意象,如“朧月夜” “春之夕風”,一般在七字以內。
香元左側坐著一位“執筆”,負責將所有香客的聞香心得匯總在一張大紙上,并進行評分。得分最高的香客將獲贈這張被視作藝術品的記錄紙,以作紀念。
3.室町時代:香道演變為大眾欣賞之物
在日本的室町時代(1333-1573),有許多權勢者,愛香如命,借著權力之便,他們搜集了不少價值非凡的香。甚至于聚會時,彼此將搜集的名香,一一點燃,并互相品鑒香味的優劣,這就是香道的雛型。
到了東山文化時期,香道品鑒風氣更盛,此時與茶道、花道并列為重要的社交文化活動。

古銅向獅子香爐
佐佐木道譽對香道的貢獻
作為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大將軍,足利尊氏一生征戰,很少聞香。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幕僚——佐佐木道譽卻是香道、花道的鼻祖。他也是香木大搜集家,生前共搜集了178種名香。
佐佐木道譽(1296-1373),是日本鐮倉室町時代的著名武將,因風流豪奢的性格而被稱為婆裟羅大名。他是日本傳統茶道、花道、香道、連歌等傳統藝道的保護者,對其發展有很大的貢獻。道譽對沉香非常著迷,只要是他看上的名香,會不惜重金財甚至用武力得到手。其中,人們熟知的就是他喜愛奢華的宴會,在一次宴席間,竟燒掉數斤重的名香。他把見風轉舵發揮到淋漓盡致,并且愛慕時髦浮華,不把一般世俗的想法放在眼里。雖然人們說他把背叛當飯吃,但對足利尊氏這個主君還算忠心。佐佐木道譽曾經在關鍵的時候幫助足利尊氏,在南朝快攻陷京都時,救過足利義詮(足利尊氏之子,二代將軍)。佐佐木道譽精通各種雜學,如花道、茶道、舞蹈等,時常舉辦各式活動。對于室町文化有很大的貢獻。

焚香圖 仕女游樂圖屏風(部分)
由于當時中日貿易的發展,大量香料從中國流入日本社會,日本出現了新的鑒賞之物“名香組合”。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料的欣賞之法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
日本江戶時代三條西實隆被尊為香道的始祖。三條西實隆生于日本康正元年(1455),役于天文六年(1537)。三條西實隆曾于日本永正三年(1506)升正二位內大臣,獲得了貴族階層的最高榮譽。三條西實隆的日記《實隆公記》中有不少關于香的記載。相傳實隆本人收集了66種名貴香料。盡管至今還沒有史料可以證明實隆確立了香道的流儀,但他的確為香道建立了特殊的社會地位。三條西實隆的后代三條西公條、三條西實枝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日本人稱三條西實隆和他的后代公條、實枝為三條西三代),首次確立了三條西香道的家元(家主)。三條西家香道流儀的特點是風格高雅。這與三條西出身大臣之家有很深的關系。目前,三條西流派的香道分為初傳、中傳和里傳三個階段。
由貴族玩賞之物發展為大眾喜愛的香道
志野宗信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政的近臣。宗信開創的香道流派由其子彌三郎宗溫、其孫彌次郎省巴(三人統稱志野家三世)繼承。然而,自彌次郎省巴之后,志野流派曾一度失傳。現在的志野派實際上是由后世人峰谷宗悟傳下來的。與三條西派不同的是,志野派的特點是具有濃厚的武家色彩,香道的操作規程井然有序。初學志野派香道的人必須接受嚴格的訓練。
三條西派現任繼承人三條西堯山將自己創作的組香獎給學習香道的人,而志野派卻從未進行過類似的獎勵。由此可見,三條西派與志野派的出身有很深的關系。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時代志野省巴的弟子建部隆勝、峰谷宗悟開創了建部流派和峰谷流派。香道界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近代,志野宗信派為了打破貴族、上層武士、上層町人對香道的壟斷,深入社會,積極地向町民、農民推廣香道藝術。志野派的《諸國香道門人帳》收錄的人名錄包括各個階層的人們。可見當時喜愛香道的人的分布已經十分廣泛。香道已從上層人物的玩賞之物,變成庶民百姓也能欣賞的藝術。有關這一點,西鶴的小說及民間風土人情畫中都有大量的描述。香道正是在由玩賞對象變為社會教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從此,香不再以其味為主,而是作為一種藝術教養出現在日本社會。
足利義政時期的文化界名人三條西實隆、志野宗信、村田珠光等人,將香木依其產地分類,名為伽羅(越南)、羅國(暹羅)、真南蠻(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真那賀(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佐曾羅(印度)、寸聞多羅(蘇聞答臘)等六類,又因其香中含有苦、甘、咸、酸、辛等五味,故有“六國五味”之稱。

香道的意義在于讓生活充滿藝術氣息。
4.江戶時代:香道進一步發展
江戶時代(1603-1867)是德川幕府統治日本的年代,當時流行結合數種香木,表現古典詩歌、故事、傳說的文學性,及四季風景意境的“組香”,因此“香道具”也越來越精致,越來越講究,而此時的香道才算是進入完備期。
江戶幕府的創建人德川家康對收集沉香有極大的嗜好。慶長11年(1606年),為了收集沉香中的上品奇楠香,德川家康曾寫信給當時東南亞諸國國王。其中一封寫給占城王國(今越南)國王的信中提到,當時在日本獲得中低等沉香不是很困難,但要獲得沉香中最上等的奇楠香卻非常困難,所以希望能夠得到占城王國國王的幫忙。德川家康的請求似乎得到了回應。據記載,他共遺留了約27貫的奇楠香與50貫的沉香 (1貫相當于3.75公斤)。

江戶時代極古丹波香爐
著名伽羅(奇楠)“白菊”與兩個武士的殉亡
曾經是江戶幕府時代的地方領主之一的細川家,至今仍保存著一塊由后水尾天皇所命名的沉香(或許是奇楠香),名曰“白菊”。細川家在獲得這塊沉香的過程中,有兩個武士因此而喪生。
據記載,寬永元年(1624年),細川忠興派遣家臣興津彌五右衛門與橫田清兵衛前往長崎購買一塊由中國傳入的沉香。此時仙臺的伊達家也加入了購買行列,在激烈的競爭下,這塊沉香的價格持續攀升。
橫田清兵衛認為價格已超出合理的范圍,故向興津彌五右衛門提出放棄購買的想法。興津彌五右衛門則認為必須貫徹主人的命令,在激烈的爭執下橫田清兵衛為興津彌五右衛門所殺。
興津彌五右衛門在之后的價格競爭中獲得勝利,買到了這塊沉香。他在向細川忠興報告了整件事情的經過后,提出了切腹自殺的意愿。然而細川忠興認為興津彌五右衛門盡忠于主人的命令,對興津彌五右衛門大加贊賞。最后,興津彌五右衛門還是因為殺死同僚的罪惡感而自殺。

印尼加里曼丹樹心料沉香
源氏香的玩法
源氏香,為享保年間(1716-1735)據《源氏物語》的記載設定的組香。源氏香紋圖共計五十二枚,對應源氏物語五十四回目,卷首桐壺、卷尾夢浮橋不計入內。
源氏香的玩法
1.取香木5種,各分為5包,總共25包。
2.打亂秩序,取其中任意5包,先后放在香爐中薰,香客依次捧爐聞之,反復五次。
3.各自記下5種香的異同。當五包香木賞完后客人依源氏香紋的記法在紙上記入5種香的異同。
香紋的書寫方式是,先在記錄紙上從右到左畫五條豎線,代表五種香,然后用橫線將自己認為是同樣香味的香連起來。如第一號香和第三號香相同,第二和第五號香相同,就標記為夕霧。共計52種組合。
較特殊的一點,據說該香還有占卜之用。第1次和第2次的香相同時,將5根豎線的左1和2頂端連起來,為空蟬。而第2次和第3次的香相同時,為夕顏。所得的源氏香紋也因該卷的內容,而有占卜吉兇,或與季節相應等用法。如空蟬成功地避開了源氏的各種誘惑,又不失女子之情趣,結局不錯,為吉兆。而夕顏,容顏甚美,先是不能與情人相守,后托身于源氏卻被鬼魅奪去性命,為兇兆。

夕霧 源氏香紋圖之一
源氏香為香道中組香的一種,其它組香形式有競馬香、矢數香、名所香、古今香、十種香等。古今香同樣取材于文學《古今和歌集》,競馬香則源于京都“上賀茂神社”的社祭,其玩法各一,兼具香道、競技與文學的特性。

源氏物語畫帖 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