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與香為友

香之為用,其利最溥。

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

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

——(明)屠隆《考槃余事》


用香之事,看似虛無縹緲,神秘莫測,背后承載的卻是香料的使用歷史,香道具的合理搭配,還有借香所悟之道,總之,品香淺可延年益壽,深則修身養(yǎng)性。

香,本是先民與神對話的工具,但其祛疫辟穢、頤養(yǎng)身心的功用被人熟知以后,品香聞香便逐漸從王公貴族擴散到尋常百姓,一時之間,平民百姓也開始焚香沐浴、佩戴香囊,焚香習(xí)俗蔚然成風(fēng),最終成為一門學(xué)問——“香文化”。

香,千余年來一直是人類的好友,與中華文明的興衰浮沉如影隨形。春秋時期人們已對香料取之用之,歌之詠之,《詩經(jīng)》《楚辭》《禮記》等都對香作過精彩的描述。秦漢時期,疆域不斷擴大,大批香料隨“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風(fēng)靡一時的博山爐,使熏香風(fēng)習(xí)更加普遍。隋唐的盛世環(huán)境下,專香專用,會客用香、臥室用香、修煉用香等各不相同;佛家之香、道家之香,不同的修煉法門也會用不同的香……香具也更加華美。香文化更被傳至周邊國家,當(dāng)時日本人便經(jīng)常學(xué)習(xí)唐人的樣子舉行香會。宋元年間,品香已與斗茶、插花、掛畫并稱“四大雅事”,焚香習(xí)俗逐漸融入書齋琴房,滲透于文人雅士的生活中。明清之際,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爐瓶三事”也成為文人墨客案頭必備的文玩清供。然而,進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chuàng),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中華文化墜入泥潭,香文化更被囿于宗廟神社,被一些人視作宗教文化之一隅,繼而漸漸被人們淡忘,這實在是整個時代的遺憾。

而大洋彼岸的日本,則將香文化視為上流社會的雅集禮儀,完好地保存下來,并與茶道、花道一同構(gòu)成日本文化的三大瑰寶。

有人說,“香是傳統(tǒng)文化的和脈之品”,那么,看到中華文化的一脈在異國他鄉(xiāng)開出燦爛的花朵,此時汗顏還有什么用呢?唯有重新審視并還它本來的面貌,讓它在中華大地重新煥發(fā)出煜煜光輝,這是我們光榮的使命與義不容辭的責(zé)任。

香道,作為香文化的核心,是借余煙裊裊的浪漫之境感悟生命,升華靈魂,達(dá)到雅養(yǎng)身心的境界。品香的過程中,生命中的種種美好一一呈現(xiàn)出來,自然香料散發(fā)的香氣,使人不僅與自然親密相接,更與心靈展開對話。由此可見,香道并非僅僅停留在對香料的認(rèn)識或品評上,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收獲。可以說,香道的意義遠(yuǎn)遠(yuǎn)超出沉香和檀香等各種名香本身,人們通過焚香,拭去心靈所蒙世俗之塵,呼吸素凈純潔的香氣,修養(yǎng)身心,也在庸碌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芳香的世界。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香無疑是一種能夠讓人停下匆忙的腳步,靜下心來體味生活的妙物,更是一味撫慰心靈的良藥。如果現(xiàn)實讓你筋疲力盡,不妨走進這個靜謐的香的世界,與香為友,讓自己在寧靜中感受幸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嘉鱼县| 太仆寺旗| 新建县| 石家庄市| 鹿邑县| 永兴县| 临湘市| 义乌市| 嵊州市| 洪雅县| 凤翔县| 西昌市| 林芝县| 遂川县| 康马县| 滕州市| 大安市| 阿克陶县| 井冈山市| 清流县| 尚义县| 文安县| 合水县| 全椒县| 津市市| 噶尔县| 大港区| 汝州市| 黑河市| 宕昌县| 略阳县| 萍乡市| 资溪县| 白沙| 怀集县| 景德镇市| 衡山县| 磐安县| 芦溪县| 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