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座全書
- (英)賈爾斯·斯帕羅
- 714字
- 2020-06-05 19:34:07
季節
地球的時間軸
由于地球自轉軸與太陽系黃道面之間的夾角并非直角,因此一年有四季之分。不同的季節,日夜長短有別,看到的天空也不相同。不斷變化的天空以及天球兩極的指向,周期也受自轉軸傾角的影響,變得更長。
地球一邊圍繞太陽公轉一邊自轉,自轉軸傾角大約是23.5度。地軸始終指向一個方向,因此兩個半球接受的光照永遠不一樣(參見對頁)。
六月份時,北半球處于“夏至”,太陽出現的時間長,太陽高度角大。與此同時,南半球白天的時間短于夜間,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來更低,太陽發出的熱對南半球的影響減弱。六個月之后,北半球迎來“冬至”,南半球的狀況與六個月前正好相反。冬至和夏至之間的三月和九月,南北半球接收的光照相當,分別處于春分和秋分時節。

午夜的太陽
季節變化對高緯度地區的影響最大(地球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一年四季接受的光照幾乎沒什么變化)。北極圈和南極圈內(北緯66.5度線以北,南緯66.5度線以南),冬至期間完全見不到太陽,夏至期間太陽不會落入地平線——在午夜也能看到太陽。南極點和北極點更極端,夏天連續六個月日不落,冬天連續六個月看不見日出。

四季交替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由于地球自轉軸一直指向太空的同一方向,地球表面接受的光照因此存在一定差異。冬至和夏至時,差距擴大到極致;春分和秋分時,南北半球接受的光照相當。

旋進運動
雖說地球的自轉軸長年指向同一方向,但是由于太陽和月亮對地球赤道地區的引力作用,導致地球自轉軸逐漸偏移,追蹤它搖擺的頂部,以大約25800年的周期掃掠出一個圓錐。自轉軸周期性的偏移,就形成了所謂的“歲差”,天極在天空中的軌跡以及晝夜平分點時太陽的位置緩慢西移。長年累月,導致赤道坐標系(參見第17頁)中,天極的方向以及星體的位置漸漸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