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集文軒之行
- 望東鄉
- 炊木
- 2181字
- 2019-03-06 14:43:44
華燈初上,十里長坊。
等劉家萍主仆兩人,晃晃悠悠地逛到南城集文軒時,天色已暗,正值月上柳梢頭的時分。
一路從廣陵書院走來,芙蘿懷里多了不少小玩意兒,漲得褡褳,就像雨后楚橘喝得太飽,都豁開了一個口子。
其中最讓劉家萍愛不釋手的,便是一面羊皮桑木的鼗鼓,它左右系著兩顆黃銅丸,搖起來噼里啪啦的響。
“這玩意兒,居然能賣一百文?”
連蓮手里托著一團荷葉包,上面的麻鴨還冒著煙兒,她接過劉家萍手里的物件,小聲嘀咕道:
“一百文都能買條肉狗了。”
劉家萍聞言不禁莞爾,她揪著芙蘿臉上的嘟嘟肉,笑罵道:“你就知道吃,這個撥浪鼓,聽說可以喚起鮫人呢!”
芙蘿癟了癟嘴,表示不信,她又問道:“公主,你聽誰說的呀?”
“店老板唄!”
芙蘿一聽,就知道公主又上當了,等她再回頭望去,那里還有什么小販店老板……
不過,既然看劉家萍打心底里高興,芙蘿也就沒多說什么。
平時這鼗鼓,常出現在肅穆端莊的宗廟大典之上,多作禮樂用器,又黑又大還丑得厲害,實在讓人親近不起來,不過手上這個卻涂有紅色鯉魚,倒也是可愛不少。
至于喚起什么魚人之類的,芙蘿就當劉家萍日常放飛自我,也就沒多問。
兩人又逛了一會兒,總算在弄堂里面找到了集文軒的位置,門口的兩只大獅子特別醒目。
連蓮上前一打聽,恰好還真有一批松煙墨方到戶,車轍水印兒都還在呢。
店小二見有人照顧生意,笑呵呵地迎了上來,一見劉家萍兩人湘裙蜀繡打扮著的,臉上都快笑皺了。
“客官,本店有松煙的、煤煙的;還有青光的、黑光的;以及墨錠和墨方,您要點啥樣的?”
原來用墨還有這么多講究?
芙蘿聽了一長串的念叨,不禁有些嘀咕:都是墨方,蘸著寫就行了唄……
店小二見芙蘿不搭話,便清了清嗓子,耐心地又問道:“您是贈友,還是自用呢?”
“自用,作畫,帶我們去看看松煙墨方吧。”劉家萍瞧芙蘿語塞,便連忙上前應了話,然后握了握芙蘿的小手,示意她跟著自己。
上次畫《燕歸圖》,好像用的是雕花刻身的墨錠,至于到底是什么材質,劉家萍現在就有點記不起來了。
只是隱隱約約記得研墨時,有一股子若有若無的香氣。
說它有點兒像檀香吧,但又沒那么直白濃烈;說它是丁香吧,似乎也沒那么圓潤婉轉……
店小二領著劉家萍轉了三四遍貨架,庫房都要給翻過來了,結果還是沒有找到,店小二便漸漸地就有些不耐煩了。
這時,劉家萍都有點兒懷疑自己。
到底是不是記錯了?
也或許就是自己忘性太大,突然做別的事去了,干脆就沒畫上那只燕子呢?
“我說,兩位客官消遣我呢?”
店小二此時腿都要走麻了,見劉家萍兩人還沒選好,便靠在貨架上埋怨道:“這又不是選郎配,兩位墨跡個啥呀?”
劉家萍聞言,心里頓時就有點兒過意不去。她摸了兩枚五銖錢,塞進店小二手里,道了聲抱歉,就要往外走。
然而,芙蘿卻是站著不動,她把袖口一挽,指著店小二的鼻子罵道:
“你這小廝,好不知情理!我們又不是沒錢,多物色一會兒怎么了嘛?!”
店小二受了打賞,本來喜滋滋地要離開,結果被這刁蠻丫頭莫名其妙一陣懟,登時就怒了。只見他打了聲唿哨,身后立刻就冒出來三四個棍棒小廝,陰惻惻地圍了上來。
芙蘿見此,倒也不害怕,仰著頭恨恨地瞪著幾個短褐小廝,而她臉上分明寫著‘打我,我就訛死你!’
劉家萍看芙蘿又要耍這個把戲,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丫頭古靈精怪得很。
她特別喜歡扮豬吃老虎,尤其愛惹那些不長眼的家伙,人家要是敢動她,她就拿著劉家萍江都公主的身份唬人,非逼得對面磕頭道歉才肯罷手。
所以,人送外號【劐揦婆】。
就是說芙蘿雖長得人畜無害,但實際上就跟【劐揦婆】似的,誰碰一下就要被刺得全身起泡,火燒火燎的疼,絕對記憶猶新。
劉家萍怕芙蘿真的被打,正準備把玉符掏出來表明身份,身后卻突然傳來一聲爆呵:
“安良,不得無禮!”
眾人回頭一看,連忙撇了手里的棍棒,恭恭敬敬地拱手道:
“見過莊家。”
然而莊家拂了拂袖口,卻沒理他們,徑直走到劉家萍身前賠笑道:
“讓姑娘見笑了。”
本來就是劉家萍兩人麻煩了店小二,芙蘿還罵了人家;既然莊家都出來道歉了,劉家萍自然也不好多作口舌。
所以,她淺淺地回了一禮,然后又輕聲地訓了芙蘿兩句。
莊家見劉家萍知情達理,沒有當著下人的面前,拂了自己的面子,他心中頓時便舒了一口氣。
“你們去把剛才這位姑娘看過的墨方,全部裝箱送到江都王府去!”
“此外,把咱們店里的梓木細漿紙,給姑娘勻上兩封!”
“安良,你,到后院領二十棍家法!”
劉家萍見集文軒莊家如此大費周章,連忙擺手,想要拒絕,但她卻被一旁的芙蘿制止了。
“姐姐,白給的東西,為什么不要?”
她拉著劉家萍走到門外,然后又附耳催促道:“我們快回去吧,一會兒門伯該罵人了!”
玩了一下午,眼見著馬上就要到人定時分,也確實該回家了。就是今天還是沒買著中意的墨方,心里有些不暢快。
還有,
那只飛燕子,到底跑到哪兒去了呢?
這些事情不搞明白,劉家萍心里就像是小貓在撓一樣,憋著讓人難受……
芙蘿頭前帶路,說是前幾天發現了一條近道,所以她便自信地領著劉家萍,在亂七八糟的弄堂里拐來拐去。
半晌。
短笛幽幽,清風穆穆。
兩人剛轉過街角,就看到明渠對岸,半樓月影千家燈,車水馬龍的,好不熱鬧。
誒,這里是什么地方?
自己好像還是第一次來啊。
劉家萍看了一會兒,也沒瞧出個所以然,反倒是找到了笛聲的來源——兩艘六丈穹頂的花船。
里面張燈結彩,銀釭玉盞,歌舞升平。
過了一會兒,笛聲驟起,輕飄飄地又傳來一陣清脆的歌聲:
……
頭上的呀,青絲秀,甚么人擺作?
耳上的呀,墜子英,恁時少一只?
嘴上的呀,胭脂紅——
誰是過客,誰來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