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以改革點燃創新驅動之火

  • 社會熱點大聚焦
  • 《社會熱點大聚焦》編寫組
  • 6505字
  • 2019-03-25 09:56:11

——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文件,指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這一發展戰略部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將以改革點燃創新驅動之火。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文件

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為了指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專門文件,并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這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全文約9000字,共分9個部分30條,包括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金融創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創新培養、用好和吸引人才機制,推動形成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局面,加強創新政策統籌協調。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之9個部分:

一、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二、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

三、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

四、強化金融創新的功能

五、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政策

六、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

七、創新培養、用好和吸引人才機制

八、推動形成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局面

九、加強創新政策統籌協調

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協同創新,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成果得到充分保護,創新價值得到更大體現,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收益,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地,進而打造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創業的新引擎,構筑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意見要求,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發揮市場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強化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對創新的引導,促進優勝劣汰,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準入管理,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

意見強調,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和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調整創新決策和組織模式,強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擴大企業在國家創新決策中話語權,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提高普惠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的采購政策。

意見強調,強化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充分體現智力勞動價值的分配導向,讓科技人員在創新活動中得到合理回報,通過成果應用體現創新價值,通過成果轉化創造財富。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

此外,意見還提出,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建立依托專業機構管理科研項目的機制,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科技管理事權和職能定位。

清障·重獎·引資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意見十大看點

破除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收益下限可提高至50%,開展股權眾酬融資試點,推動轉制科研院所引入社會資本或整體上市,改進和完善GDP核算方法……

通過2015年3月23日新華社播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讓我們為您梳理這份重要文件的十大看點。

【看點一:核心位置】

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居于什么位置?意見指出: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籌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

意見明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四個堅持”和一個目標:堅持需求導向、人才為先、遵循規律、全面創新。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保障。

【看點二:清除障礙】

如何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是關鍵。意見指出:加快推進壟斷性行業改革,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業務,建立鼓勵創新的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意見明確要求,要切實加強反壟斷執法,打破地方保護,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規定和做法,“糾正地方政府不當補貼或利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探索實施公平競爭的審查制度”。此外,改革產業準入制度,制定和實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破除限制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發展的不合理準入障礙。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之30條:

(一)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二)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三)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準入管理;(四)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管理制度;(五)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六)擴大企業在國家創新決策中話語權;(七)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八)提高普惠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九)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的采購政策;(十)壯大創業投資規模;(十一)強化資本市場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十二)拓寬技術創新的間接融資渠道;(十三)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十四)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十五)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十六)優化對基礎研究的支持方式;(十七)加大對科研工作的績效激勵力度;(十八)改革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評價制度;(十九)深化轉制科研院所改革;(二十)建立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制;(二十一)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二十二)建立健全科研人才雙向流動機制;(二十三)實行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吸引制度;(二十四)鼓勵創新要素跨境流動;(二十五)優化境外創新投資管理制度;(二十六)擴大科技計劃對外開放;(二十七)加強創新政策的統籌;(二十八)完善創新驅動導向評價體系;(二十九)改革科技管理體制;(三十)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看點三:重獎精英】

為了激勵成果轉化,意見提出要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對用于獎勵科研負責人、骨干技術人員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可以從現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同時,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科研人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取得股權獎勵收入時,原則上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

【看點四:天使投資】

為了發揮金融創新對技術創新的助推作用,意見提出要研究制定天使投資相關法規,對包括天使投資在內的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等創新活動的投資,統籌研究相關稅收支持政策。

同時,強化資本市場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加快創業板市場改革,規范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發揮滬深交易所股權質押融資機制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發行公司債券。

【看點五:企業“話語權”】

如何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的主體?意見提出,建立高層次、常態化的企業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發揮企業和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業參與研究制定國家技術創新規劃、計劃、政策和標準,相關專家咨詢組中產業專家和企業家應占較大比例。

【看點六:技術移民】

為了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意見提出要實行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吸引制度,規范和放寬技術型人才取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條件,探索建立技術移民制度。對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在創辦科技型企業等創新活動方面,給予中國籍公民同等待遇。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全球引進首席科學家等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

【看點七:改進GDP核算方法】

在完善創新驅動導向評價體系方面,意見提出,改進和完善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方法,體現創新的經濟價值。健全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加大技術創新在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的比重。把創新驅動發展成效納入對地方領導干部的考核范圍。

【看點八:市場導向】

意見明確,要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和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調整創新決策和組織模式。提高普惠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堅持結構性減稅方向,逐步將國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方式轉變為以普惠性財稅政策為主。

【看點九:改革轉制】

“集團化”和“市場化”是深化轉制科研院所改革的兩個重要方向。意見提出,對于承擔較多行業共性科研任務的轉制科研院所,可組建成產業技術研發集團。同時,推動以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轉制科研院所深化市場化改革,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或整體上市,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推進產業技術聯盟建設。

新華社評論

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讓科技創新在市場的沃土中不斷結出累累碩果,中國這艘大船才能更有動力,行穩致遠。

【看點十:產學研融合】

為破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意見提出,符合條件的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經所在單位批準,可帶著科研項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業開展創新工作或創辦企業。允許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設立一定比例流動崗位,吸引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兼職。試點將企業任職經歷作為高等學校新聘工程類教師的必要條件。

以改革點燃創新驅動之火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指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這一發展戰略部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將以改革點燃創新驅動之火。

唯有改革,才能沖破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意見明確提出,政府部門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主要負責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布局、評估和監管。這表明政府要管好該管的事,市場的事由市場來決定。政府部門要大力減少和糾正用行政手段包攬、直接介入或干預科技創新活動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創新激勵政策、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上來,發揮好“推手”作用,為科技創新之樹“施肥增養”。

唯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礙創新的思想藩籬。意見提出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讓科技人員在創新中得到合理回報,這無疑是加速創新對接市場的“關鍵一招”。一直有觀點認為,科研人員花費國家的錢出創新成果,收益理應都歸于國家。其實科技成果轉化的利益向科研單位、研究人員傾斜,要算好“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社會大賬”。通過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加速從科技成果到市場產品的轉化,將使整個社會機體充滿創新活力和動力。

新常態呼喚增長動力的轉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成當務之急。經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增長歸根結底要靠創新驅動。把增長動力真正從要素驅動轉換為創新驅動,才不會在過分依賴投入、規模擴張的老路上“原地踏步”。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讓科技創新在市場的沃土中不斷結出累累碩果,中國這艘大船才能更有動力,行穩致遠。

延伸閱讀

創新!邁向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各界熱議《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創新驅動就是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5月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綱要》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三步走”目標,令廣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界人士備受鼓舞。

“這‘三步走’戰略目標,為構建國家新的發展動力系統提供了方向和路線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國石油大學校長張來斌說。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在甘肅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竇學誠看來,《綱要》對創新定位的戰略高度前所未有。“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對創新驅動發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有助于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他說。

“《綱要》將指導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意義十分重大。”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首席科技官米磊說,“中國經濟發展動力轉變為創新驅動,需要更多科技和經濟的結合,需要凝聚更多科技人才,釋放科技的強大力量。只有科技創新才能助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國夢。”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之三步走戰略目標:

第一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第二步,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發展驅動力實現根本轉換,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為建成經濟強國和共同富裕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綱要》的實施將解開束縛創新發展的繩索,為創新注入原始動力。”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青年教師曹輝說,《綱要》為科技工作者開展創新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條件,必將激發更大的創新熱潮。

《綱要》提出,要讓創新成為國家意志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新路徑,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更長時間創造一個新的增長周期。

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北京東方硅谷科技開發院院長汪斌指出,人才是創新的源頭,科技成果是創新的直接體現,新技術新成果經過轉移轉化、大規模生產形成新產業,從而促進創新型經濟發展,最終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這幾個環節層層推進、一脈相承,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綱要》是為我國未來發展打造核心驅動力作出的重大部署。”甘肅源崗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偉志說,《綱要》明確提出具有原始創新競爭力的企業在建設創新型強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激發了企業的原創動力和發展步伐。

“我國經濟增長點如何從低端制造業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行業轉移,是國家科研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秦峰說。

“總體看,當今世界各國的科技創新系統,徹底突破了‘就科技論科技’的初級階段。”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說,科技創新與國家發展戰略需要日趨密切,被賦予了更廣泛的內涵和更重要的職責。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之八大戰略任務:

(一)推動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創造發展新優勢

(二)強化原始創新,增強源頭供給

(三)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四)深化軍民融合,促進創新互動

(五)壯大創新主體,引領創新發展

(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實現重點跨越

(七)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筑牢創新根基

(八)推動創新創業,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綱要》明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方向和階段性任務,部署的八個方面戰略任務系統全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真才基表示,《綱要》明確了重點布局的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等10大領域,也提出了建設一批支撐高水平創新的基礎設施平臺等具體舉措。大唐電信集團將通過領域對接、體系對接、項目對接,全面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中科院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元合表示,《綱要》提出了雙輪驅動即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的新提法,對我國科技事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能從根本上解決一些長期積累的瓶頸問題。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走好科技創新這步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易建強認為,《綱要》提出的一系列舉措將對改革科技布局、推進科技發展、重組科技資源、優化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玉县| 化隆| 泾阳县| 德安县| 宜宾市| 阳朔县| 县级市| 江华| 梅河口市| 渑池县| 双柏县| 株洲市| 北流市| 炎陵县| 饶河县| 灯塔市| 龙胜| 正宁县| 漳州市| 会理县| 邵东县| 新昌县| 南汇区| 新平| 阳新县| 宝坻区| 西昌市| 樟树市| 甘德县| 濉溪县| 苏尼特右旗| 富阳市| 晋江市| 阜康市| 乐至县| 嘉鱼县| 大宁县| 漠河县| 驻马店市| 安新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