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問題始終伴隨著新聞實踐,而且隨著經濟、社會和傳媒的發展越來越突出,新聞媒體及其從業者常常面臨難以調適的沖突,比如:公信與私利、自由與責任、真相與隱私;新聞實踐中的不正義行為屢禁不止,比如:虛假新聞、有償新聞、低俗之風、不良廣告。新聞實踐的正義問題需要理論研究來回應,既需要新聞學的探討,更需要倫理學的幫助。
新聞正義作為一個獨立概念,與新聞及新聞價值、正義及社會正義緊密相關。新聞正義研究的新聞是一種基于事實的信息傳播活動,這種信息具有價值特征。新聞正義作為新聞價值,既是衡量事實是否構成新聞信息的特殊要素,又是評價新聞的社會作用或效果的重要向度。新聞正義研究的正義主要是社會正義,標示著秩序和諧之美和社會制度之德,關涉社會公共利益。新聞正義作為社會正義,要求新聞追求社會正義,在新聞實踐中呼吁社會正義、反映社會正義、推動社會正義。
古往今來的倫理思想為新聞正義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儒家倫理、基督教倫理、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倫理、康德的責任倫理、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以及自由至上主義、功利主義、社群主義等倫理理論,都包含著豐富的正義思想,對此進行福利論、目的論、德性論三種倫理視域的新聞正義分析,可以發現不同倫理理論指導新聞正義的優勢與困難。傳播學理論為新聞正義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在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中呈現出不同的傳媒形態。在傳媒的威權主義、自由至上主義、社會責任和蘇聯共產主義等四種理論中考察新聞正義,可以發現新聞正義在不同的傳媒形態中顯示出不同的內容。
新聞正義的追求過程中要面對不同的關系,這些關系也是考量新聞正義的不同維度。新聞自由與責任相伴而生,新聞正義需要新聞自由和責任相互統一,新聞自由以承擔社會責任為前提,完成責任為了更好地保障自由。公共性與自利性相持博弈,新聞正義需要強化公共性和控制自利性,尤其要優先控制自利性。真相追尋與隱私保護相互制約,新聞正義需要既不侵犯隱私又不妨礙追尋真相,為隱私保護劃設界限就是在相互制約中力求平衡。
新聞正義對新聞自身與社會正義負有雙重職責,新聞達到基本善即實現真實性與客觀性是其最低要求;以新聞推動共同善的實現即社會正義的實現是其最終目標。新聞正義的實現是一個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統一、目的正義和手段正義統一的過程。現代性和后現代性兩種語境影響人們對新聞正義的認識,也會影響新聞為社會正義服務的效果評價。新聞正義的實現依賴兩條途徑,即自律和他律。新聞自律包括新聞從業者、新聞媒體和新聞行業的自律,新聞的他律包括道德的、制度的和法律的他律。新聞正義也許永遠無法完全實現,但是其實現又是無限可能的,因此追求新聞正義才是我們生生不息的信念和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