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復礦的老闖將李振興

1976年8月的一個夜晚,在唐山礦機電科運行車間黨支部的帳篷里坐滿了人,明亮的礦燈把整個房間照得明光雪亮。這里正召開震后第一次黨支部支委擴大會議。

支部書記老張原原本本地傳達了礦黨委關于震后迅速恢復一號井運轉提升的意見。他說,礦黨委要求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來完成,為早出煤做出貢獻。

在議論中,有的說:“一號井上百個電氣設備的部件被震毀了,到哪里去找?絞車房已坍塌,怎么施工?困難呢!”還有的說:“這是事實。再說,目前余震還不斷發生,我看不如等外省市支援大軍來了再說。”

“不行!我不贊成這個意見!”運行車間井筒維修組組長、最近被群眾推選為三結合領導班子成員的李振興發了言。他雖然已年過半百,但身體十分結實,說話鏗鏘有力:“恢復一號井是一場爭氣仗,是向大自然宣戰。中國工人階級是有骨氣的,不能等、靠、要,要自力更生干、闖、造!為迅速恢復一號井,就是掉它幾斤肉也心甘!”

“對呀!李師傅說得好啊!咱們就是要有這股子志氣!”絕大多數同志同意李振興的意見。

暫時休會后,老李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眼望著那高大的一號井井架,新潮起伏,浮想聯翩……通過對舊礦井的技術改造,實現了舉世聞名的不同容量、不同轉速、不同型號的雙電動機拖動,使三十年代的老設備在七十年代煥發了青春。改造后的一號井,每年為國家多提升煤炭五十萬噸,等于新建一座中型礦井,而且沒向國家要一分錢……李振興堅定了加快恢復一號井的決心。他翻身起來,拿起礦燈,伴著繁星,闊步向一號井走去……

三十米高的井架,時時被余震推得搖搖擺擺,李振興干了整整一夜,可是卻毫無倦意,披上雨衣,又來到井口,檢查井壁……

老李,這個老井筒維修工,為了確保大井的安全提升,終年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他熟悉井筒的每條管路、每條電纜、每根罐道梁。今天,強烈的地震使一號井遭到嚴重的破壞后,又是他第一個下到井筒,冒著生命危險,掌握了井筒震損的全部情況。

第二天晚飯后,擴大的支委會繼續召開。會上很快做出了迅速恢復一號井的決定,并號召大家人人獻計獻策,戰勝絞車設備殘缺、車房坍塌無法作業的兩大困難。

問題到處有,難不住工人師傅的兩只手。會后,李振興先找到電工老劉同志。他們倆徒步來到離礦十幾里以外的新風井絞車房。結果發現這個井的電氣設備沒有震壞,用在一號井上完全可以。他們決定明天起早就組織人力把這套設備運去。接著李振興又返回礦里來找暗井維修工老王師傅商量。為恢復礦井整天開動腦筋的王師傅見到老李,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意,忙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遞過去。老李接過去看了看,放大了嗓門說:“好哇!老伙計,真有你的!”老王說:“那明天就施工吧!”“明天?不行,我們馬上要開工!”說完,拿著這張保護房架簡易圖,拔腿就走。

天剛蒙蒙亮,制造保護房架的材料已運到一號井絞車房跟前。這時,需要把許多大鋼材用吊車吊到車房里面去進行焊接安裝。干了一夜的李振興在電話中知道吊車中午才能趕到時,就去起重房拿來一個吊運工具。他對大家講,汽車吊不能馬上到,為了爭時間、搶速度,今天我們靠“手吊”,把這些鋼材吊到車房里去!說著,他拿起吊運工具,爬上十幾米高的絞車房屋頂。老李一腳踩在只有巴掌寬的角架上,一手攀住臨近的人字鐵,探出身子,很快將吊運工具掛在屋頂最高處。又敏捷地順著坍塌的殘墻下到地面。這時,大家圍了上來,贊揚地說:“李師傅藝高膽大,值得我們學習!”

一號井車房的保護房架終于制造成功了。這個保護房架,由八根三百毫米粗、九米多高的鋼套組成,上下用角鐵連接,焊在一起,如同一個堅固的整體,緊緊套在高大的一號井絞車房的內壁。上面支撐住了絞車房的整個房頂,四周緊緊靠住絞車房的墻壁。地震再大,也不能損壞室內的人和設備,人們管它叫防震絞車房。

1976年8月18日,一號井正式恢復運轉了,人們是何等的高興啊!幾十臺高壓排水泵和井下其他排水設備都從這里送到井下所需要的地方去;奮戰在排水第一線的英雄們,每天從這里上上下下。一號井在震后又煥發了革命的青春,在排水追水的戰斗中又立下了新功。

……

8月23日,正是一號井恢復運轉的第五天,機電科調度室接到一個緊急電話,一號井發生了卡罐事故。當時李振興正在車間值班,他聞訊后,提起一條保險帶,一陣風似的跑到井口。

井口上,礦黨委領導和各地前來幫助建設的同志以及親人解放軍、廣大工人,都聚集在一起,議論著如何處理這樁事故。李振興來到近前,生產處的負責同志告訴他,據信號工反映,大罐卡在距地面二百五十米的地方,里面有七名參加排水戰斗,今天早晨上井的工友。現在已經給罐內的同志吊下去一部電話機,隨時報告情況。并說:“救人要緊,老李,你拿個主意吧!”

李振興有著十幾年的井筒工作經驗。他心里明白,井眼卡罐,如果處理不好,將會造成罐籠墜毀、人員死亡和砸壞井筒設備等嚴重后果。他略加思索,果斷地說:“現在只有派人迅速下到井眼,處理事故。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領導上聽了,關心地問:“李振興同志,這項任務艱巨呀!你有把握嗎?”李振興堅定地說:“我有十幾年井筒工作經驗,對井眼中的情況吃得透;再困難的任務也能完成!領導上就放心吧!”聽了李振興的話,井場上無數雙眼睛向這個普通的共產黨員投去贊揚和信任的眼光,領導批準了他的請求。

李振興帶著必勝的信心,手持保險帶,順著罐道爬下井眼。

罐道是直上直下地安設在井眼中央的罐籠軌道,如同鋪在大地上的火車鐵軌一樣,上下的罐籠在上面滑動,以免亂撞。對于煤礦工作熟悉的人都知道,在井眼中工作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李振興同志攀在罐道上,如離弦的箭,急速下滑。井眼風大,吹得他睜不開眼,井壁縫隙中流出的地下水很快澆透他的衣服,罐道上冰涼的潤滑油順著他的手套,進入他的袖口、胳膊、胸前。這些,李振興完全置之度外。他專心致志,下滑一節罐道,就敏捷地摘一次保險帶,再掛一次保險帶,繼續往下滑去。

滑著滑著,李振興突然發現下面有一個燈亮。“不好!發生意外了?”這個念頭一閃,他立即順著燈亮加快了下滑的速度。到跟前一看,原來是想爬到井上去匯報險情的同志。這位工人告訴他:“我是到井上去匯報的,到這里上不去了。你不要管我,離這里約四十米的大罐內還有六名工友呢!”老李點了點頭說:“好吧!你不要動了,用上這條保險帶,等我處理好大罐,然后載你上井!”“那,你用什么?”“不要管我!”。

沒有保險帶,老李的攀滑速度更快,也更加危險了。可是,他毫無懼色,堅定沉著。距罐籠還有兩三米,突然棕繩不下放了。懸在半截的老李向著罐籠大聲地喊道:“同志們,你們怎么樣?”“啊!我們還好!大罐罐耳脫軌了,趕快處理罐耳!”“放心吧!有我在,就有大家在,你們趕快給井上打電話,說我已經到達目的地!”這時,李振興解下腰中的保護棕繩,在沒有保安設施的情況下,安全地滑到六名兄弟中間。幾雙大手緊緊握在一起。在李振興帶領下,成立了處理事故火線突擊隊。李振興察看了大罐傾斜的角度和罐耳脫軌的位置。他決定首先扭正大罐的位置,再使罐耳復軌。他一腳踩在罐道梁上,一手撐在井壁上,另一只手扳住罐道,另一只腳用力猛蹬罐角。傾斜的罐籠緩緩移動,逐漸正位了。老李又和其他六名工友一起,上好罐耳。李振興只用了二十分鐘,下滑了二百五十米,處理好了事故。這二十分鐘,是對李振興的嚴峻考驗,他不愧為特別能戰斗的開灤工人!

此時,老李發出了提升罐籠的信號,大罐緩緩上升。提了四十米以后,又將那位工人拉到罐里。八名勇士,乘著罐籠緩緩升到井上。

井口沸騰了。人人稱贊李振興,說他為人民立了功!黨委領導同志要給他記功,李振興卻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排險救人是應該的。要說記功,不應該記在我的身上,要記在毛主席和黨的身上,要記在群眾身上!”

我們的李師傅,抄起保險帶,健步走出井場,投入了新的戰斗。他又被任命為機電科追水突擊隊領導小組負責人,白天黑夜奮戰在工地,闖過了許許多多的激流險灘,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8月下旬,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奮戰在一號井工地的李振興接到黨支部一個電話,叫他做好準備,明天起早到北京參加中央召開的唐山、豐南抗震救災先進單位、模范人物代表大會。此時,李振興激動得熱淚盈眶,他默默地念著,一定把已經取得的成績作為新起點,奪取抗震救災的更大勝利!

又是一個晴朗的早晨,礦山上霞光萬道,高大的井架像那雄姿勃勃的勁松,傲然屹立在礦山中央。

“唐山礦出煤了!”這聲音回想在煤海上空,震動著全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平阳县| 岳西县| 耒阳市| 年辖:市辖区| 鄂托克前旗| 七台河市| 东港市| 壤塘县| 久治县| 灵武市| 河北省| 周宁县| 阿克苏市| 东兰县| 陆丰市| 双牌县| 建德市| 西青区| 长宁县| 四会市| 房山区| 阿城市| 郁南县| 三都| 静海县| 广元市| 安平县| 佛坪县| 萨迦县| 孙吴县| 天镇县| 彭州市| 沙洋县| 文登市| 杂多县| 隆回县| 仁寿县| 桦川县| 兰西县|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