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案例精選

案例一 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

1977年7月,在全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恢復了鄧小平同志黨內外一切職務。鄧小平剛剛復出,便自告奮勇主管教育和科技工作。鄧小平復職后的第一個大舉措,便在中國當代教育史上實現了決定性的大轉折。

1977年8月4日,在鄧小平提議下召開了一個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座談會請來了包括周培源、童第周、蘇步青在內的40多位教育界專家和官員在人民大會堂暢談教育。在座談會上,有人講到清華大學的教育質量時說,現在很多人是小學畢業的程度,他們補習了8個月就學大學的課程,讀了3年就畢業了,根本沒有什么真才實學。鄧小平聽了此發言,當即不滿意地說:“那就應當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不能叫大學。”會議氣氛熱烈,討論激烈。湖北大學的查全性教授激動地站起來請求改變當時的大學招生辦法,他言辭激昂地說:“招生是保證大學質量的第一關,好像工廠的原材料,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在座的其他科學家也踴躍發言,一致建議國務院恢復高考制度。會議開到這里,鄧小平同志即向大家表態說:“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再搞群眾推薦。從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個好辦法。”他話音未落,全場頓時爆發出一片掌聲。新中國的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從這一年到1966年“文革”前,高校招生實行全國統一命題、一次考試、分批錄取的辦法。招生工作的原則是階級路線和政治與學業兼顧,生源主要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其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文革”開始后不久,高考制度即被取消,高校也停止招生工作。直到1972年,大多數高校又開始恢復招生,但明確規定:只“選拔具有二年以上實踐經驗的優秀工農兵入學”,不招收應屆畢業生,取消文化考試,實行“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辦法。這期間,“白卷英雄”被樹成典型,進入大學的工農兵學員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有的人甚至不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基礎。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時,高考制度已被廢除整整10年,國家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檔。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根據鄧小平的指示,召開第二次高等學校招生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開會時間最長的一次招生會。由于許多人還被“左”的思想所束縛,會議爭論十分激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也陷入徘徊狀態。就在此次會議期間,有人說出了幾句打油詩:“招生會議兩度開,眾說紛紜難編排,雖說東風強有力,玉(育)門緊閉吹不開。”在這種僵持與徘徊之際,《人民日報》記者穆揚巧妙地推動那根沉重的頂門杠。他在采訪本次招生會議期間,看出遲遲定奪不下來的癥結所在,于是他向教育部負責人反映,要求把會議期間的不同意見向上報。得到同意后,又邀請了6位曾經出席197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堅決擁護鄧小平講話的省部級科教負責人進行座談。這幾位身份特殊的人便是:陜西的文鑒白、河北的劉尤祥、浙江的陳惠滋、吉林的王野平、福建的張惠中與石化部的于文達。這次座談會一結束,穆揚趁熱打鐵,連夜寫內參稿,由報社以《情況匯編·特刊》的形式上報中央。眾人的努力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內參送上以后,鄧小平同志馬上做出了反應,他看出這次招生會議遲遲不能做出正確結論的關鍵所在,于9月19日專門同教育部負責人進行了一次重要談話。鄧小平尖銳地批評了教育部個別負責人的顧慮與裹足不前。這次談話成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而這一天也成了中國教育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鄧小平同志直接對招生的指導思想作了具體指示,提出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在鄧小平的直接干預下,招生會的形勢很快扭轉。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該《意見》規定: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和應屆畢業生,符合條件的均可報考。考生要具備高中畢業或與之相當的文化水平。招生辦法是自愿報名,統一考試。自此。高考制度終于恢復了。文件公布后,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教育部、各省市的招生辦公室里,雪片似的飛來了各種各樣的詢問信,無數個渴望考大學的年輕人與他們的父母親人,走進有關部門的辦公室,探詢這次招生的細則。招生辦的同志們成了社會上最忙碌也是最受關注的人物。他們從此沒有一刻休息時間,熱情地接待各方來訪者,向他們講述恢復高考的各種具體措施與實施辦法。

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國,迎來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考試,77級與78級報考大學的人數達到了1160萬!參考人員有工人、農民、戰士,上山下鄉和回城的知識青年、應屆高中畢業生,機關、學校青年工作人員等。冬夏兩季,共招生錄取了40.1萬多名大學生,只是參考人數的1/29,與今日中國大學2∶1的錄取比例相比,真有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由于資源嚴重匱乏,如何解決高考試卷紙張來源,竟然成了一個叫人頭疼的大問題。問題最終反映到鄧小平那里,他當機立斷,決定將印刷《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計劃暫時擱置,調配紙張,先行印刷高考試卷。就這樣,1977年的冬天,在鄧小平親自過問和布置下,關閉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門終于重新打開。在這個春意涌動的冬天里,中國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如今,30年過去了,鄧小平當年做出的決策,其意義早已超出高考本身。他讓一代中國人明白:教育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還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一個民族的命運。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育是未來,是希望。這也是鄧小平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豐厚的遺產。

資料來源:趙鐵.春風重度玉門關——鄧小平和恢復高考 [N].三晉都市報,2007-4-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和县| 大丰市| 嘉定区| 固始县| 磴口县| 福州市| 石泉县| 仪征市| 沐川县| 黔西| 融水| 宿松县| 彝良县| 大兴区| 曲周县| 安溪县| 红原县| 富宁县| 龙南县| 汝阳县| 绵阳市| 连州市| 建宁县| 通河县| 门头沟区| 驻马店市| 密云县| 教育| 股票| 洱源县| 常德市| 黑水县| 青田县| 甘谷县| 潮安县| 图片| 岳池县| 奉化市| 桃园市| 江永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