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懂得變通
- 成就你一生的處事智慧
- 李偉編著
- 5140字
- 2019-03-27 15:25:06
做人要隨機應(yīng)變,見什么人上什么菜,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懸崖勿忘勒馬,撞了南墻要回頭。變通是做人的一種手段,更是一種人生智慧。它可以使你在危難關(guān)頭化險為夷,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在人際交往中處于不敗之地,讓你擁有成功的人生。
要學會變通
有一次,佛陀行經(jīng)一個森林,口渴,就告訴侍者阿難:“你去前面小溪為我取一些水來。”
小溪實在太小了,被經(jīng)過的一些車子弄得很污濁,水不能喝了。于是阿難回去告訴佛陀:“那小溪的水已變得很臟而不能喝了,請您允許我繼續(xù)走,我知道有一條河就離這里只有幾里路。”佛陀說:“不,你回到同一條小溪那里。”當他再走到那條溪流前時,奇跡發(fā)生了,溪水就像它原來那么清澈純凈,甚至可以數(shù)得清水流中快活游戲的大魚小魚。阿難笑了,提上水跳著舞回來,拜在佛陀腳下,心悅誠服地說:“您給我上了偉大的一課,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都是變的。”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成功往往始于耐心,失敗常常由于急躁。事實上,任何問題都有相應(yīng)的解決方法,只要善于變通。一個人堅信自己的能力,并能夠?qū)W會變通,就能走向成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故事里面藏有成功的真理”。
在《我們?yōu)槭裁催€沒成功》一書里有這樣的一句話,我一直都把這句說得很好的話放在心里:“變通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不要一成不變地去做,那樣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是啊,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應(yīng)該學會變通,我們要盡可能避開難走的路或行不通的路,另外再去尋找一條新的路。
說到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也許你們都聽說過的小故事。一天,東郭先生讓他的三個弟子外出到襄陽送些東西。為了讓三個弟子安全、快捷地把東西送到,東郭先生送他們?nèi)齻€到了大路口,并對三個弟子說:“從這兒往南走,全是暢通的大道,你們就沿著這條路走吧!千萬不要走岔了。”叮囑完三個弟子,東郭先生轉(zhuǎn)身回去了。
東郭先生的這三個弟子分別是左野、焦苕和南宮無忌。這三個弟子都是非常聽話的,他們在東郭先生走了之后,便上路了,一路上暢通無阻,一走就是幾十里路。當他們走到80多里時,前面出現(xiàn)了一條大河,這條河正好橫在了他們要行走的前方。
南宮無忌左右觀察了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了左邊離此大概半里路程的地方有一座橋,于是對另兩個師兄弟說:“在那邊有座橋,我們往那邊走吧!”
但是,大師兄左野卻皺著眉頭說:“不可以這樣啊?老師不是要求我們一直往前走的嗎?要是我們走了彎路,那可就違背了老師的意愿了。這只不過是一條小河罷了,沒什么可怕的。”說完之后,左野拉起焦苕,焦苕拉起南宮無忌,他們?nèi)嘶ハ喾龀郑黄鹕婧佣^。由于水流相當湍急,他們好幾次都險些讓河流給沖走,好不容易,他們總算安全地穿過了河。
過河之后,三人繼續(xù)向著目標前進了,又是幾十里路之后,在他們的前方出現(xiàn)了一堵墻,擋住了他們前進的道路。
這一次,南宮無忌再也不聽他們的話了,他堅持地說道:“我們還是走其他的路吧!這里根本就過不去。”
但是,左野和焦苕卻仍然很固執(zhí)地說:“不行,我們要遵循老師的教導(dǎo),絕不能違背他老人家,因為老師的教導(dǎo)能讓我們一直都無往而不勝。”
于是,左野和焦苕猛地朝著墻撞去,只聽見“砰、砰”地兩聲響,兩個人都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這時南宮無忌說話了:“只是多走一小段路而已,我們繞過了墻仍然可以再往前走啊!你們?yōu)槭裁床豢紤]一下,非要往墻上撞呢?”久久沒有說話的焦苕說話了:“不,我就算死在這兒也不能違背老師的教導(dǎo),與其違背師命而偷生,不如遵從師命而死,我也無悔了。”
于是,兩個師兄一次又一次地往墻上撞去,南宮無忌想擋也擋不住,就這樣,他們兩個都撞死在了墻下。
一個小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卻是很大的。當一個人陷入死地的時候,仍然不知道悔改,為什么不能去變通一次呢?這并非意味著你必須全盤放棄你的執(zhí)著,只要你在意念上做出靈活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之道,那么成功將會為你送上一束鮮花。
有一位很有名的富人,他決定在城里建一座大宅子,地基已經(jīng)測量好了,唯獨有一間民房正好在他的規(guī)劃之內(nèi),這使得整個建筑達不到預(yù)期的效果。這間屋子的主人是一個做酒生意的,工地的負責人想高價買下他的房子,但是他說房子是他祖上傳下來的,他不同意賣掉。于是,負責人就去找這個富人說明了情況,富人聽了以后,平靜地說:“沒關(guān)系,可以先建其他三面,這里就先留著吧!應(yīng)該有辦法解決的。”
工程就這樣開工了,富人這時卻下了一個決定,他讓工地的人到這家去買東西,每天所需要的酒和豆腐都到這家去買,而且先付定錢。于是,那家人的生意火了起來,為了能制出更多的酒和豆腐,他們購進了很多原材料,并且招收了更多的員工。可是他們的屋子太小了,再加上他們感激這個富人給他們帶來的利益,于是主動搬走了。
是啊,很小的一個辦法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什么不去想辦法解決呢?采取迂回曲折以柔克剛的方法,往往能更容易、更輕松地解決問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變通,這樣我們更能輕松地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條條大路通羅馬”。生活最重要的,是成功。
人生,就像一個“迷宮”。我們不斷地碰壁,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改變,不斷地前進,若只讓自己堵在一個死胡同里,只會嘗到失敗的滋味。
生活往往借失敗之手,促使人們進行一次次的探索和調(diào)整。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失敗有時并不是因為你的能力不夠或?qū)W識不足,而是因為你選擇了錯誤的目標,或者是雖然你當初選擇的目標正確,但后來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了變化。
專家認為,一個人至少要經(jīng)過兩三次變換,才能最后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特長的事業(yè)和奮斗目標。失敗會給人以重新思考的良機,會讓你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
阿西莫夫是一位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轉(zhuǎn)而從事科普創(chuàng)作,最后,成為當代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杰出人物,他的巨著影響之深是罕見的。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后來他在老師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才是自己最喜歡的行業(yè),于是轉(zhuǎn)而從事物理學的研究,最終成為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人們的第一份工作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也不一定是最合適的。特別是年輕人剛開始工作時,由于對自身、社會缺乏了解,所以此時的選擇可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我們要學會不斷地認識自己,看清自己,使自己不停地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地得到調(diào)整。
倘若在一條路上走得毫無指望的時候,不妨重新?lián)Q一條路走,也許會別有洞天。
美國很有名氣的不動產(chǎn)經(jīng)紀人安德魯,最初是個葡萄酒推銷員。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當時他實在不知道自己除此之外還能干什么,于是他認為自己的目標就是“賣葡萄酒”。
最初,他為一位賣葡萄酒的朋友干活,接著又為一位葡萄酒出口商工作,后來同另外兩個人合作辦了自己的進口業(yè)務(wù)。這并不是出自熱情,而是如他自己所說:“為什么不呢?我過去一直在賣葡萄酒。”
可是,無論安德魯多么努力,生意還是越來越糟。在此情況下,他仍然想努力挽救敗局,直到公司徹底倒閉。
安德魯開始不愿改行,但是同學的一句話卻點醒了他:“安德魯,你的一生不可能只是個賣葡萄酒的。”
安德魯開始靜下心來研究自己。
安德魯在猛醒之后,開始仔細分析、探索從事其他行業(yè)的可能性,檢查、審視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后,他選擇了和夫人一起開展不動產(chǎn)業(yè)務(wù)。
這種改變給他帶來的巨大成功,是他從事推銷葡萄酒所永遠無法獲得的。
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環(huán)境不利時,那就試著去換一個地方,千萬不要一條路跑到黑。
有些人常這樣認為,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堅持,只要你不放棄,成功往往會來臨。這個看法并沒有錯,我們也一直鼓勵別人不要輕言放棄,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的確已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如果你選擇的道路本身就有問題,這樣越是堅持,離成功的方向就會越遠。
你應(yīng)該努力去發(fā)現(xiàn)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倘若知道了自己適合的工作,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不退縮。
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總會碰到許多走不通的路,這時候,就應(yīng)當換個角度考慮問題,重新選擇道路,絕對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墻不回頭”,甚至“撞到南墻”也不回頭。
要懂得曲中求直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場大雪中,松枝上的積雪越來越厚,眼看就要把松枝壓斷了,就在這時,那富有生氣的枝丫向下彎曲,雪從枝頭滑落。這樣反復(fù)地積,反復(fù)地落,雪松仍舊完好無損。可其他樹的樹枝就不懂得在重壓下彎曲,以致常常就被積雪壓斷。有些人為什么在工作中越來越覺得壓抑,就是因為沒有像雪松一樣,把工作上的壓力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彎曲一下,讓它滑落下去。古人說“曲中求直”,偶爾的彎曲并不是向工作認輸,反而是為了更好地把工作進行下去。
很多人感到工作沒有了激情,以為自己已經(jīng)山窮水盡了,實際上當停下來的時候,換種方式想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工作的激情還是能夠重新煥發(fā)出來的,任何人都不會有真正工作不下去的時候,只要在適當?shù)臅r候彎曲一下。
克利斯朵夫·李維以主演大片《超人》而聞名于國際影壇。然而正當他在好萊塢春風得意之時,一場飛來的橫禍改變了他美滿幸福的人生。在一場激烈的馬術(shù)比賽中,他意外地墜馬,被摔成了一個殘廢的人。幾乎是轉(zhuǎn)眼之間的事,世人心目中的“超人”和“硬漢”形象化身的他,從此成了一個永遠只能固定在輪椅上的高位截癱者,當他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對家人說出的第一句話便是:“讓我早日解脫吧。”
出院后,對于生活的突然變故,他試著用各種方法去安慰自己,但這都無法平緩他肉體和精神的傷痛。
人生的轉(zhuǎn)機往往都出現(xiàn)在偶然之中。有一次,他的車正穿行在曲折的盤山公路上,他靜靜地望著窗外的風景,美麗的景色不能再喚起他對生活的激情,他的心依然沉寂在這次災(zāi)難的痛苦中。突然,他注意到:每當車子即將行駛到無路的關(guān)頭,路邊都會出現(xiàn)一塊交通指示牌:“前方轉(zhuǎn)彎”。警示文字赫然在目,而拐過每一道彎之后,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境地,風景可能比原先更好看。山路彎彎,峰回路轉(zhuǎn),在他面前變換的是一幅幅不同的風景。“前方轉(zhuǎn)彎”的指示牌一次次地出現(xiàn)在他的眼前,也不停叩擊著他的心扉,他對現(xiàn)在生活的感悟突然有了一種靈感:原來,不是路已到了盡頭,而是該轉(zhuǎn)彎了。他恍然大悟。
從此,他以輪椅代步,根據(jù)自己對影視的了解,開始當起了導(dǎo)演。他的改變也改變了他的生活,他首席執(zhí)導(dǎo)的影片就榮獲了金球獎;他還用牙緊咬著筆,開始了艱難的寫作,他的第一部書一問世就進入了暢銷書排行榜;與此同時,他創(chuàng)立了一所癱瘓病人教育資源中心,并當選為全身癱瘓協(xié)會理事長。他還四處奔走,舉辦演講會,為殘障人的福利事業(yè)籌募善款,成了一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又恢復(fù)了原先那種對生活的激情。
克利斯朵夫·李維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時說:“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只能做一位演員,沒想到今生我還能做導(dǎo)演,當作家,并成了一名慈善大使。原來,不幸降臨的時候,并不是路已到了盡頭,而是在提醒你:該轉(zhuǎn)彎了!”
學會彎曲是為人的智慧,因為挫折往往是轉(zhuǎn)折,危機同時也是轉(zhuǎn)機;路在腳下,更在心中;心隨路轉(zhuǎn),路隨心寬,換一種方式去思考問題也許就會呈現(xiàn)出另一番情景。
莊則棟是我國的乒乓名將,在一次國際的比賽中,他的對手是一個日本人。在此之前,莊則棟曾在三次比賽中都輸給了他,這次,要想贏對手,可能性很小。但與往日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涉及與日本的外交,他被更多的人給予關(guān)注,周恩來親自過問。對于這場比賽,就連莊則棟自己也沒信心,因為日本人把他的特點都研究透了,比賽必敗無疑。
所有的人都以為莊不可能戰(zhàn)勝對手,但就在比賽之前的一個小時,容國團的一席話啟發(fā)了莊則棟:“日本人把你的特點都研究透了,那么就不用優(yōu)點和他打,用你的缺點對付你的對手,他們只會研究你的優(yōu)點,對你的缺點是一無所知的。”
有了容國團的這番話,莊則棟在比賽中以三比零的絕對優(yōu)勢戰(zhàn)勝對手。日本人很是疑惑:就在3個月前還是自己手下的敗將,為何現(xiàn)在自己在他面前卻變得不堪一擊了。
工作中總會有許多限制,當遇到一件無法解決的事時,也許停下腳步,暫時地想一想是否有轉(zhuǎn)彎的空間,或許換種方法,換條路走,事情就會變得簡單。
平時生活在深海中的馬嘉魚,每當產(chǎn)卵的時候,就隨著海潮游到淺海。漁人捕捉馬嘉魚的方法挺簡單:用一個孔目粗疏的竹簾,下端系上鐵墜,放入水中,由兩只小艇拖著,攔截魚群。馬嘉魚的個性很強,不愛轉(zhuǎn)彎,即使闖入羅網(wǎng)之中也不會停止。所以一只只陷入竹簾孔中為漁人所獲。不光是馬嘉魚,我們?nèi)祟愐膊焕猓粫D(zhuǎn)彎往往只能是死路一條。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奮斗的方向和生命坐標,如果奮斗方向錯了,就應(yīng)及時調(diào)整,人生坐標定位錯了,就要及時更正。如果周圍的環(huán)境無法改變,那我們就改變自己來適應(yīng)環(huán)境,這不是懦弱的表現(xiàn),更不是妥協(xié),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也正是古人所謂的“曲中求直”在生活中的最好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