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思并行:李玉強作品選(全三冊)
- 李玉強
- 4400字
- 2020-03-19 16:19:02
爭什么爭
冷眼觀世,細想世人,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人最普遍的行為是一個爭字。無人例外,即便是大徹大悟者,之前也是這樣的人。爭字伴隨大多數(shù)人的終生,連那些堅定地與世無爭,與人無爭者,也會有些必爭的事情和極力去爭的行為。人或者與人相爭,或者并無具體的相爭對手,而是獨自的與世人、與社會、與時代等去爭取自己希望的或需要的東西。爭的心理和行為不只表現(xiàn)在個人身上,團體間、地區(qū)間、民族間、國家間同樣存在和普遍。這種爭實際上也是人與人的相爭,只不過是將其放大、延伸罷了。
人們爭名利、權(quán)勢、富貧、貴賤、你我、高下、長短、得失、有無、多少;爭正義、是非、對錯、強弱、功勞、成績、勝負、上風(fēng)、體面、榮耀;爭尊嚴、地位、待遇、好處、便宜、方便、吃喝、住行、穿用、享受;爭榮譽、名聲、人緣、快樂等一切美好的、實的或虛的、需要的或無用的東西。總是無所不爭,無人不爭。而且多不少人對所爭之物貪婪無度,永不知足。在爭的程度上通常并不只是一個爭字可了,有時還會發(fā)展為奪、騙、斗、搶、盜、劫等。總是挖空心思費盡力氣,采用正當或不正當?shù)氖侄危踔敛粨袷侄巍F渌腥说挠幸猓灿腥藷o意的習(xí)慣和本能。人往往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不斷地爭取中度過自己的一生的。有目的的爭是爭的主要方面和大量內(nèi)容,人的本能與這種目的的結(jié)合有時會使人的爭達到瘋狂程度。
爭的情形之所以如此普遍甚至嚴重,我想大概主要是源于人的需要和人本性中的某些東西,尤其是貪婪。客觀的說,人在這個世界上是有許多需求的。單就生命的維持就必須有很多東西,而若想還有點發(fā)展,有點成就,生活的質(zhì)量能高一些,享受的能更好一點,需求的東西會更多。而這一切中大概除了空氣和陽光,其他的都需要人用自己的智慧、力氣、時間、勞苦,甚至屈辱去爭取,不會有自動和白送上門來的。這些東西對有的人來說,獲得會相對容易些,而對有些人而言,卻是困難甚至極其困難的,有時所付出的艱辛是會讓常人難以相信和無法承受的。事情就是這樣,生活就是這樣,人生就是這樣。這三點于每個人是不同的,也是不公平的。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這就是必須去爭取。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有些東西是無限的,有些則是非常稀缺的。有些是可以不斷增加的,有些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有些則是不可再生的。有些是可以滿足所有世人需要的,有些則只能供人類中少數(shù)條件優(yōu)越或者能力強者享用。這又是我們這個世界一個鮮明和根本的特征。世人所爭之物中的大部分實際上是人所需要的,且不能讓每個人滿足,甚至讓一些人無法企及的比較有限的東西,哪怕其中有些似乎多的無窮無盡而且在不斷地被生產(chǎn)出來。由于人們某些所需東西的不足,人們的爭便成了自然和必然。因為沒有必需的物質(zhì)和其他的保障,人是難以生存的,沒有比較充裕的物質(zhì)和其他保障,人的幸福與快樂是會有折扣的。有些東西雖然人們極為需要且極為寶貴,可由于它的無限充足,人人都可以隨意和公平的擁有和享用,所以沒人會去爭,當然也用不著爭。比如已經(jīng)提到空氣和陽光。尤其是前者,恐怕是人類最為重要和一刻也離不得的寶物。所以,世界上和人世間的不少東西的不充足和人們對它們的需求,包括不斷增長的需求的矛盾,是形成爭的一個基礎(chǔ)或根本原因。
另外,以我看,世人所爭之物似乎主要有四類:必需品、富裕和奢華生活所需之物,還有實際上用不上或沒用處的東西。我覺得,爭取前二者是無可指責(zé)的,而第三種對許多人是沒必要且可以不爭的,至于最后的那些,應(yīng)當在實質(zhì)上是徒勞甚至有點不聰明的,因為獲取它是累,得到后還是累。物當有用有值。人世間的有些東西是無法統(tǒng)計而可以稍微有點精準的,許多只是個大概的印象、看法或感覺。人們所爭中到底哪一種情形其人最多,我想應(yīng)該是爭必需品的人,因為這是人皆必需。但是,必需品的獲得在正常情況下于許多人不太困難,而且有不少的人并不缺乏,根本不用去爭,問題是已經(jīng)獲得這些的不少人還在進一步的去爭后邊的東西,在爭無法窮盡的名和利。這其中有滿足更高要求的情形,但更多的還是人的貪欲作祟,欲望的無止境是主要原因。他們所爭的目的是對之擁有的數(shù)量更多,質(zhì)量更好。哪怕在有的人那里,所擁有的東西實在是多到了其中許多已無用處,即他或沒有能力將其全部享用,或根本就不是所需要的,可他們?nèi)匀灰帲踔两弑M全力的去爭。總是有著強烈的占有欲,唯恐自己爭的少了。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可以見到許多奇怪的人,可卻見不到說自己財富很多,已不再需要,也不去獲得的人,哪怕是億萬富翁,也很少見到社會地位已經(jīng)很高而毫無緣由堅決不愿再升高的人。炫耀財富和地位的人可能很多,但滿足的人卻比較少見。這是人的本性使然。人的骨子里就可能有著這個爭字。
我今天談?wù)f這個問題,顯然也是有傾向性的,是想說有些東西是可以不爭的,有些東西的爭是應(yīng)當適度的,總是看得淡一些是有好處的。但是,這并不是對什么事情都當如此,因為爭和有些東西一樣,是有其適用性的。我這里只是指對上邊談及的后兩類情形。我同時認為,對許多東西不但應(yīng)當積極去爭,甚至還需要堅決的,包括誓死捍衛(wèi)。比如國家的尊嚴、自己的人格、人民的利益、正義、真理,包括對人類有益的事業(yè)的奮爭等等就非爭不可。顯然,這些是所爭之物中最高層次和最具意義的,是每個人應(yīng)當盡力去爭的。這種爭無疑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從某種意義去看,社會秩序的維護,人類文明的進步主要靠得是人的奮爭,至少爭是其中主要的決定性因素。爭于個人同樣有著促其上進和創(chuàng)新的作用。爭在這些方面當是一種動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與我今天想說的那些內(nèi)容的爭混為一談,因為,它們有著根本的不同。同樣顯然的是,在世人們所爭的行為中,屬于這類情形的并不很多,在有的人那里甚至極少,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只在爭我在本文中所談的后幾類東西。結(jié)果往往是無多大益處甚至常常有害,尤其是當其太過適度時通常會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后果。人世間的許多罪惡就源于這樣的爭,不少人的大多心思和氣力,包括智慧似乎被這個爭字耗費了,折騰了。有的人到了晚年回首往事時,才會發(fā)現(xiàn)一生中勞心費力吃苦受累,傾其所有去爭的東西里有不少是沒有意義的。他們雖然明白了,可卻已將生命消耗的無多了,有的只是悔恨。自然,也不會是所有的人都如此,有不少人是明此情知此理的,他們的問題是出在不能有效的抵御自己的本能或者也可以稱之為貪欲上。如果我們用心去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但凡有人之處,哪怕只僅僅是幾個人,其間也有爭的事情。其實這也正常。而且,有人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人爭爭什么,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但盡管是這樣,我還是覺得許多東西不必爭,有些東西可以少爭些。
我這樣認識問題,是因為我以為,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很多,但卻不是人人有份的,也就是說它們只屬于擁有獲得條件的人,除此之外要獲得自然是非分之想,是幾無可能之事。當然,為人雖然應(yīng)當有雄心大志,而且人的發(fā)展從宏觀上看也可能是無限的,但偉大卓越之人歷來只是少數(shù),甚至個別,人的一切,包括爭,還是應(yīng)當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不可有無可能都憑愿望而一門心思,竭盡全力,因為沒有可能的事情自然也會無果。既然如此,人為什么要用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甚至生命去做這些無可望的事情呢,為什么要沒事卻又要給自己找添煩惱與痛苦呢?做這樣的事不就有點不那么聰明嗎?哪怕對美好的希翼沒有錯。還有,我總覺得有些東西對不少人是可有可無的,有它很好,沒它也不大影響什么,至少是可以過得去。有些東西的確寶貴,但卻不一定就有實際用處。比如金錢,如果已經(jīng)很足用的話,再增多也只是個數(shù)字的概念罷了。其實就更多的人而言,生活富裕就可以了,奢侈的生活自然也很快樂,但卻不一定就好,因為它使人產(chǎn)生惰性和失卻進取的作用的確是存在的。但是,對此既清醒又能抑制自己貪欲的人卻不是很多。只要覺得是好東西,許多人就會產(chǎn)生盡可能多的去獲取的心理和行為,往往是管它有用沒用先弄到手再說。其情形有點與面對一桌山珍海味,不管自己能否消化得了,總是想吞下肚和盡力如此的情形相似。事實上,好東西擁有的不對路或過多,也不一定就是好事,這與美味佳肴吃壞了身體的情形相似。任何東西的意義都在于它有用,有用才有價值。美好只是一種象征,于不需要者也是缺乏意義的。一個人需要什么,然后就爭取什么才是正確的,其中當然也包括為著日后必然的,或者可能需要的現(xiàn)今就去爭取。還有,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是有明確的標準、界限和答案的,而另一些事情卻是模糊的,可以由人去理解的。也就是說有些東西是爭不出結(jié)果的。老話說,賢人爭錯,愚人爭理。就是因為爭理多是爭不到什么的,如果有,那會多是閑氣。因為有些事情也是不必一定要求錯對的,退一步,低個頭,道個歉,會影響什么,損失什么?在有些時候和事情上,不爭不是懦弱,倒是強大,只要自己認為正確,何必缺乏底氣的去和人爭辯呢。再說,與不及自己的人有什么爭頭,與強于自己的人又能爭到什么。所以,人之所爭應(yīng)當有三個注意:一是需要;二是可能;三是適度。再啰唆一句,擁有某些可以使人幸福,擁有另一些則未必;擁有的適度可以快樂,但若過度則可能痛苦。
在爭的問題上,人們做得不是太少,而是過多,其中許多是超過自己可能和需要的,結(jié)果引來的多是悲劇,至少是煩惱。當人們認識到不該怎么做和應(yīng)當怎么做的時候,多是為時已晚或到了老年階段。是在爭了大半輩子之后,也是在大悟大徹了事理,看清了人生之后,或者也可以說境界提升到了一定高度之后。到了此時,許多人才會發(fā)現(xiàn)平生苦苦相爭之物中有許多是沒有意義的,有的甚至是常常會產(chǎn)生負效應(yīng),造成損失的。人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愚蠢可笑。而且既笑自己的當初,也笑世人的眼下。他們悔恨自己的過去。可是,自己的愚蠢和可笑往往不會警示到后人,自己的悔恨亦無法阻止后人們?nèi)帯J廊司褪沁@樣世代不休、一再重復(fù)著這種爭、這種奪、這種斗。爭,也成了人世的規(guī)律之一。世人可能有著不少的悲哀,以我的看法,對世間許多事情和道理明白得太遲當是最大的。不少人由于不明世理而幾乎終生糾纏于某些本當不該如此的東西之中,直到被弄得身心疲憊,苦不堪言之后才會明白和罷手。更可悲的是有的人甚至至死還不明白。人們對爭的情形屬于此類之一。
生活是有趣的,有些人常會做些不該做或可以不做,做了并不見得就一定會有好效果的事情,卻忘記了或不愿去做應(yīng)當做也能夠做,做了一定會有益處的事情。統(tǒng)觀世人所爭之物,大多是名利,是物質(zhì)的財富。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好東西還有很多,其中有的是無限的,可以滿足每一個世人的需求。哪怕這個人獲得了多少,也絲毫不會影響到另一個的獲取。而且,一點也用不著人們相互去爭,不會因為想要得到而與同樣想要得到的人發(fā)生矛盾,只要自己愿望就可以擁有。比如德美的就屬于此。可問題是不少的人不能使自己去更多的擁有這些,或由于上述的原因,或盲從眾人的行為而去傷神費力的爭名奪利,追逐身外之物。事實上,這種爭是完全可以淡一些的,少爭或在許多事情上不爭,包括盡人事,順天意,順其自然。這樣做可能會更好些,輕松些,幸福些,快樂些和更有意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