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思并行:李玉強作品選(全三冊)
- 李玉強
- 4660字
- 2020-03-19 16:19:02
人生目的
由于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并非自愿且是處在無知狀態之中,所以,當初似乎不存在來到這個世界上為的是什么的問題。人生的目的是后天的事情,是人稍懂人事,或者主要是長大成人,對世界、世人、事物有了認識之后的事情。對此,許多人自覺和清醒,有些人無多少意識和懵懂,還有不少人二者皆有,分別反映在不同的事情上。這些是表面上的情形,其實際上人生目的于每一個人都是存在的,無論是什么樣的人,包括人云亦云或隨著人的本能活著的人,包括并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而活著,只僅僅是活著的人。我以為從世人的人生結果,從事物的基本狀態看,每個人還是有自己的人生目的的,哪怕是無意識的。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究竟為的什么?世人們的答案很多。其中有哲學的思考,人生觀的見解,信仰和宗教的說法,人的本性的驅使和通俗的認識、生活的感悟等等。總是有所不同,各有其理,也都有信奉者和踐行者。但無論是什么人,也無論他對人生是什么樣的理解,堅持的是什么樣的態度,人生的目的還是少不了享受生命、生活的幸福和快樂。這是人類共同的,也是最根本和最終的。不管是否承認,實質上還是這樣的。我們如果透過許多表象的遮掩去看它的最終目的,是不是可以認為人們的理想、希望和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享受,包括人生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這個,哪怕所享受的東西其性質和內容很是不同。哪怕真的不是為了享受而去做事,以至本就只是為著某些事業而從未想過享受的事情,但做事的過程和結果卻常常會給他們帶來享受。也就是說,無論主觀有無這種目的,但客觀上卻出現了這種結果。總歸是有著享受的情形存在。我以為這是能夠肯定的,因為是事實。
我的這種認識大概不會為許多人認可,因為有把人的思想境界降得似乎過低,也好像太過簡單、膚淺、俗氣、自我和直露的嫌疑。至少有很多的人其人生目的不在這個水平上,而更崇高、更圣潔、更偉大、更美好。我記得愛因斯坦就說過三句話:“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做是生活的本身——這種理論基礎,我叫他豬欄的理想。”肯定的是,世界頂級人物的論斷是毫無挑剔的正確。事實上,不只是他,而是古往今來無數優秀、偉大、卓越、杰出的人都持相同的認識。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這樣。他們通常把自己的人生目的確定在這些方面,他們認為自己來到人世就是為了做些事。他們往往為了正義與真理。為了人類崇高信仰和美好社會而不顧一切,不惜一切,辛勤勞作,歷經磨難,承受危險以至犧牲生命。他們義無反顧,毫無保留地把時間、精力、智慧、財產、生命及其所有的一切獻給了自己的美好信仰和人類的偉大事業。他們是世界上靈魂最純潔、高尚、道德、美好的人。是精英、是人杰、是英雄、是楷模,是貢獻最大,人生價值和意義實現到最大的人。他們以天下和世人為己任,以推動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為職責。他們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具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為了這個世界更美好可以沒有我”的大無畏氣概;他們有著至高的人生境界、眾多的做人美德和社會公德;他們充滿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只講奉獻、不要享受的美好精神;他們有不管風吹雨打,不計名利得失,甚至置個人的一切于度外而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堅定信念;有著不怕困難,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怕失敗而永遠進取和拼搏的頑強毅力。他們的人生目的無疑是最正確和最高層次的,是最高尚和最優秀的。由于他們的存在,人類歷史在不斷地創造著和推進著。我這樣說,與唯物史觀并不矛盾。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歷史,個體的實踐或推動或阻礙歷史的發展。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徒,我認為是這樣。我想,社會實踐的主體,應當既有群眾,也有個體。這些個體大概應當就是我這里列舉的這些英雄豪杰。個體實踐對歷史發展的推動或阻礙,應該也算作對歷史的創造,而且這些人創造歷史的能力和結果可能更大些。我一直認為,歷史是人民群眾與英雄豪杰共同創造的。人民群眾的作用顯示在整體上,就單個而言,英雄豪杰的作用會遠遠大于普通群眾的,話顯然說的有點遠了,之所以這么說,是想表明這些人的重要和寶貴。總之,這些人是世界的福星,是人類的幸運。
前面提到了,雖然這類人畢生致力于為著人類福祉的崇高事業,不曾想過自身的享受,似乎后者非人生之目的。但事實上他們的生命還是享受到了許多的美好,而且所享受到的東西和他們的人生目的一樣,屬于更高層次。他們會由于自己帶給他人、社會和人類的幸福而自身快樂,哪怕這樣做時沒有想過會有這種享受。我今天談論人生目的是享受,或者至少有這個目的,就是覺得從最終結果上看似乎是這樣的。我真的不敢對偉人的論斷不尊,只是胡亂的想到了這些。
肯定的是,上面的這些人只是人類中的極少數,對眾多的普通人來說,是不敢想象的和望塵莫及的,能夠以其為榜樣而努力學習和奮斗的,只是為數不多的優秀者。以我的觀察,在其以下的各層各類的人們,其人生目的或明或暗,或自覺或不自覺,或多或少的還是享受,甚至在有的人而言全部是享受。不同之處是有的人不將此明言,有的人卻敞開心扉不諱言。有不少人通常將享福與否和享受多少作為衡量人的生活質量,判定人生的幸運、價值和意義的標準,將享受作為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希望和追求。他們的言行,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是表象的或根本的,是整體的或部分的,是暫時的或終了的,似乎都是為了享受和在享受。在這點上,幾乎所有人都是相同的,無論是大人物,還是普通人,是達官貴人,還是黎民百姓,無論他們各自所做的事情是多么的不同,也無論他們所獲得享受是物質還是精神的,或是多么的有別,可他們的動機和行為卻是一致的,其作用和意義是相同的。自然,并非人們的全部目的和所有行為都是這樣的,不都自私到這種程度。肯定的是,在大多數人那里,人生目的和行為中有著眾多更高意義上的東西。除了上邊所說的那些人的高遠境界和無私奉獻,至少還有對他人、社會和人類的責任、有用、有益和貢獻。他們只是沒有前類人純粹,而將自己的享受寓于為他人和社會的勞動、創造、貢獻之中罷了。而且,肯定的是這些是他們人生和生活的主要內容,是他們獲得享受的前提和來源。甚至,在更多的時間和事情上,首先考慮和去做的是這些。他們雖然做不到大公無私,但通常卻可以先公后私,至少二者兼顧。他們仍然是道德的,甚至是高尚和美好的,至少在有些時候和事情上會是這樣。之所以這樣認識,是因為我覺得,人既是生活在理想之中,更是生活在現實之中。生命之需是那么的具體,生活又是那么的實際,心靈應當美好,精神應當高尚,可保障生命的有些東西,尤其是物質的東西,看上去雖是低俗,但卻非有不可,人們無法不為之。崇高和美好大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條件和能力去向往和努力獲得的。人也不可能都達到一個高度而統一,能夠做到這樣可以說已經不錯了,對有的人來說,可能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所以,這些是可以理解的,能夠認可的,因為它是正常的。其實,世人和事物的原本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只能希望和要求更好,卻不得也無須強求最好,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事。總之,無論是否承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事,奔的就是享受,無論是一種什么樣的享受,至少少不了享受的成分,或者說享受是其中之一。因為這是回避不了的事實,哪怕聰明人可以將自己的行為掩飾得非常巧妙。
毫無疑問,我們這個世界不是簡單的、純粹的、絕對的、單一的,而是復雜的、多面的、相對的、混合的。是美好與丑惡、高尚與卑下、幸運與災難、快樂與痛苦并存的。我以為前者是主流,人的享受應當是主要的。從古至今,真正對生活絕望的人雖然有,但卻是極個別而無法構成比例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人們總是覺得生活里還有許多可供自己享受的好東西,只要能活著,至少還有對其的希望和可能,哪怕在有的人那里眼下的磨難極大,需要承受和忍耐的痛苦實在難熬,可他們還會掙扎著活下去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絕望,甚至相信“好死不如賴活著”,包括有些活著實在是生不如死的人也會這樣。他們幾乎都在用非常的忍受力承受著苦難,用非凡的忍耐力等待著轉機的出現。活著的本能和欲望在他們身上依然是那么的強烈,包括有些在旁人看來沒有堅持下去的必要的人們,比如有些患上絕癥的晚期病人。人們常常會驚奇他們是那樣的留戀生命,不解他們似乎只要活著一切都是次要的表現。事實上,他們貪生拒死,是因為對生命的享受還留有幻想。由此看來,生命過程里的享受似乎也是主要的。否則,世人對生命的渴望和眷戀會少得多,尤其是身處不幸的人們是不會有如此強烈的求生本能和欲望的。是享受引誘和主導者人們度過自己的一生。
問題分析到這里,顯然得對享受再做些說明,否則有可能會使人將其理解為只是享受安逸和圖快樂,哪怕享受中確有它們,哪怕這些在有些人那里是享受的主要內容。享受是一個內容非常寬泛的概念,一切可以給人心靈帶來愉悅,可以滿足人的需求的東西。其中絕大多數是美好之物,也不排除極少數的低級以至卑劣丑惡的東西。享受及其內容是有層次的。崇高的人生目的的追求帶來的享受多是高級的,是心靈的快樂,一般的生命追求得到的享受多是感官的刺激或物質的滿足,其間有著思想境界、人生價值、生命意義、生活趣味等等差異及其懸殊。善愛之人有他們的享受,邪惡之人也會有自己的享受,但二者的內容在許多主要的方面應當是不同的。總是每一個人都有他渴望和有條件享受的東西,無論內容、性質和多少。享受并不只是象征不勞而獲,好吃懶做的貶義概念,這樣認為的人有,但不是很多。更多人的享受還是他的勞動所得是他辛苦的回報,也是他人生的幸福快樂所在。享受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是正當、正常和擁有積極意義的。享受既是一個概括的概念,更是一個可以分述的或者有許多具體情形的概念。可以說每一種人生目的中都有著與之配套,或者相適合的享受。換句話說就是,具有不同人生目的的人都可以獲得他們所希望或自然隨之的享受。但有兩點應當肯定:一是無論有無意識、自覺和追求,享受應當是所有世人的人生目的,至少從最終結果看是這樣,哪怕它只是其中的主要者。二是人生目的應當追求更高境界、成就和享受。
說完以上的話,這個話題也就算結束了。可我又想起了一件事,覺得與之有關,就再啰唆一下。我覺得追求享受不只是人類的意愿,似乎上蒼也有讓人類更多享受的意思。我想,上蒼為什么在造就人類之前就給了人類這么一個擁有萬物,可賴以生存的地球呢?大概還是為了人類。世界萬物與人類原本就呈一種自然和諧的狀態,萬物本就養育著人類并為人所用,為人享受。人與自然各有自己的獨特法則,同時也有共同的和互有聯系的法則。人在適應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同時,也在改造著以至征服著自然,其目的恐怕在根本上還是為了人類的享受。人們所說的為了世界更美好,其中當然包含自然和社會兩方面,但美好的目的仍然是增多人類的享受和提高享受的水平,包括社會的發展,時代的前進為的也是這個。至于這種改造和征服過程中局部出現的急功近利,生態破壞,竭澤而漁,環境惡化,人與自然失調等則是另一個話題,但其所以如此,還在于人類對享受的超前和過度。當然,也不可否認自然中的有些東西也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如常見的天災。但是,這不否定我之上所言,因為這里所說的人為因素,可更多的卻是自然的一些屬性,和非常偶然的情形居多,不占主要的方面,總還是正常大于非正常。問題只是人們對某些自然現象尚未探秘,尚未征服。若但能夠如愿,那它們一定會更多地造福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