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瓷器簡明讀本
  • 楊佳梅 張潤平
  • 1358字
  • 2019-12-25 17:47:32

3 秘色入心——青瓷純熟的越窯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唐代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一詩給人留下一個千年的遐想,什么是秘色瓷?雖然越窯窯址的發掘一個接一個,越窯青瓷的出土也越來越多,但是誰也無法定位怎樣的越器為秘色瓷。這個千年謎團終于在1987年隨著陜西法門寺唐代地宮的發掘而被解開。

法門寺始建于漢,原名為阿育王寺,隋代始稱法門寺。唐代宗大歷十三年(778年)的碑銘記載此時的法門寺已是李唐的皇家寺院,后歷代翻修更名,香火一直持續到民國。1981年因塔身坍塌,才開始對廢墟進行清理與發掘。唐代塔基地宮出土的13件有《衣物帳》記錄在冊并且名為秘色瓷的碗(圖3-8)、盤、瓶、碟讓陶瓷學界興奮不已,這個中國陶瓷史上最早也是最具體的實物與文字記載相對應的舊藏,揭開了秘色瓷器的神秘面紗。這批封存于咸通十四年(874年)《衣物帳》和卒于中和元年(881年)的陸龜蒙詩句《秘色越器》,當是“秘色”一詞最早的文字資料。

圖3-8 唐秘色釉碗

秘色瓷實物的發現,立即引起了陶瓷學者的關注,大量研究和探討文章紛紛出爐,關于何為秘色瓷的觀點也是眾說紛紜。因為法門寺出土的這批秘色瓷器,雖是皇家貢器,品質優良,但釉色青綠、青黃、青灰皆有,以前對“秘色”從釉色上的猜測似乎不成立。其實從宋代開始,對“秘色”之意的探討就已經開始了。宋代曾糙《高齋漫錄》中說:“吳越秘色瓷,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边@是對五代時期秘色瓷的解讀,因為五代吳越國錢氏王朝對統治區域內的越窯具有掌控權。北宋末、南宋早期趙令畤的《侯鯖錄》中記載:“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比見唐《陸龜蒙集·越器》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酥茣r已有秘色,非自錢氏始?!笨梢娫谒未鷮γ厣删陀胁煌^點。今學者對于秘色瓷也是各抒己見,有的認為是區別于越窯常見青中泛黃釉色的另一種青中泛湖水綠的一種高品質越瓷;有的認為秘色之“秘”通“密”,與當時信奉的密教有關,所以僅在法門寺供奉帳中出現;有的認為“秘色”只是對青瓷釉色贊嘆的文學描述,是對越窯優質青瓷的愛稱。對“秘色”之解讀雖有不同見解,但秘色瓷作為高檔瓷器貢于王室貴族是沒有非議的。五代吳越國時期當是“秘色瓷”生產的鼎盛時期,《十國春秋》卷七十九《吳越·文穆王世家》記載,錢元瓘在位時,曾給后唐朝廷進貢了“金棱秘色瓷器二百事”;他死后隨葬秘色瓷10余件,其妻馬氏墓隨葬秘色瓷44件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臨安文物館:《五代吳越國康陵》,《文物》2014年6期。。吳越國晚期錢弘俶統治時期,與北宋有18年交叉,浙江省博物館陶瓷專家李剛認為這個時期是越窯的極盛期,官府控制的制瓷作坊的范圍擴大。宋太祖、太宗兩朝的《供奉錄》記載錢弘俶進貢了14萬多件金銀飾陶器,宋太宗元德李皇后陵出土的越窯青瓷器(圖3-9)就是這個時期越器的真容,其精巧的制作工藝、晶瑩的釉色、流暢的刻劃紋飾,讓秘色瓷達到了瑩潤如玉、青翠入心的境界。

圖3-9 五代越窯秘色釉套盒

越窯自東漢晚期創燒以來,經歷了東吳、兩晉、南朝、隋和初唐、盛唐的發展,中晚唐逐漸進入了輝煌時期,五代吳越時期達到鼎盛。

再觀陸龜蒙的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其對越窯窯場的興盛場景描述:當越窯開窯之際,堆積在各窯場的剛出爐的青瓷遠遠看去如同“千峰翠色”,可謂壯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哈巴河县| 大兴区| 宁蒗| 巍山| 茌平县| 东乌| 辽宁省| 满城县| 桂东县| 新丰县| 饶河县| 淮滨县| 马关县| 宝山区| 松阳县| 洪湖市| 大冶市| 田东县| 哈尔滨市| 普安县| 惠安县| 龙胜| 乌鲁木齐县| 锡林浩特市| 涡阳县| 龙岩市| 九台市| 健康| 沈丘县| 互助| 镇平县| 桐乡市| 抚顺市| 甘泉县| 土默特左旗| 铁岭县| 宜君县| 桐梓县| 综艺|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