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新型城鎮化 建設美麗中國

城市建設該往何處去?標題:這是典型的設問式標題,也是申論文章里面常用的一種標題方式,這樣的標題有三個好處:一是能緊扣主題,二是點明了文章寫作角度,三是引起讀者思考,有心往下看。

一方面是霧霾要“拿下”、經濟要“上坡”的目標,一方面是就業壓力、財政壓力、發展減速的考驗。中國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開篇:開門見山甩出問題,“中國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深受心肺之患的國人,深知“三高一低”的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但出路在哪里?我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們不看GDP,而是看財政收入、群眾收入和環境指數,但是當過剩產能被淘汰,群眾的就業如何保障?當高污染的傳統產業被減壓,財政收入從何而來?當財政收入都不能保障,又拿什么去治理環境?承上啟下:進一步解釋“十字路口”的含義,用設問句的形式引發共鳴和思考。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在此語境下,在中國的困境中,新型城鎮化,就成為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拋出文章主題:新型城鎮化,被寄予厚望,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但城鎮化的進程卻不容樂觀:一面是“走向世界,建設國際大都市”,一面是“暴雨淹城、馬路澤國”;一面是“大馬路、大立交、大草坪、大廣場的大規劃”,一面是“被上樓、被流轉、被剝奪、被折騰”;一面是“古城古街給新地標讓路”,一面是“千城一面和認同危機”……城市化過程中的種種亂象,讓人警惕,發人深思:城市化的真諦和意義到底是什么?城市建設究竟該往何處去?喜中堪憂的現實:歸納概括了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的問題種種

城市是人的城市,不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當叫停。以人為本,是中國城鎮化的本質屬性。我國一些地區城鎮化過程中,存在“重物輕人”、“見物不見人”的現象,把城鎮化簡單粗暴的等同于高樓大廈的建設。而沒有同時推進人的城鎮化、人的融城化,沒有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轉變。新型城鎮化是系統工程,涉及人口、土地、資金、戶籍、產業諸多要素,要“先謀后動”,而不能作為追求GDP的手段和“應景之作”。方向一:人文城市,不重物輕人。

城市必須科學規劃,睡城鬼城的彎路,不能走。珠三角、長三角城市圈的發展,給了京津冀一體化以啟示。城市應根據自身特色優勢,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城市生態圈,這也能有效避免城市“攤大餅”式擴張亂象;過分追求寬馬路、大廣場,新城變成睡城鬼城;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而沒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都是鼠目寸光的,是不可持續的。方向二:協同城市,不建睡城鬼城。

城市需要呼吸,“水泥森林”式城鎮化,要杜絕。每一個城市都應該是生態城市,綠色、低碳、節約。讓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不走發達國家城鎮化高能耗、高排放的老路。我們需要的是森林城市,但絕不是讓城市窒息的“水泥森林”。方向三:生態城市,綠色生活

城市是靈動的,摧毀人文歷史的城鎮化,不可行。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文和風情,城市現代化不等于“城市一樣化”。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應貫穿于城鎮化的始終。古村落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體現,需要保護,需要激活。推進城鎮化建設絕不能以瓦解農業文明、犧牲文化多樣性、破壞古遺產為代價。方向四:文化城市,延續文脈,留住鄉愁。

把城市當作精品藝術來規劃、來設計、來建設,追求設施配套齊全,設計獨具匠心,施工精益求精,用新的經典創造新的歷史,用新的科技推進城市智能化,用新的理念優化城市生態,我們就會擁有一個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城市,才會讓生活更美好。結尾:用“正向舉措”順勢點題收尾,這是論文中常用的一種結尾方式。

(作者:樊倫霞 來源:半月談教育)

Analyse范文評析


一、時政熱點和申論考點

本文應對的時政熱點:城市“攤大餅”式發展與“大城市病”,“千城一面”與新型城鎮化,京津冀一體化的啟示與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本文應對的申論考點: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常態,如何以人為本地推進城市化進程,建設美好的城市,讓經濟發展更健康,讓社會風氣更純良,讓生活環境更美好。


二、寫作框架

宏大背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十字路口——點明新型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概括城鎮化堪憂的現狀——指出新型城鎮化的四個方向: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如此,城市才會讓生活更美好。


三、文章點評

1.文章內容點評

(1)標題:這是典型的設問式標題,也是申論文章里面常用的一種標題方式,這樣的標題有三個好處:一是能緊扣主題,二是點明了文章寫作角度,三是引起讀者思考,哪怕只是一閃念。這就是好的標題。

(2)開篇:用高度概括宏大背景的方式開篇,簡明扼要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一個“十字路口”給人一種強烈的緊迫感。那么,應該怎么辦?而這正是作者要說的,所以,讀者會接著看下去。這就是成功的開篇。

(3)主體:分別講到了新型城鎮化被寄予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厚望,但是現實中的城鎮化建設卻不盡如人意,未來建設的方向應該是兼顧人文、協同、生態和文化。

(4)結尾:前面講了很多“不能”做的,雖然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了“正面”觀點,但不是特別明確,所以,這里用一個“正向”歸納概括內容的方式結尾,既起到了總結點題的作用,又做的恰到好處。很贊。

2.文章形式點評

(1)結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完整。

(2)行文:用詞簡潔生動,表達流暢得體,論證適度有力。


四、好詞好句

1.文中自有黃金句:

①一方面是霧霾要“拿下”、經濟要“上坡”的目標,一方面是就業壓力、財政壓力、發展減速的考驗。中國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②深受心肺之患的國人,深知“三高一低”的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但出路在哪里?

③我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們不看GDP,而是看財政收入、群眾收入和環境指數,但是當過剩產能被淘汰,群眾的就業如何保障?當高污染的傳統產業被減壓,財政收入從何而來?當財政收入都不能保障,又拿什么去治理環境?

④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在此語境下,在中國的困境中,新型城鎮化,就成為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

⑤城市化過程中的種種亂象,讓人警惕,發人深思:城市化的真諦和意義是什么?我們需要的究竟是怎樣的城市化、為誰的城市化?城市建設究竟該往何處去?

⑥城市需要科學規劃,睡城鬼城的彎路,不能走。城市是人的城市,不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當叫停。城市需要呼吸,“水泥森林”式城鎮化,要杜絕。城市是多樣的,摧毀地方人文的城市化,不可行。

⑦用新的經典創造新的歷史,用新的科技推進城市智能化,用新的理念優化城市生態,我們就會擁有一個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城市,才會讓生活更美好。

2.文中自有詞如玉:城市的世紀,新型城鎮化,戰略支點;國際大都市,暴雨淹城,馬路澤國;大馬路、大立交、大草坪、大廣場,大規劃;被上樓,被流轉,被剝奪,被折騰;圈地運動,圈縣運動;失地農民,無業市民;古城區、古街道,新地標;千城一面,認同危機;土地出讓收入,土地抵押融資;交通擁堵,公共安全,環境污染,城市病;以人為本,重物輕人、見物不見人;人的城鎮化,人的融城化;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先謀后動,應景之作;水泥森林,城市一樣化;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智能城市,文化城市,生態城市。

叩問土地標題緊扣主題,有敬畏,有求索。

過去人們常講: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中國農村。今天我們要說: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當下中國。一個小類比開篇,點明土地的一貫重要。土地是社會矛盾的一個焦點。多少問題在生成,多少力量在博弈,多少歧途在伸展。總:土地與社會矛盾。

統籌城鄉發展,是破解“三農”問題的希望。而時下許多地方的“統籌”恰恰是對農民土地權益的侵奪。迅猛的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土地的快速升值,也給農民帶來了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難逢機遇。然而,不少地方政府,卻在違背農民意愿,強制拆遷,以“土地換社保,宅基地換住房”,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拆村并居,讓農民上樓,常常是對農民一場可怕的掠奪。統籌城鄉與土地侵奪。

轉變發展方式,是突破資源瓶頸的路徑。我們生態污染和氣候惡化的倒逼、擠壓中,開始重視起能耗問題。但是,在許多城市工業項目已經難于落地和農村18億畝耕地紅線屢遭撞擊的困擾中,為什么看不到與能耗同樣緊迫的地耗問題呢?在攤餅式的城市擴張中,在運動式的空城制造中,粗放型、浪費型城市化道路已經走到盡頭,為什么不去從集約式土地開發中尋找新的空間和出路?轉變發展方式與能耗問題。

抑制貧富分化,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基點。中國的暴富神話和返貧故事,往往都圍繞土地而發生,而展開,而進入高潮。隨著房價暴漲,少部分人一夜間站到社會財富的頂端,無房戶們則會被輕易甩出財富積累的大門。房地產領域日益成為權貴資本膨脹、政府官員腐敗的重災區。有辦案人員說,房地產的產業鏈有多長,權錢交易的食物鏈就有多長。抑制貧富分化與房地產權錢交易。

維護社會穩定,是營造和諧生活的前提。目前,農民維權的焦點是征地拆遷,城市民生的焦點是住有所居,背后都是土地問題。全國每年由此滋生了多少社會沖突?甚至引發流血自焚。以農民工、大學生為主體的新生代,正在城市大山般的房價壓力下,艱難地拼搏著、堅持著,為了眼前那一線奮斗的希冀,頭頂那一縷理想的陽光。如果一個個競相崛起、美輪美奐的城市,容不下這一最有希望人群的期求和夢想,那對社會、對明天,意味著什么?維護社會穩定與因土地引發的社會沖突、因房價而生的社會壓力。

政府調控的根,是平抑市場風險的杠桿。但這一杠桿常常是調而不靈,控而不動。如抑制房價泡沫,國務院接連推出新政,甚至是“史上最嚴”,也一再遭遇市場反彈尷尬,主要是來自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者等既得利益集團的頑強抵抗。因為,土地中生成著暴富機制,土地出讓金也已成為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政府調控地價與既得利益集團的頑強抵杭。

土地是民生幸福的一個痛點。中國當下一些重大的民生問題,幾乎都可以找到與土地發生的聯系,都可以從土地里找到求解的秘道。總:土地與民生幸福。土地,對于蕓蕓眾生的意味,不僅是物質的,工具的,而且是精神的,價值的。是土地,給了我們生命豐潤的滋養,賦予我們人生幸福的意義。今天,在不少地方轟轟烈烈的拆村運動中,在許多城市一浪一浪的肆意擴張中,土地被折騰,被流失,這是社會最糾結的矛盾,家園在凋敝,在沉淪,這是我們最痛切的悲傷。

(來源:半月談網)

Analyse范文評析


一、本文應對的時政熱點和申論考點

1.時政熱點:“經濟轉型、城鎮化、土地流轉”系列。

2.申論考點:如何看待經濟轉型中的種種矛盾;城鎮化的必要性;城鎮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土地流轉的官方觀點及注意事項;土地在城市和農村中的重大意義;土地與社會貧富分化;土地與社會公平正義等。


二、寫作框架

一句話引出話題點——分析要害——分析原因——分析意義——點題收尾。


三、文章點評

1.文章內容點評

(1)標題:標題緊扣主題,有敬畏,有求索,有感情,切國情

(2)開篇:一個小類比開篇,點明土地的一貫重要,引出話題點即土地問題。

(3)主體:主體分為三個分論點:土地是社會矛盾的一個焦點,土地是民生幸福的一個痛點,土地是深化改革的一個起點。每一個分論點下面,又分為三到五個小論點。節奏明快,論證充分。

(4)結尾:一個小類比,一句話點題收尾,呼應標題。

2.文章形式點評

(1)結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完整。邏輯清晰,通過大歸納——大演繹——小歸納——小演繹來實現;層次分明,通過“總分總”形式來實現,“大總分總”和“小總分總”貫穿文章始終;結構完整,通過論點、論據、論證、結論咸備。保證了文章嚴絲合縫,渾然天成。

(2)行文:大開大闔,收放自如,剛柔并濟,類比、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運用自如。由此,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四、好詞好句

1.文中自有黃金句:

①過去人們常講: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中國農村。今天我們要說: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當下中國。

②土地中生成著暴富機制,土地出讓企業已成為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

③以農民工、大學生為主體的新生代,正在城市大山般的房價壓力下,艱難地拼搏著、堅持著。如果一個個競相崛起的城市,放不下這一最有希望人群的最卑微的期求、最單純的夢想,那對社會、對明天,意味著什么?

④“但有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那是寫在墻上的標語口號,我們已經過早地遭遇到“成長的痛苦”。

⑤土地,對于蕓蕓眾生的意味,不僅是物質的,工具的,而且是精神的,價值的。是土地,給了我們生命豐潤的滋養,賦予我們人生幸福的意義。

⑥土地是深化改革的一個起點。回首滄桑歷史,中國社會的每一場重大變革,中國人民的每一次重新出發,幾乎都是從土地開始。當下中國,還得把土地問題讀懂,還得把人地關系理順。

⑦杞人憂天,我今憂地。

2.文中自有詞如玉:

土地,農村,中國;社會矛盾,統籌城鄉,“三農”問題;土地權益,行政強制;財產收益,生活方式;未來生計,發展空間;“土地換社保,宅基地換住房”;土地權利,公共服務;發展方式,資源瓶頸;生態環境,貧富分化,社會公平;暴富神話,返貧故事;房價暴漲,財富積累;權貴資本,權錢交易;土地問題,社會沖突;暴富機制;土地出讓,“第二財政”;深化改革,人地關系;市場機制,稀缺土地;農民意愿,市場規律;城市擴張,變相剝奪;利益沖突,利益關系,公平正義;表達通道,平衡機制;民主權利,人格尊嚴。

水資源向何處尋求安全標題:緊扣主題,角度鮮明。

曾經的北京城,水資源豐沛充足,有生機勃勃的萬泉河,有碧波蕩漾的玉淵潭,有清冽潔凈的蓮花池……它們默默滋養著這座古城。當下的北京城,萬泉河在斷流,玉淵潭在變色,蓮花池在枯竭,各大水庫也青黃不接、捉襟見肘。

這其中既有雨水不豐、水源過度采用和污染的因素,更有城市快速擴張對水源過度和不良使用的助推。城市要發展,人口在增加,需要增加用水量,工業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洗車、洗浴等服務業用水需求的攀升,無疑加劇了用水需求,但這都是必要的用水消費。節約是不浪費,而不是不消費。所以,我們更應關注的是那些對水資源的不必要的消耗,如生活中、生產中或因技術不到位、或因設備不到位、或因意識不到位,而導致對水資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浪費,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對水資源直接或間接的污染。分析導致缺水的原因,引出作者的關注點:不合理用水問題。

面對水資源的日益匱乏和對水資源需求的與日俱增,面對京城水資源緊缺的現實,其實,走節約高效可循環用水之路是走出“怪圈”的不二法門。這扇門的鑰匙就在政府的手里,這是對它執政能力的考驗,是它施政理念的彰顯。承上啟下。提出解決之道:走節約高效可循環用水之路。

中央要做好水資源利用的頂層設計。大到經濟轉型升級,由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低能耗、低投入、低排放的集約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到設立水資源管理機構,對水資源的開發、分配、收費及污水處理等實行統一管理,實現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全國統籌;小到政績考核制度的改變,由唯“GDP”是舉,走向對經濟發展與資源消耗和環境損害的綜合考核;微到出臺《水法》,對用水權、用水額度、水費征收等作出詳細規定。舉措一:中央要做好水資源利用的頂層設計。地方要做好水資源利用的部署安排。根據京城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利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優勢,大力發展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生態旅游等耗水小、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率先實現產業升級;建立全市的水資源網絡,統一調控,合理配置水資源;嚴格高耗水項目的審批,監控其建設;建設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通過低水價來鼓勵用戶使用再生水。舉措二:地方政府做好水資源利用的部署安排。

依法行政貫徹落實相關法規。好的政策還要有好的執行,嚴肅執法和監督,相關部門及其執法人員不能攝于資本強勢或利用手中權力進行尋租,對水資源利用和保護中不合法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開方便之門。對非法排污和違法利用水資源的行為必須進行嚴肅處理,讓不法行為無路可走、無利可圖。舉措三:依法行政貫徹落實相關法規。此外,還得依靠科技創新驅動水資源循環再利用,讓企業和老百姓方便用、用得起。舉措四:科技創新驅動水資源再利用循環。更要使節約高效用水的觀念深入民心,讓市民切身感知水資源的重要性、緊缺性和節水的必要性,使大家都參與節約用水,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本能。推廣宣傳讓節約高效用水深入民心。

水資源向何處尋求安全?向中央要頂層設計,向地方要部署安排,向依法行政要法規落實,向科技創新要實現途徑,向推廣宣傳要民心所向,如此便能走上一條節約高效可循環用水之路,走出“怪圈”,走向京城更加美好的未來。結尾:總結點題收尾。

(作者:樊倫霞)

Analyse范文評析


一、本文應對的社會熱點和申論考點

1.時政熱點:“城市化、資源利用”系列

2.申論考點:求解三農問題;社會心態、社會層化;收入不公、財富不公、分配不公、權利不公;土地流轉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項;城鎮化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項;如何保護土地和耕地;如何提高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如何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如何建設新農村;如何提升農民身份和社會地位。


二、寫作框架

引出話題——亮明觀點——提出舉措——分析原因——點題收尾。


三、文章點評

1.文章內容點評

(1)標題:標題緊扣主題,有疑惑,有警示,有求索

(2)開篇:以概括材料種種三農現狀的方式開篇,引出話題點:誰來養活中國?

(3)主體:以“六性”,歸納概括推論出中國只能依靠自己來養活,亦即本文的論點。圍繞論點,又提出三方面舉措,并分別展開闡述。

(4)結尾:鼓勵年輕人去農村創業,順便扣熱點,點題收尾。

2.文章形式點評

(1)結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完整。邏輯清晰,通過大歸納——大演繹——小歸納——小演繹來實現;層次分明,通過“總分總”形式來實現,“大總分總”和“小總分總”貫穿文章始終;結構完整,通過論點、論據、論證、結論咸備。由此,保證了文章的渾然天成。

(2)行文:起承轉合,層層遞進,剛柔并濟,直達人心。由此保證了文章的暢達有力。


四、好詞好句

1.文中自有黃金句:

①這個超級大都市,以它開放的姿態,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以它包容的氣度,吸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以它蓬勃的朝氣,擴張著它的地盤,也以它并不豐盛的水資源滋潤著越來越超過它供養能力的人們。

②曾經的北京城,水資源豐沛充足。有生機勃勃的萬泉河,有碧波蕩漾的玉淵潭,有清冽潔凈的蓮花池……它們默默滋養著這座古城。

③當下的北京城,萬泉河在斷流,玉淵潭在變色,蓮花池在枯竭,各大水庫也青黃不接、捉襟見肘。

④隨著城市的擴張,天然河流湖泊、水庫蓄水等自有水源,已不能滿足它的用水需求,于是就有了南水北調、西水東進等耗時費力、規模宏大的調水進京工程。

⑤走節約高效可循環用水之路是走出“怪圈”的不二法門。這扇門的鑰匙就在政府的手里,這是對它執政能力的考驗,是它施政理念的彰顯。

⑥科技創新驅動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節約高效可循環利用水資源,還要靠相關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并逐步提高其生產率,降低其成本,讓企業和老百姓方便用、用得起。

⑦水資源向何處尋求安全?向中央要頂層設計,向地方要部署安排,向依法行政要法規落實,向科技創新要實現途徑,向推廣宣傳要民心所向,如此便能走上一條節約高效可循環用水之路,走出“怪圈”,走向京城更加美好的未來。

2.文中自有詞如玉:

超級大都市,開放的姿態,包容的氣度,蓬勃的朝氣;豐沛富足,生機勃勃,碧波蕩漾;青黃不接,捉襟見肘;雨水不豐,過度采用,污染猖獗;日益匱乏,與日俱增;城市擴張,天然湖泊、自有水源;南水北調、西水東進,耗時費力;人口增長,生活用水;經濟發展,工業用水;洗車、洗浴,服務業用水;技術不到位、設備不到位、意識不到位,水資源浪費;不良生活方式,節約高效,可循環用水;執政能力,施政理念;頂層設計,經濟轉型;粗放型增長,集約型發展;水資源管理,全國統籌,統一調控,合理配置;政績考核,綜合考核;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生態旅游,綠色產業;限制審批,價格杠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開方便之門;嚴肅處理,無路可走、無利可圖;節能設備,方便用、用得起;節約用水,一種可能、一種習慣、一種本能、一種日常。

為美麗中國添磚加瓦

建設美麗中國,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部署,“天藍、地綠、水凈”是我們的美好愿景。但是,美麗中國不會自動從天而降,需要全社會動員起來,政府、企業、公眾齊心協力、各盡所能,用扎實有效的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添磚加瓦。開篇點出黨、國家戰略和國民愿景,以及實現這一戰略和愿景的仰仗,形成本文論點或者說總論點:三方合力建設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政府是主導。分論點一:政府是主導。我國的社會制度安排和發展模式決定了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是很強有力的,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也同樣如此。點出政府之所以是主導的原理、通論。政府的主導首先體現在倡導文明理念上,要在全社會培育起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引導工業化、城鎮化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分分論點一:政府要倡導理念,引導行為。同時,做好頂層設計,建構符合生態文明的發展戰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分分論點二:頂層計即建構發展戰略,優化開發格局,制定產業政策,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有關部門在這一過程中要切實肩負起引導與監管的責任,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不能與不良行為沆瀣一氣,否則便是失職或瀆職。分分論點之三:嚴格監管。

建設美麗中國,企業是主體。分論點二:企業是主體。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是生產方式的直接實踐者,在改善和提升生產方式方面責無旁貸。之所以企業是主體的原理、通論。目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背后,不少企業生產方式嚴重落后是個重要原因。作為企業家,要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因為“一個企業一時欠下的環境賬,十個企業一輩子也還不了。”分分論點一:企業轉變生產方式的必要性。企業一定要下大決心舍得投入搞技術創新,培育和發展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新興產業,提升和改造傳統生產方式,從源頭上根除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可能,讓企業的效益成為不欠生態賬的效益,用充滿陽光的利潤為美麗中國奠基。分分論點二:企業轉變生產方式的可能性。建設美麗中國,公眾是主人。分論點三:公眾是主人。如果說生產方式的主體是企業,生活方式的主體就是社會公眾。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變化,生活方式對生態資源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公眾之所以是主人的原理、通論。霧霾天氣的出現,很大程度就是不文明生活方式造成的。據測算,城市汽車尾氣導致的污染要占到三分之二還多。分分論點一:例證,公眾生活方式轉變的必要性。反過來,如果每個公民都能自覺踐行低碳生活方式,情況就會不同。僅以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為例,今年北京煙花爆竹的總體燃放量在下降,而且相對集中在除夕和初五這兩個節點,其他地方煙花爆竹的銷售量也都有下降的報道。這就是公民的自覺行動。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出一點改變,匯聚起來就是很大的改變。美麗中國屬于大家,每個公民都是美麗中國的主人。分分論點二:例證,公眾生活方式轉變的可行性。

政府、企業、公眾既要各負其責,又要相互配合,如果形成合力就會出現1+1>2的效果。匯總(反證):三方形成合力的必要性分析。政府、企業、公眾齊心協力,相互配合,共同為建設美麗中國添磚加瓦。只要我們不辱使命、持之以恒,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夠實現。結尾:發出呼吁,點題收尾,首尾呼應。

(作者:辛鳴)

Analyse范文評析


一、本文應對的時政熱點和申論考點

1.時政熱點:“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系列

2.申論考點:十八大對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表述;打造中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升級版;企業創新驅動改革轉型;低碳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二、寫作框架

引出論點——提出舉措——論證舉措——點題收尾。


三、文章點評

1.文章內容點評

(1)標題:標題緊扣主題,理性與靈氣兼具。

(2)開篇:用黨和國家政策文件,開門見山地引出話題,亮出論點即三方合力建設美麗中國;100字左右,字數適當。

(3)主體:總論點即三方合力建設美麗中國,下面又分別用三個分論點來闡述論證即政府、企業和公眾三方面分別論述,最后又進行了匯總即對如何形成三方合力進行了闡述。

(4)結尾:總結點題,首尾呼應,發出呼吁,良景展望。100字左右,字數適當。

2.文章形式點評

(1)結構:邏輯清晰,結構完整,層次分明。邏輯清晰,歸納演繹貫穿文章始終;層次分明,通過“總分總”形式來實現,一個總論點,三個分論點,一個總結;結構完整,通過論點、論據、論證、結論咸備來體現。由此,保證了文章由一根線串成,渾然一體。

(2)行文:文筆流暢,起承轉合,情理兼備。由此,保證了文章的暢達有力。


四、好詞好句

1.文中自有黃金句:

①美麗中國不會自動從天而降,需要全社會動員起來,政府、企業、公眾齊心協力、各盡所能,用扎實有效的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添磚加瓦。

②建設美麗中國,政府是主導。

③做好頂層設計,建構符合生態文明的發展戰略,通過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④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抓手制定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產業政策,改變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方式,著力推進全社會進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軌道。

⑤建設美麗中國,企業是主體。

⑥一個企業一時欠下的環境賬,十個企業一輩子也還不了。

⑦政府、企業、公眾既要各負其責,又要相互配合,如果形成合力就會出現1+1>2的效果。

2.文中自有詞如玉:美麗中國,戰略部署;天藍、地綠、水凈;齊心協力,各盡所能;制度安排,發展模式;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理念;工業化的深度發展,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頂層設計,發展戰略;國土空間優化,生產空間集約,生活空間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產業政策,發展方式;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評價體系;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制約懲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與不良行為沆瀣一氣;技術創新,新興產業;社會責任,責無旁貸;資源成本,環境成本;企業效益,生態賬;社會公眾,生活水平,消費結構;低碳生活,綠色消費。

推薦閱讀
  1. 2020年浙江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2. 2020年遼寧省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3. 2020年山東省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2020年黑龍江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5. 2020年湖北省選聘大學生村官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6.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配套題庫:常識判斷考前必做1000題(2021第15版)
  7. 2019年北京市”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8. 2020年西藏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題庫:資料分析【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2020年安徽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0.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綜合應用能力歷年真題及專家命題預測試卷·A類(2017-2018視頻版)
  11. 2020年山西省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2. 2020年黑龍江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3. 2020年山東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預測試卷: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高分強化試卷(2016最新版)
  15. 2020年吉林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图片| 彭州市| 仙桃市| 博野县| 万盛区| 庐江县| 驻马店市| 松溪县| 深水埗区| 浦县| 漳浦县| 理塘县| 行唐县| 中西区| 台东县| 白朗县| 文昌市| 巴林左旗| 三原县| 日照市| 宜丰县| 岑巩县| 德保县| 玉环县| 抚松县| 怀安县| 余庆县| 永州市| 永德县| 弋阳县| 怀仁县| 临高县| 邵武市| 崇文区| 饶平县| 清丰县| 新田县| 武隆县| 昌宁县|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