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講 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在前現代社會的一千多年中,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直到19世紀,中國仍雄踞世界經濟版圖。根據著名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研究,中國在1820年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見圖1.1)。但是隨著18世紀工業革命的興起,西方快速崛起,發展一日千里,而中國則一落千丈。脆弱的經濟使得中國在與西方列強的戰爭中不斷遭到挫敗,從而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向二十多個國家出讓了通商口岸的治外法權,關稅收入也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并且向英國、日本和俄羅斯割讓了領土。

圖1.1 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

資料來源:Groning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ntre,2008.

自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社會精英像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精英分子一樣,拋頭顱、灑熱血,致力于使自己的祖國重獲尊嚴、恢復強盛。但是成果不彰,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直線下滑,縮減到了只剩5%,并在這樣的低點上一直徘徊到1979年。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經濟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自此之后,中國經濟的表現堪稱奇跡:在其后的32年中,GDP年均增長率達到9.9%,對外貿易的年增長率達到16.3%。1979年時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人均收入只有210美元,是當時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上中等收入國家,2010年人均GDP為4428美元,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取代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上海則自2005年以來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以貨噸計算)。如果能繼續保持現在的增長速度,中國在2030年甚至更早就將再次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世界銀行,2011)。

2010年上海取代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大的港口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本講將集中討論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為全書后面的部分回答以下五個問題打下基礎:

·為何中國在前現代社會文明鼎盛,而在現代卻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

·為何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之前經濟發展績效很差,而在改革之后卻取得了奇跡般的增長?

·為何中國在70年代末改革開放開始之后經濟發展的總體績效很好,但卻出現了經濟周期波動、金融體系脆弱、國有企業改革困難、地區差距擴大、收入分配不公等一系列問題?

·在已邁進21世紀的今天,中國經濟應進行哪幾個方面的改革才可取得持續、快速、健康的成長?

·中國當前經濟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包括: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否是真實的,人民幣匯率的走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構建,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高台县| 宁安市| 资阳市| 金川县| 佛冈县| 色达县| 新郑市| 五寨县| 英德市| 班玛县| 巨鹿县| 奈曼旗| 土默特右旗| 特克斯县| 定兴县| 五河县| 登封市| 尚义县| 兴业县| 丹江口市| 宾阳县| 奉化市| 西丰县| 汽车| 巧家县| 永定县| 珲春市| 白银市| 应用必备| 横山县| 哈密市| 波密县| 资中县| 东乌珠穆沁旗| 扶余县| 重庆市| 宁化县| 酉阳| 安阳市| 林口县|